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築中國夢心得體會

  實現中華民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因為這個夢想,它是凝聚和寄託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期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人才是第一資源,發揮人力資源豐富的潛在優勢,走人才強國之路,是中國的必然選擇。現階段,面對和兩會明確的美好前景,更需要加快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努力營造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制度環境,促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首先,各級政府要深化對人才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重要性的認識。古今中外的歷史反覆證明,一個國家最可靠的財富絕不是土地、礦藏、黃金、紙幣,更不是宮殿、樓閣,而是在同一個時代的人類社會中培養得出、競爭得來、擁有得住、使用得好最優秀的人才。必須認識到,在人類進入到經濟全球化、資訊網路化、社會知識化的今天,自然資源對財富增值的作用相對下降,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已經完全成為客觀現實。尤其是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技術、資源、環境制約,特別是技術制約,而要實現技術的突破或者說跨越,沒有人才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要努力做到培養得出、競爭得來、擁有得住、使用得好。怎樣才能做到培養得出、競爭得來、擁有得住、使用得好最優秀的人才呢?毫無疑問,堅持和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要以落實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實施《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為主線,全面落實好中央關於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國是個大國,人口眾多,教育普及程度已經較高,已經成為人才大國,潛在的優秀人才資源量大。我們不能放鬆對國際一流人才的引進工作,但同時更應當做好自有的人才資源開發工作。十分重要的是,必須深刻認識人才成長規律。經驗表明,學校教育只能給人打下成才的基礎,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可能培養出來最優秀的人才的。政治家要在社會工作實踐中成長,企業家要在企業經營實踐中成長,科學家要在科學研究實踐中成長,外交家要在外交工作實踐中成長,軍事家要在軍事鬥爭實踐中成長。實踐才能造就出最優秀的人才。因此,必須下定決心著力解決好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如何在實踐這個最偉大的學校培養最優秀的人才這個課題,不斷深化對相關規律的認識,不斷完善創新相關制度機制,真正解決好培養得出的問題。

  再者,要正確處理好保持得住和使用得好之間的關係。必須認識到,即使培養得出,競爭得來,如果使用得不好,包括制度環境等各個方面妨礙優秀人才才能的發揮,甚至受到扼制,那就不可能保持得住。因此,必須在使用方面,在便於人才充分施展聰明才智方面營造好制度環境,尤其要下定決心著力破除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任人唯親問題,讓所有擁有真才實學的人都能感受到得到公平的對待,能夠公平地獲得實踐的舞臺。千金市骨這個成語講的是不惜千金買下已經死亡的千里馬的骨頭,終於引得千里馬來的故事。只要我們切實貫徹中央的部署,讓已經擁有的人才都感到環境公平公正、事業大有作為、實踐途徑寬廣,那麼,可以確信,我們一定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

  【篇二】

  “中國夢”——一個動人心絃、蕩人心靈的詞彙。“中國夢”,把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人民才會好;“中國夢”,使廣大幹部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有了更具體、更深刻的理解,只有堅持和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才能變為現實。 實現中國夢是中國執政黨的目標,更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夢想。中國夢不只是富裕夢,還是對幸福和有尊嚴生活的期許。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過程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鬥。實現夢想的努力就有廣闊的空間。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過程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鬥。實現夢想的努力就有廣闊的空間。

  我深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名當代的人民教師更應該以建設好自己的國家、奉獻社會為己任。自己的夢想與中國夢息息相關。因此,在未來實現夢想的道路上,除了要付出艱辛的汗水,更重要的是是自己的理想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緊隨時代潮流,密切聯絡社會和國家所需,一路向前。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中國夢”的科學實現道路來之不易,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與之同時,我們在“中國夢”實現道路中產生了實現夢想的中國精神。

  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與之同在的是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同時凝聚著實現它的中國力量。

  “中國夢”緊密聯絡在一起,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為我的夢努力.

  【篇三】

  教育是一種艱鉅的事業,它不僅是科學事業,而且是一種藝術事業,從事教育工作至今,我親身經歷與孩子們在一起的學習生活,我深深地理解了它的內涵,飽嘗了做一名教師的喜悅與艱辛,深深感受到為人師者的甘甜。多年的教師工作使我體會到,只要關愛學生,不斷地完善和充實自己,就能真正地體會到教育帶來的快樂、幸福。

  一、關愛學生,要理解、尊重學生

  尊重孩子是教師工作的基礎。以尊重為前提的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給學生髮言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給予適度的寬容與諒解,體諒理解他們的難處與苦衷,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不說任何傷害他們自尊的話語等這些都是尊重學生的表現。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難免要犯錯誤,我們習慣於風雨交加,用簡單粗暴甚至體罰的方法對付孩子,這樣會使孩子如同驚弓之鳥,不敢越雷池半步。孩子的天真無邪和好奇心都被抹殺了。我們要像保護珍貴的瓷器一樣保護學生的自尊,不要在那上面留下難以癒合的傷痕。每個孩子的身上都蘊含著進步的火種,只要用愛的陽光去呵護,總有一天會放出光芒。學生是成長中的人,難免會做錯一些事,有時多一些理解,會起到潤物新無聲地效果。

  一天語文早自習,我發現劉宇辰沒讀書,在寫著什麼,我走過去仔細一看,他正在照同學的練習冊抄數學作業。我看著他,他有些不知所措。我也很生氣。但我還是先平靜下來,問他:“為什麼抄作業?”他眼含淚水說:“昨天把練習冊落學校了,數學作業昨晚沒做。”我抬頭看看課程表,第一節是數學課,我問他:“第一節課老師講作業嗎?”他點點頭。“那你現在抓緊做,獨立做,上課前會做完的。早讀的任務自己課餘時間再補上就行了。”我的話音剛落,他趕緊寫了起來。後來,他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王老師,謝謝您!我以後會把作業帶齊的。還有,我今天的數學作業都對了。還是謝謝您!”從此以後,他在學習上更刻苦了。這件事,我記憶猶新,它給我許多啟示,如果我當時把他的練習冊沒收,結果一定是另一種形式。很多的時候,我們更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多一些理解,要走近學生的心靈,做學生心靈的醫生。

  二、關愛學生,要賞識、欣賞孩子

  孩子越批評缺點越多;孩子越表揚優點越多。會欣賞學生的老師是最幸福的;被老師欣賞的學生是最快樂的。這是洪兆英老師的座右銘。

  我們班上有一個叫孫鵬宇的孩子,每次上課,他都是不停地搞小動作,課下作業很少能夠按時完成,上課老師提問他,也是一問三不知。在他身上簡直是找不到一點優點。我對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他光鮮的一面。下課的時候,有同學來彙報,孫鵬宇又和另一名同學在操場上追跑打鬧,被學校的執勤崗抓住,扣了班上的分。當時我是火冒三丈,這周的規範示範班又沒戲了。我壓著怒火讓學生把孫鵬宇找來,他滿不在乎的站在我的面前。我問他怎麼回事,他洋洋得意的和我敘述著事情的過程,有意地炫耀自己能跑。突然,我靈機一動,這不就是他的閃光點嗎?我打斷他的話,說:“聽說你很能跑,是真的嗎?”“當然”“我有點不信”“那我跑給你看看”我故意說:“自己跑算什麼本事,下週運動會你和別的班的同學比比試試,跑第一才算本事”“跑就跑”在我的激將下,他參加了運動會,結果真跑了個第一。在班上我大力的表揚了他,這是他在班上第一次受到表揚,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我趁機鼓勵了他,相信他以後各方面都能進步。果然,在以後的學習中,他改掉了許多小毛病,成績也有所進步。

  抓住孩子的點滴陽光,讓他更加明亮。

  三、關愛學生,要善於反思自己

  反思才有進步,反思才能提高。我們要在不斷地反思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是自己儘可能的做到完美。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翻看著孩子的素質報告手冊上家長填寫的回覆,有的總結孩子一個學期的學習情況,有的對孩子提出希望和要求,有的對老師表示感謝---但我翻到徐一的記錄冊時,他媽媽寫道:老師,我的孩子自從送到補習班後,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為什麼一進補習班,學習就上升,而不進補習班就不行?我想知道,學校是怎麼教的,孩子是怎麼學的?„„這每個字都像一把刀插進我的身體,讓我心涼。要知道我和數學老師平時對著孩子關心備至,上課不停地提問,課下總是給他補習功課,我們已經盡力了。看到家長這樣的評語,我本想給家長髮條簡訊,評評理,寫了改,改了刪,最後還是控制住了。三思過後,我理解了家長的心情。我反思了自己,發現還是存在疏忽和遺漏,由於徐一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比較差,我單獨輔導時缺乏耐心,對他表揚的次數也有點少。反思中我平靜了心態。拿起手機發給徐一媽媽一條簡訊:你的回覆我已看到,我表示歉意,我以後會更加努力的教學和指導。徐一的媽媽及時回覆:我太沖動了,希望老師原諒。通過這件事,我發現自己有許多的不足和缺點,學生也是,我會帶著他們去尋找完美。

  “愛心”是人類的永恆需要,是人類文明程序中的航標燈,是人類所要代代相傳的文明火把。“愛心教育”便是這一文明火把傳遞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教師則是將火把代代相傳的使者,教育的先行者。愛可以創造奇蹟,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愛是最好的教育。我要做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實現我的教師夢。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