小學語文名言作文素材

  同學們,要解決作文 無話可說 的難題,學會觀察,養成留心周圍生活的習慣,這是前提。在此基礎上,還要學會積累素材。名言類素材的積累也是素材積累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精選***

  1. 憂患增人慧,艱難玉汝成。——郭沫若《南下書懷四首》

  2.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3. 苦苦苦,不苦何以通今古?——清·曹端《書戶》

  4. 苦是甘的代價。——謝覺哉《論“同甘共苦”》

  5. 人生在世必遇患難。——《舊約·約伯記》

  6. 無論多豪華的婚禮都不代表幸福婚姻,兩個人終生相處和睦與否和筵開几席、多少首飾全無關聯。——《小紫荊》

  7. 無論做什麼,記得為自己而做,那就毫無怨言——《流金歲月》

  8. 如果愛一個人,千萬不要與他同居或是結婚。維持一個遼闊的距離,偶遇,可以愛慕的目光致敬,輕俏溫柔,不著邊際地問:“好嗎?”一年一次已經足夠。——《絕對是個夢》

  9. 結婚與戀愛毫無關係,人們老以為戀愛成熟後便自然而然的結婚,卻不知結婚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結婚,簡單得很。愛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我的前半生》

  10. 兩個人的適配是一種內心感覺,而不是一種視覺,千萬不要因滿足視覺而忽視感覺。——《花常好月常圓人長久》

  11. 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古羅馬]塞內加《論天意》

  12. 苦難磨鍊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美]富勒《至理名言》

  13.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日本諺語

  14. 鐵是愈煉愈硬的。——[前蘇聯]高爾基《義大利童話》

  15. 人要經過一番苦難才能成才。——芬蘭諺語

  16. 青年時代的鍛鍊比黃多還貴重。——朝鮮諺語

  17.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18. 種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決不會悲觀和嘆氣,因為有了阻力才有磨練。——夏衍

  19.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20.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熱門***

  1.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2.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3.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 長幼有序。——孟子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6.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7.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8.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9. 大海里沒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經不住挫折成不了強者。——諺語。

  10. 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法]巴爾扎克

  11. 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想的惟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迅速跨過。——[法]伏爾泰

  12.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對我有價值。——[美]愛默生

  13. 失敗乃成功之母。——俗語

  14.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通過苦難,走向歡樂。——[德]貝多芬

  15.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最新***

  1.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3.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4.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5.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6.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7.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8.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9.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10.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11.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1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3.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1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