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調查報告
就業是指一定年齡階段內的人們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或經營收入所進行的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範文篇1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並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於畢業生處於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心理變化均存在著較大的調查意義。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已大學畢業但至今未就業。當我們不斷在講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時候,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的家庭是什麼感受?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學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隨著美國次貸危機波及範圍的擴大,全球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困難期,首當其衝的就是各國的企業。而企業受難的同時無疑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壓力。金秋十月,大學城中湧現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西裝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們就是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大學生就業難這是一個老話題了,年年提,政府、社會、學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學生則年年撞的“頭破血流”。今年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不少企業進行了大面積的裁員,大多數企業則選擇大幅度縮減招聘人數,這對大學生就業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雖說是所謂“金秋”的季節,遠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訊息帶來的卻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機四伏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臨著各種困難,國內外諸多公司收縮開支,壓低成本,而在這當中,人力成本便成為了一個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於是乎,如今的大學生找工作也似乎變的比往年更難。
一、經濟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剖析
20**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釋出的20**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20**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綜上我們分析得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體現在以下這兩點
1、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階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幹,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後的新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著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學生隨處可見。有一位19歲的四川大學的學生在放暑假時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為了給女友一個驚喜。他並未告訴自己的女友,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後來他迷路了。無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來。直到警察趕來才解決此事。在危急時刻,人類最基本的應變能力,生存能力,我們認為他沒有。一個重點大學學生,我們可以完全不用懷疑他的智商。不過我們也同時慨嘆教育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的大學是作什麼的?我們為什麼要上大學?我認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學應該鍛鍊的是獲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質。總之,大學教給我們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這就是我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顯然,我們大學生缺少這樣一種能力,也同樣缺少一種好的心態。社會上出現許多由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引發的事件如:清華大學學生用濃硫酸潑熊,震驚全國的馬家爵事件。
由此可見,大學生應該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2、供過於求
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於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於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於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為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為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我國的gdp當中,第一,第二產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第三產業佔的比重較少。同時,我國又以出口商業為主,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工小商品為主,而這些產業並不需要這種高素質人才。國外恰好相反,西方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相當發達,正是這中第三產業即服務產業對大學生這種搞素質人才,才會大量要求。所以國外的大學生的需求無法滿足當前大學生就業要求。所以,大學生就業問題尤為突出。電子產業,管理業都好似第三產業的範圍,而這些產業正式對高素質人才需求大的產業。20**年的就業報告分析中調查社會對不同畢業生的需要,大專生佔49、16%,本科生佔65、52%。研究生佔66、66%。研究某一專業領域的研究生仍然被大多企業所熱衷。在專業排行榜上,前十一名分別是工商管理、電子資訊、經濟、機械、外域、土建、醫藥、法學、交通運輸、化工、製藥。第三產業仍是前列。
20**年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襲捲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著百年曆史的銀行相繼倒閉。這場危機同樣波及到了中國。我國的市場經濟由於開放度有限,所以受損程度有限。不過,這次危機同樣給中國帶來了很大波動。我們多年以出口商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顯現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訂單急劇減少,企業虧損嚴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業已經停產倒閉,農民工提前返鄉,由金融危機而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同樣影響了大學生就業。大部分的企業已經開始裁員,不準備招聘人員了。所以,打部分大學生面臨無業問題。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賣肉等等。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於培養與培訓的費用也大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無論是從結構看,還是從總量上看,大學生的數量都是供過於求。
三、針對上述問題我們不斷探究著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各種方法
1、從大學生主觀的自身角度出發:
大學生應努力培養自身專業技能,同時,端正就業心態。
2、從客觀角度講:
大學生應瞭解各專業的就業情況以及企業需要的人才型別與社會多接觸,瞭解社會需求,關注各類就業動向,從而對症下藥,為自身找到正確的就業方向與奮鬥目標。
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們選擇逃避,等待我們的將是無底的深淵,只有選擇面對,際遇才會眷顧我們,我們才能看見明日的曙光。面對這一危機,國家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四萬億拉動內需政策,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前一陣,國家xx下階層時差時說將大學生就業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為工作重點來做。xx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大學生們交談。可見,國家已經意識到就業文圖的嚴重性,它與整個是個會的經濟政治體制有著重要的關聯。所以,解決它並不是一個想法,一項措施可以奏效的。我們必須結合中國的國情,利用科學發展觀,長遠地,發展地看待整個問題。而這也是新時代大學生應當具有的品質。
範文篇2
針對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附近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檔案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階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裡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