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麗江的優美散文隨筆
麗江古城,涓涓細流穿行而過,人走在由兩旁的古建築和腳下石板鋪成的街面上,彷彿回到了明清時代的寧靜,會讓人產生一種夢幻般的感覺,讓人忘記塵世的喧囂與煩惱,獲得一種溫馨與甜蜜。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對你有用!
篇1:麗江行
今年7月,因工作到大理,便有意到心儀已久的麗江古城。在麗江的幾天時間,我被麗江的一切深深地吸引。麗江的美就在於一個“麗”字,這個麗是豐富多彩的內容,而且每一個人眼裡的麗江不同,在我的眼裡,麗江是:
***一***古意現存韻悠遠世界文林真奇葩
麗江是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條江的會合之處,因金沙江流經其境,由“金生麗水”而得名。麗江古城坐落於玉龍雪山下麗江壩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面臨數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古城因其居麗江壩中心,四面青山環繞,一片碧野之間綠水縈迴,形似一塊碧玉大硯,故而得名大研。古城宋末元初始建,迄今800餘載,自古為滇川藏的交通要衝,史載忽必烈南征大理曾駐軍於此。玉龍雪山的雪水成玉河至雙石橋分中東西三條支流流入古城中,城依水而建,街巷曲折有致、民居建築灰瓦紅簷,古樸典雅。在古城,小橋流水人家的悠然;茶馬古道的神密;東巴文化的搏大精深;納西古樂的神奇多彩;讓你留戀忘返;在古城,古代與現代的交融;人與建築、自然環境的和諧達到了統一,這就是麗江古城。麗江古城是納西民族創造的不朽之作,它是吸納漢、白、藏等多民族文化的文明結晶,因而呈現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統一性和互補性,也充分表現出納西民族的好客熱情與寬容純樸。古城以它獨具民族特色的建築風格和濃郁的文化氣息及民俗風情的多姿多彩吸引來自海內外的萬千遊客。讓人們在這裡體味到古韻悠悠,體察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1997年12月4日,麗江古城以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貌,燦爛的文化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世界文林的一支奇葩。這是麗江的驕傲,是雲南的驕傲,是中國的驕傲。
***二***晝遊麗江多感概夜逛古城生留戀
麗江的自然景觀很多,當我們的車一進入麗江,映入眼簾的便是玉龍雪山。她由12座雪峰組成,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在納西民族的傳說中玉龍雪山是一座神山,她是“三朵神”的化身。在這裡,你可以挑戰自我。當你面對神山時,你才能深深地體味到什麼是雄偉,什麼是渺小。珠峰有人登臨,而玉龍神山至今沒有人到達過仍是一座****峰。
第二天,熱情的客棧老闆娘知道我們要出去,就主動給我們介紹旅遊線路。我們花了170元包了一輛麵包車,出古城入黃山經拉市海過石鼓入龍蟠至虎跳峽。美麗的金沙江在石鼓鎮折回時形成了長江第一灣,金沙江在這裡的平靜與寬大,尤如納西少女的多情與溫柔;順江而下,慢慢地,金沙江面遇5596米的玉龍雪山和5396米的哈巴雪山,在山兩山夾挾後,形成了舉世聞名的虎跳峽奇觀。江面最窄處僅有20米左右,峽谷深度3900米,江面落差220米。虎跳峽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我們遊歷了上虎跳。沿玉龍縣於玉龍雪山西崖壁上開鑿的棧道,行2。6公里,一路上游歷了漫卷峽谷畫卷,每到一處景色各異。要進入虎跳峽時江面一下收束,巨石擋江中,奔洩而下的江水,遇石激起千尺浪,尤如白帶迎風般的飄逸,其聲勢尤如萬馬奔騰。有詩讚其美麗景色:“劈開番城斧無痕,流出犁牛向麗奔;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夾鬥石為門。”你只要朝前看,彷彿有一隻猛虎欲跳越峽谷,據說香格里拉那一邊也是一隻欲跳的猛虎,虎跳峽因此而名。當你面對虎跳峽時,你會感受到氣勢磅礴、一洩千里、萬馬奔騰這些形容性成語所包含的真正意義,你也會生髮出無數的感概。
游完虎跳峽,返回麗江古城時你可以在拉市海划船、跑馬。拉市海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溼地,天鵝野鴨白鷺等候鳥一到冬天就來這裡過冬繁衍。我們在這裡選擇了跑馬,70元一人,價錢講定後,我們一行四人紛紛上馬,在牽馬人的牽引下,馬漫步在溼地上。一邊走,我一邊同牽馬人閒聊,在閒聊中,瞭解到這個跑馬場是社裡的,納西村民家,有馬的出馬,而且有嚴格的數量規定,無馬的出人,在馬場牽馬,有點股份制的味道。每個月一家人可以分到500多元。走了十多分鐘,我有在公園裡騎馬樣的感覺,就連照像,馬也像通人性一樣,三匹馬站成一排,還不停地用頭相互親暱。於是我向牽馬人提出自己溜馬想法,牽馬人為了安全,不讓我獨騎,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對我講述溜馬的要領後,反覆叮囑我注意安全。我嘴上說“我會注意的”,但身在馬上可由不得我,信馬無韁一樣,任憑馬兒奔跑,我只求身體平衡不讓自己落馬就是。幾圈下來,我感覺溜馬如跑車,韁繩就是方向也是剎車,你鬆馬跑,你緊它停。騎馬的感覺真好,特別是馬兒跑起來一顫一顫的那種感覺,馬蹄落地,人心頓;馬蹄騰空,人身移。又緊張又剌激,真是複雜而又矛盾的心理。溜了一個小時左右,馬就會朝賣門票的方向奔去,我們也只有下馬,兩個孩子未盡興,還有再騎的餘念,只有依依不捨地離開。離開拉市海時我一直再想,股份制這麼複雜的經濟理論,在納西人眼裡是這樣的簡單易行。
麗江還有很多的景點,由於時間關係不得一一暢遊,只有選擇自己喜歡的線路。不管那條線路,只有親歷才會有更多的感概。
遊了一天,晚上可以漫步於古城,放鬆疲憊的身體;你可以小憇於酒吧、茶室,聽著音樂讓心靈歇息;也可獨坐橋頭品味人生真諦;還可在納西人家客棧休息。總之全憑個人好惡,任由選擇。
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也是最繁華的地方。它是由互相連線的店鋪圍成的一塊方形廣場街面,這裡是昔日茶馬古道上的商貿金字招牌,現在是麗江旅遊商貿的中心;過去這裡在中華民族同西方諸國貿易往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這裡商業茂盛,遊客雲集,是麗江的一張名片。
入夜的四方街,在紅紅燈籠照射下,人影攢動,各種服飾、各種語言、各種藝術在這裡交融,古城雖小,卻不失大都市的韻味。五彩石鋪成的古街道,長期被馬踏人踩,記錄下了麗江的風風雨雨,已被磨平,可街道平潔光滑,一塵不染。對於古城的衛生,我一直納悶,通過打聽,才知道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人們就會在中東西三條支流上用閘門把水堵截,然後水就會從全古城流過,洗去一天的凡塵,留下清潔給遊人,難怪有人說這裡的街道就像洗過一樣的潔淨。當你漫步古街道,懷古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古商民討價還價之聲在這裡演驛,茶馬古道上的清脆馬玲聲彷彿縈繞耳邊。四方街周圍小巷條條,曲徑通幽,四通八達。稍不注意,你定然會迷路的,但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你只要沿河逆流而上,就會找到一個***。古城民宅飛簷翹瓦,燈籠高懸,一字長蛇延伸視力所及處,輝映著木柱長廊,朦朧而又清晰,令人感受千年古城的古樸、典雅、神祕和久遠以及雪域高原那份特有的寧靜和安謐。
夜遊古城,最愜意的莫過於在酒吧一條街,這裡有《一米陽光》的實景拍攝地一米陽光酒吧,這裡的酒吧一家挨著一家,是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當你座在酒吧或者餐館喝酒就餐時,你可以聽到對歌,如果你想一展歌喉,也可以同納西姑娘對上幾首,這些小姑娘不管是原生態的納西歌曲還是通俗歌曲樣樣拿手,圓潤歌喉,婉如百靈。如果你對不上來時,納西姑娘們會調皮地唱著說:“對面的,來一個,忸忸怩怩算什麼,冬瓜皮西瓜皮,你吃西瓜不吐皮”;“對面的傻了吧,回家洗洗睡了吧。”如果你有什麼心願,可以在小河裡放一盞河燈,許下一個心願,讓河燈帶走煩惱。如果你還有興趣,也可以加入到伴隨著悠遠迷人的東巴樂舞手拉手激情狂歡的納西族露天舞蹈中,在激越的樂舞聲裡,讓心胸盡情舒展,讓激情恣意揮灑,消除一天的疲憊。
總之,入夜古城,遊人如織,熙來攘往。漫步於千年古道,身心融於古城的夜色,聆聽古城的脈律,感受古城迷人的魅力。形式各樣的紅燈籠、宮燈和河燈以及閃爍的霓虹燈在古街道撒滿斑駁的影,使人彷彿徜徉於醉人的舞池裡。挪著輕鬆的腳步是那樣的輕盈;古橋、溪水、垂柳融於一片殷紅裡,讓古城充滿浪漫神祕而又不失現代氣息。在入夜的古城裡,會忘記時間,忘記自我,完完全全融入了那醉人的曲,那迷人的景,會不知返,真想長久留下。
***三***千年古鎮毓俠情地靈人傑耀八方
麗江是漢藏語系氐羌人種的納西先民居住的地方。公元1253年木氏祖先歸附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在大研古城設立州治。明洪五十六年,木氏土司從白沙遷至獅子山麓,從玉龍雪山下來的雪水孕育了古城,孕育出古老悠久、文明淳樸的納西文化。
古城的民舍具有典型納西族建築風格,一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兩層純木質樓閣,灰瓦紅簷,古樸典雅,院內遍植花草,處處清雅,處處芬芳。依水而築的青磚瓦房鱗次櫛比,房舍前後,河道密佈,彎橋座座,橋下流水潺潺,穿牆越戶蜿蜒而過,水旁垂柳臨風搖曳。據統計,古城內縱橫河道上分佈著各式小橋300多座,密度居全國之首。“家家門前垂楊柳,戶戶房後清水流”,麗江古城因之被人譽為“高原姑蘇”和“東方威尼斯”,這樣的稱譽在我看來一點不過。
玉龍雪水孕育了納西族。納西族,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淡泊人生、心靈手巧、能歌善舞、最富音樂天賦的民族,納西族也是一個最具俠義的民族。納西族崇尚知識,有納西語云:“天雨流芳”漢語之意為“去讀書吧”。知識就像散發著芳香的天雨,會使貧脊的土地變得甘甜;納西族崇尚生活,木青有詩云:“青雲不障千秋雪,曲楹偏宜半畝荷。含煙翠莜共詩瘦,啄麥雞黃佐酒肥。”;納西族淡泊人生,有諺詩云:“有九座大樓房,可是夜眠不過一張床。”
在麗江無人不知曉宣科,他是納西古樂的著力宣傳者,在上世紀他在雲南的第一學府雲南大學、在中國的第一學府北大都毫無拘束地宣傳著納西古樂。初識宣科是在電視上,如果你在麗江古城,每晚八點,你來到麗江中國大研納西古樂會場,會目睹宣科先生一班人的演奏。這些演奏者大都是年過七旬或八旬的老者,他們中有教師、皮鞋匠、農民、馬車伕。納西古樂是納西族在長期勞動和實踐中創造和吸收外來音樂,充實豐富逐步形成並傳承至今的民間音樂。它主要由原始歌舞《熱美蹉》、東巴音樂、《白沙細樂》、納西化了的麗江洞經音樂和具有代表性的納西民間歌舞《喂默達》、《谷氣》、《納西小調》等其它民間音樂組成。納西古樂植根於納西族的社會生產生活中,婚喪嫁娶、起房壽辰、休閒娛樂都離不開它,在納西文化構建中佔有重要地位。
由於麗江地處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接合部,漢藏文化的交融區,又是高原畜牧民族與河谷壩區農業民族交往融合的地方,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多元文化在這裡碰撞,造成了多元文化的交匯點,音樂的活化石———納西古樂便是多元文化相融合的藝術結晶。
在麗江古城還有一位身殘志不殘的奇人和志剛。現年38歲的他在11歲時不幸被電擊後失了雙臂,他沒有向命運低頭。憑著頑強的毅力曾多次獲得殘運會金牌,他沒了雙臂卻能用口書法,成為國內外著名的口書書法家,他是十四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和志剛書齋,我有幸見到了這個奇人還同他閒聊了一會。他中等個兒,微胖,戴眼鏡,善言談。剛進入書齋,他正在口書“嚴於律己”四字,寫完一個字,口咬著筆還不停地說話。四個字用了四種書法筆法,然而放在一起又渾然天成。看的人很多,這時有兩個外國遊客向何先生求“歡迎”二字,和志剛書齋裡的工作人員同老外講價,無奈生意沒有談成,在一般人的眼裡兩個字100美金,是求之不得的事,可和志剛不為金錢所動,在他的眼裡,這不是金錢,而是藝術,當時和志剛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寫什麼不好,寫‘歡迎’,難道我們不歡迎你嗎?”。
在古城還有一位硬筆書法家田生志,他能用遊客的姓名當場作詩並書寫。納西人男的多才女的手巧,就連服裝店的小姑娘也能在T恤衫上隨心所欲地用染料寫畫東巴圖文,還有用木版製作的烙畫栩栩如生。我在閒逛中來到四方街臨橋的一個店子裡,見納西老闆娘不停地用家裡的電話向旅行社聯絡。原來是一個重慶的遊客在她的店裡丟下了錢包,包裡有幾千元的人民幣還有證件。我看她似乎比失者還焦急,這就是麗江人納西族。
麗江的美在於山、在於小橋流水、在於千年的茶馬古道、在於神祕的東巴文化,在於神奇的納西古樂,在於古樸的民風,更在於麗江納西人有一腔俠情,難怪麗江名貫八方。
篇2:彩雲之南,話麗江
有幸去昆明開會,我隨同行悄然加了個旅遊團去了麗江。麗江地處金沙江上游,是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時候,茶馬古道商旅活動頻繁,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
麗江歷史悠久,風光秀麗,自然環境優美,麗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山川流水環抱的麗江古城,相傳因形似一方大硯而得名“大硯城”。探尋它的過去,人們發現曾被遺忘的“古納西王國”,遠古以來已有人類生息繁衍。今日的納西民族,則是古代南遷羌人的後裔。
納西話說大硯城為“英古都”意思是江彎之處。妄以漢語“伊孤獨”轉譯,所謂伊人,天之涯,地之角,可以遇見,不可尋見。
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國時,就曾駐軍於此。由此開始,直至清初近五百年裡,麗江地區皆為中央王朝管轄下的納西族木氏先祖及土司世襲統始。
其間,明代旅遊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滇遊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民居達千餘戶。可見,麗江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麗江獨特的韻律彷彿是一曲充滿靈性、浪漫寧靜的小夜曲。當我漫步麗江古城,一種美不可言的感覺將我吸引。涼涼的風,搖晃著小溪邊的楊柳,遠處的玉龍雪山,崇高得讓人難以看透,玉龍山下的麗江古城,長長的古道,小橋、流水、人家,如一曲華美的音樂輕輕唱吟。
依山就水的麗江古城,既無高大圍城,也無寬敞大道,但它古樸如畫,處處透出自然和諧。城內屋宇因地勢和流水錯落起伏,人們以木石與泥土構築起美觀適用的住宅,融入了漢、白、藏民居住傳統,形成獨特風格。當地常見的“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兩廂房與照壁圍成的三合院,有較寬敞一些民宅則為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鱗次櫛比。所有建築都層甍勾角,庭院門樓雕飾精巧,圖案線條蒼勁,形象栩栩如生。院內以卵石、瓦片、花磚鋪地面。且屋角的飛簷上高懸著成串的紅燈籠,灼目般洋溢著中國傳統的氣息。
臨街院落,雙面環水,毗鄰納西特色的人文廣場,以山為傍,以廣場為後花園。這庭院斷不是一塊單純的空井,它契合自然之道,疊石造景,弄花修樹,物盡其華,亦有魚鳥相伴,春鳥秋蟬,低吟淺唱,潺潺流水,栩栩竹蘭,生生不息。如此這般“庭院深深深幾許?”詩意的棲居景緻。
麗江古城,涓涓細流穿行而過,人走在由兩旁的古建築和腳下石板鋪成的街面上,彷彿回到了明清時代的寧靜,會讓人產生一種夢幻般的感覺,讓人忘記塵世的喧囂與煩惱,獲得一種溫馨與甜蜜。
漫步在古城街頭,眼前呈現出一幅幅古樸,典雅,幽靜的畫面。納西風格的民居鱗次梯比,清清的溪流穿城過巷,一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小溪,排排垂柳在清風中搖弋。無數小巷彎彎曲曲,縱橫交錯,晃若迷宮。古城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琳琅滿目,尤其是那晶亮閃光的各式銅器及花樣翻新,款式新穎的各色各樣的民族服裝,吸引著我。
去麗江之前,曾偶爾從一本書刊上看過一段文字,那是一個俄羅斯人顧彼得著的《被遺忘的王國麗江1941-1949》,書中寫他不得不離開麗江九年後寫的一段文字:“離開麗江的念頭對我來說是不可忍受的。在我動盪的人生中,沒有在任何地方欣賞過象在麗江那樣寧靜幸福的生活,對我來說,那是天堂。”
閱讀《被遺忘的王國》,常有時空錯愕的感覺。因為在顧彼得的時代***1941-1949***“麗江很少為外界知道,是幾乎完全被人遺忘的中國西南部古納西王國”。但今天麗江早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所在。又比如顧彼得寫到“許多奇怪的民族男女和麗江城裡的風流人物穿行在四方街的集市上,待集市消退,不同民族的人們都會集中在風格不同的小酒館喝酒聊天”;又比如“這裡無論男人,女人或者小孩,大家都飲酒。兩歲以上有自尊心的孩子不喝杯窨酒就肯睡覺”,可見當時的麗江城,是如此純樸,此情此景,現在應該是沒有可能了的。
來到了麗江,我才真切的感覺到顧彼得離開麗江的心情。麗江,是一種情緒,一種感覺,一種看不完、說不完的風情。麗江有一種寧靜的美,是個攝人魂魄的地方;麗江,是一個讓人來了就不想離去的地方。
麗江的美,除了她的秀色,她的包容,也因了她的建築、庭院都非常美麗。走進大研鎮,便走進了一座獨立不羈的邊城,它有別於中國任何一個古城。麗江的院落,滄海桑田,歷盡風霜雨雪顛簸撕扯後,堅韌永存,成為世界的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依山順水,密佈街巷,每蓬雨水滲落,五花石的光澤恍如天外。流水之間,詩意和生活密切聯絡。背對玉龍橋,右轉,直向城市;面對玉龍橋,右轉,直面古城。走進去可以找不到世俗,走出來也可以找不到混沌。
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而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隨地勢水蕖建房布街,房屋層迭起伏,錯落有致;道路亦結合水系順勢而建,曲徑通幽,不求平直,形成空間疏朗和諧的街景;在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中又常常別開生面地闢出寬闊的街頭空地,可供居民茶餘飯後的休憩,又延伸了古城的集市貿易空間,還使城中建築物和街道顯得舒展有度,整體和諧。
整個古城結構自由活潑而充滿靈氣,既有山城風貌,又有水鄉韻味。古城結構空間變化無窮,形式活潑多樣,古拙與精巧相得益彰,充溢著自然的靈氣。它雖得中原建築神韻,但又不照搬古代中原古城的建制和模式。在總體結構上融進了納西人傳統的自然審美觀和生活的情調意趣,使其成為一個自然流暢,人情味濃郁的邊地古城。
小橋、流水、人家
麗江古城有一條水,它來自玉龍雪山千年冰川,青山遠岱的玉龍雪山流下涓涓支流環繞徜徉,攜著古城的靈性一路奔流。雪水融匯入城北黑龍潭公園象山腳下,泉水從無數山麓岩石隙縫的泉眼中迸湧而出,形成近四萬平方米的黑龍潭水面,引入古城後,在玉龍橋處一分為三,形成西、中、東三條河流,繼而又形成無數水流如經絡縱橫於古城,貫通3.8平方公里的古城核心區,流經古城每一戶人家的門前。眾多的小橋和河道與迷宮般的鵝卵石街道相互交織,為它贏得了“東方威尼斯”的美譽。
水是麗江古城的靈魂所在,是古城幾百年文明的淵源,家家泉水繞詩詠,戶戶楊柳入畫圖,小橋流水人家,這裡更多了一番人與自然的和諧。幾乎所有的人都把水看成是麗江古城的重要部分,納西人和水有著非同一般的親密關係。
在麗江古城隨處可見到三眼井。三眼井是古城用水的一種方式,雖然古城到處都是水,但亦不乏水井,有些井甚至就在河邊,比如相當著名的位於密士巷的“溢燦井”。人們早就創造了“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這是所有納西老少都熟知的用水公約。即頭塘飲水、二塘洗菜水、三塘洗衣水。而三眼井是一種特別的水井,它的特點是通過地勢,從上到下,三塘水相連,第一眼為出水口,即嚴格意義上的井,用於取飲用水;第一眼井中溢位的水隨地勢進入第二眼,為洗菜用水;隨地勢又進入第三眼,此為洗衣用水。清水順序而下,既科學又衛生。
水在古城裡穿巷走院,它流得並不洶湧,順地勢涓涓而流,卻一刻也不地奏著美妙的樂章,它清澈而透明,讓你情不自禁地就想去親近。潺潺水聲還流淌著生活的節奏和生命的氣息;納西人世世代代在這水裡淘米洗衣,泉水讓古城非凡而又平常。
古城的大街小巷,全用紅色角礫岩石鋪成,經無數人年年月月步履走磨,光滑潔淨,大雨過後,石呈五采斑紋,人們稱其為五花石。條條街道臨水盤旋縈徊,構成“古道、小橋、流水、人家”的恬靜居住環境和情調,人在街上行,常與流水相伴,人在睡夢中,靜靜聆聽水聲清韻。古城安靜如水的歲月在這依山臨水,縱橫曲折的街道上流淌而過。
當你站在麗江古城的任何一條小巷,總可以聽到忽高忽低的潺潺流水聲,它時而湍急,時而平滑,時而無聲無息,但每一刻,它都在盪滌著你的心靈。
納西人家,有一年只睡一天懶覺聰明勤勞的女人,有吟詩寫字彈琴品茶技藝靈動的男人。納西女人,是雪鄉的一泓清泉,一股清風,一團烈火,是玉龍雪山下一道人間永恆的奇麗風景。納西男人,以文化科技人才、專家教授眾多而名重於世,而這些俊傑人才以他們聰明才智,傳承著納西文化和發展。然而,托起他們的事業和人生光彩的,卻是那些包括很多過去因沒有機會讀書而不識字的納西女子柔弱而堅實的肩膀。她們肩擔日月,力扛家園的重負,成就了納西男人生命的輝煌。
納西人家,植養花草,如親人,一生不棄,致於千秋萬歲後,古城則在飛花處。清晨見古城,有生濃煙,升在空中,來也快,散也快,這樣的味道,是古城的常景。來古城的人,每人都在這座古城,將自己的感覺攪碎了,那些碎片會飄落在古城的小巷中,和你一樣唯一,一樣美麗。
納西古樂、象形文字
納西人歷來重教尚文,許多人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的多彩的節慶活動中,除了通宵達旦的民族歌舞和鄉土戲曲,演奏納西古樂最為著名。其中《白沙細樂》為集歌、舞、樂為一大型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另一部麗江《銅經音樂》則原自古老的道教音樂,它保留著許多早已失傳的中原辭曲音韻。麗江納西式古樂曾應邀赴歐洲多國演出,受到觀眾熱烈的讚譽。由於隊員成員來自民間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納西壽星樂團”的美譽。一天中午,我們在一間納西民居里觀賞了最古老又精彩的納西古樂表演。
麗江一帶訖今流傳著一種圖畫文字“東巴文”。這些納西族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惟一活著的圖畫文象形文。東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樣,也是一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教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民俗活動。是由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是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者,意譯為智者,是納西族最高階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換言之,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
東巴文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影象,後來發明了紙,才把這種符號影象寫在紙上,成為東巴文經典。東巴文形成和發展歷史久遠,且一直使用至今,被稱為目前世界上惟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如仿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2000多卷東巴經古籍,記錄著納西族千百年輝煌歷史文化。其中稱作《磋模》的東巴舞譜,包括數十種古樂舞藝術中,是極其罕見的珍貴文獻。被譽為古代納西族“百科全書”的東巴經,對研究納西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彩雲之南,話麗江。麗江,美在山水間,美在玉龍雪山下古色古香的納西村落,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時期市井繁華的風貌,遠離塵世的侵擾,它的美麗清新脫俗,讓人難以忘懷。走進麗江,就走進了一座悠閒的邊城,感受著一種恬淡清靜、從容不迫的心境。
篇3:
美麗的麗江
1月25日,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我二姨媽.二姨爹和我表姐,我們一起去麗江玩,我們7:00起床,7:25去機場。到機場了,我就看見一架架飛機,我們在飛機場吃了早餐,過了一會兒,我們就上飛機了。飛機飛上了天,在飛往麗江的路上,我看見有好多山山上有雪,我看見一座大山上有好多雪,我認為那座山是玉龍雪山,但是它不是。
我們一從機場出來,就坐車去了觀音峽,到了觀音峽我們先去茶馬古街,然後又去坐索道車,索道車它是從山下坐去山上,到終點了,我們下去了一點,看見那裡有個水簾洞,然後我們去坐船。船坐好了我們就要去賓館了,我們大約坐了30分鐘。
第二天,我們去爬玉龍雪山,等了一會才到我們,然後我們又等了一會兒,然後我們坐車到坐纜車的地方,然後我們坐纜車去玉龍雪山。到了玉龍雪山,因為我們買的氧氣不夠用,才一會兒,我們就下來了。
第三天,我們去麗江古城,那裡有好多東西,有:衣服.蛋糕.雪糕.披薩••••••我們玩到了晚上8點左右,我們要回賓館了但是我們忘記了回去的路了,然後我們繞了一個小時才出去,回到賓館就已經是9:00了。
麗江真好玩啊!不信你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