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實施方案

一、問題的提出

實踐證明:單獨的行為參與不利於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思維交流,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如果不善於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應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如今,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越來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應用最廣泛、最多的學習方式,它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在系統利用組內各因素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優標準,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然而絕大部分老師在操作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學習中存在一些問題:或閒聊,或冷場,或好生講、差生聽。從這些問題中透析出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淡薄。而小組合作學習意識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

二、課題的界定與研究假設: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實施者,我們應該有意識、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小組成員都應該有強烈的合作意識。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要確立明確的目標意識,強烈的競爭意識,自覺的主體意識,協作的團隊意識,合理的評價意識。讓小組在自己目標的引領下,團結協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潛能開發理論:腦科學研究證實。每個人都是富有潛能的創造者,中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智力、開發學生潛能的最佳時期,只要教育恰當,引導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頭腦中蘊藏的智慧潛能進一步開發出來。

2、合作學習理論:教育社會學認為,同輩團體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的現實因素,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要使學生小集體成為認識的主體來發揮作用。

3、主體性學習理論:馬克思認為,人只有通過主體活動,才能對客觀世界發生作用,才能主動地認識客觀事實,並在這一過程中改進發展和完善人本身。

四、 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

1、自主性原則: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採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鼓勵學生放開手腳,大膽討論,在交往中質疑,在合作中共同進步。

2、鼓勵性原則:教師在教學中或與學生的交往中,要儘可能地貫徹鼓勵為主的原則,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積極的心態能激發潛能。鼓勵學生人人都要樹立“我能行”的信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

3、整體性原則:在評價時,要以小組為單位,激發小組的互幫互助、合作競爭、相互督促等意識的形成,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4、情感性原則:積極的情感體驗能直接或間接地轉化為人的動機和意志,從而提高人的認知效率。因此,在實驗中一定要加強教育者與學生者、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感情交流,使教學情感化,使之成為促進主體性發展、激發小組自主學習的支柱和動力。

五、 課題研究的內容:

1、探索不同學科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方法”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方法”

(2)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方法”

2、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培養方法”的學習氛圍的創設。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 如何合理組建合作小組?

(3)如何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

(4) 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如何有效調控?

(5) 課外如何有機滲透“小組合作意識”?

3、 探索合作競爭機制的引入。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 如何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合作競爭機制?

(2) 如何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機制?

六、 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總體上採用行動研究法,並輔之以問卷調查、個案分析等方法

幫助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從而掌握學生真實的發展變化規律。

七、 課題研究步驟:

2010、9——2010、2 組織準備階段:學習理論,積累資料,制定方案,組織論證。

2010、3——2010、2研究實施階段

2010、3——2010、7 總結評估階段:完成研究報告,組織結題活動。

八、 課題研究的組織及管理:

1、成立校“小組合作學習意識方法的培養”實驗領導小組及課題組。

2、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培養”實驗研究工作制度

建立每月例會制度,學習最新教育動態,交流各自實驗的進展情況,商討下階段工作計劃及具體安排。

3、 課題研究成果體現:

(1) 研究報告

(2) 優秀教案集

(3) 研究論文集(包括個案)

(4) 公開課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