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質量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
質量保證是一個企業非常重要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閱讀!
篇1
在公司的介紹下讀了<<質量無淚>>這本書,讀後以前困惑的地方明白了很多.對質量的理解比以前全面多了 .正確的思想和方法能使工作事半功倍.有實踐有理論才是好的工作方法.質量無淚應該好好的理解最好大家能在互相討論下.能使理解更徹底.深切感到公司下發這兩本是太及時正確的.
質量的定義就是符合要求.那就要確定是什麼樣的要求.怎麼樣才能保證符合要求.還要使每個人都知道要求.管理者要做在這三點上下功夫.要求的確定是個重要.細緻.全面.不斷完善的過程.同時要求也要是個合理的.可操做的.只有有了確定合理的要求,才能使工作者知道每件事的目標.在配合上合理的工具及確定的方法才能使工作做到第一就做好.
管理者決心和堅持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旦每個人都知道管理層將持續不斷執行要求時,這種工作程式就成了慣例.
質量管理的目地就是在控制下生產合格的產品.那這個系統的核心時預防.也就要求在產品的最開始就要做到第一就把事情做好.困擾生產並且是生產不能解決的是產品中存在的不合理.這使的產品在不斷的完善中,不能把生產儀器這個事情一次就做好.
書中說了很多的理念和事例,都應該深深的體會,我要經常翻看,把它當做一本工具書 一樣.讓理解到的知識變成一種工作的習慣.
篇2
在朋友的推薦下,這段時間在閱讀被推崇為質量管理之父的戴明的作品《論質量管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書裡的理論都是產生於1950年左右的,但是,這些理念卻正是我們現在正推崇的,終於明白現代化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為什麼要進步一些了。對於我來說,這些理論還顯得比較深奧,難以短時間就消化掉,就用讀書筆記這種方式來記錄我的感悟,藉此機會也認真思考一下自己的工作思路。
理論1: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檢驗來達到質量標準。他說“檢驗其實是等於準備有次品,檢驗出來已經是太遲,且成本高而效益低。正確的做法,是改良生產過程,第一次就把產品做好,不再依賴大量的檢驗”。
這段話切中了要害,我就有這種思想,以前吧,因為擔心質量問題,所以我在我們部門內部非常推崇質檢崗位,源於集團公司曾要求100%質檢的緣故,我以前就是準備搞大量的檢驗工作來提高質量,認真想想,我就是有一種依賴思想,我把提高質量的期望寄託在了少數幾個質檢崗位上,現在想想,這種做法確實不可取。100%質檢就等於推翻了前一道工序所做的所有工作,等於100%重做,那還不如把準備做質檢的這幾個人推薦到第一道工序去做呢!關鍵點還是應該在第一次就把產品做好,不再依賴大量的檢驗。現在,我已經調整了工作思路,把精力主要用於提高整體技術水平上,而不只是提高某幾個人的水平上了。
理論2:為別人設定數字目標,而不給他一張圖去達到,將會得到反效果。
反思:這其實主要是描述領導方法的問題,作為主管,在給我的下級或新員工分配工作任務時,我也是這樣的吧。這提醒了我要改進這種方式,特別是新員工,要多給一些細緻的工作指導,包括具體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如果有效提高等等。
理論3:取消工作標準而代之以領導,其質量與生產力就會顯著上升,工作人員也會更愉快。
反思:我的一些日常工作方法找到理論依據了,呵呵。我曾經組織過一些故障處理replay這樣的活動,我有明顯感受,通過一起回顧的方式來一起找出不足點,會讓他們有強烈的參與感,自己會主動來找不足點,想改進辦法,比單純的給一串數字、給一個工作標準、簡單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他們也非常樂於接受,曾經和我單獨做過這個活動的小組工作效率要比其他組要好得多。有了這個理論依據,我可以大膽地繼續實行這種方式了。
理論4:生產過程的提高包括了較好的人力分配:好好選人、好好安置與訓練,讓每一個人***包括生產工人***都有機會提升自己的知識,充分發揮天賦與才能。
這一點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吧,只是執行的差別罷了。總體來說,我們公司在這方面做得還可以吧。
理論5:每個人都應該每天自問:一天當中做了什麼來讓自己工作上的知識與技巧日益精進,自己如何提升知識水準,獲取生活中更大的滿足。
篇3
目前,我們國家的企業普遍認為“提高產品的質量會增加成本”,認為提高產品的質量必然會降低生產效率,從而增加單位產品的成本。那麼產品質量與利潤真的不能成正比麼?
在分析上述疑惑時,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質量。在本書中指出質量是為滿足客戶***消費者***明確需求和預設需求的產品需求。以我們公司的印刷品來說,客戶的明確要求就是印刷的顏色、版面正確,預設需求就是我們的產品要滿足客戶的一切生產要求、不能影響客戶生產效率。
其次我們要知道利潤從什麼地方來,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哪些方面。利潤=銷售-成本。在銷售額一定的前提下,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產品的利潤。生產成本可以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項。直接成本主要是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裝置成本;間接成本主要是運輸成本、工人福利待遇、售前及售後費用等等。而其中的售後費用大部分可以歸納為產品的質量費用。
在本書的第八章《質量經濟性和質量管理》中明確了質量和利潤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我們可以找到一個質量和利潤的平衡點,並努力降低產品的運輸、裝置、生產等費用。而不是一味的為提高生產效率而犧牲產品質量。從我們印刷部來講,顯性成本就是塗料、油墨、天然氣及各類輔料的原材料車本,工人工資、待遇等的人工成本,提貨、送貨的運輸成本。隱形成本則有返工、返修、廢品、不良品及客戶投訴的費用。一味的降低顯性成本,尤其是是原材料成本,就會增加產品的隱形成本。,比如:前幾天我們生產殺蟲小騎士600罐,素鐵原材料廠家質量不穩定,鐵的幅寬邊大小不一導致報廢30張鐵,並影響車間生產0.5小時,當然這30張鐵可以找原材料廠家索賠,但是產品存在的隱形風險確實我們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我們在陳本控制方面,應該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降低返工返修的次數、提高產品的良品率,而不能一味的降低原材料成本。
在本書的第九章《六西格瑪管理和精益生產》中,我著重讀了關於精益生產的有關內容。精益生產是由日本豐田公司提出的,其背景就是自身需求不足、技術落後、資金短缺,特點就是多品種、小批量、高效益、低消耗。其中“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餘的生產要素,“益”指有收益性。精益生產認為在任何企業都存在品質、成本、週期這三個生產要素,它要達到的目標是提高品質、降低成本、縮短週期。對我們印刷品來講、印刷一般屬於大批量、多批次生產,我們可以從“益”上下工夫,所接生產單必須有利潤,並在生產中盡一切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品質、縮短生產週期,從而達到精益生產。
以上就是我讀這本書的體會,對於書中所羅列的全面質量管理、設計成本管理等內容也有所得,但我卻覺得第八九章卻是我們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