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父親節日期

  現在,母親節已深入人心,然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父親節還是比較陌生的字眼,其實,從“年齡”來說,父親節只比母親節“小”兩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部分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父親節由來

  父親節,1910年誕生於美國。

  1909年,住在美國華盛頓州士波肯市的杜德夫人蔘加完教會的母親節感恩禮拜後,特別想念逝世的父親,她認為,獨自將6個子女撫養成人的父親在養育兒女過程中所付出的愛心與努力,不亞於任何一個母親。杜德夫人將她的感受告訴教會牧師,希望能像母親節一樣有一個特別的日子來以此紀念全天下偉大的父親。她的提議得到教會支援。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士波肯市市長與華盛頓州州長公開表示贊成,於是美國華盛頓州便在1910年6月19日舉行全世界第一次父親節聚會。

  1924年,美國總統科立芝支援父親節成為全美國的節日;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簽署正式檔案,將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訂為美國的父親節,併成為美國永久性的國定紀念日。隨後,父親節逐漸向世界各國延伸開來。

  世界各地父親節日期

  2月23日:俄羅斯

  3月19日:比利時、義大利等

  5月8日:韓國***雙親節***5月21日:德國6月5日:丹麥

  6月第三個星期日:中國、古巴、法國、印度、愛爾蘭、日本、荷蘭、巴基斯坦、新加坡、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等

  這幾天,在合肥高新區一家合資企業裡上班的小劉去逛了幾次商場,她想為父親選件禮物,作為即將到來的父親節禮物。她說,在單位的同事中間,大家對於父親節都比較重視,有不少人和她一樣,也在忙於為父親挑選禮物。在父親節來臨之際,有關父親和孩子之間如何相處、為父親選購何種禮物及父親在教育中承擔的作用等話題,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內容。

  親子互動受歡迎

  前年剛當上爸爸的趙先生是一家企業的老總,工作非常繁忙,但自從孩子出生後,一有時間,他就會回到家裡,和剛兩歲的兒子一起做遊戲或是拿著各種工具在傢俱上“鼓搗”。每當這時,看到孩子專注的神情和愉快的笑臉,趙先生說自己也會忘記工作給他帶來的壓力。趙先生說,自己小時候家裡有三個孩子,父親極少和孩子們在一起玩,父子之間最親近的交流就是父親在修理收音機或是自行車時,自己可以充當小助手。這樣的經歷雖然很少,但留給趙先生的記憶特別深刻。因此,當他自己有了孩子後,無論多忙,他也會擠出時間來多和孩子待在一起,因為他覺得,即使只是牽著爸爸的手散散步,孩子也會很開心。

  對於趙先生的孩子來說,有這樣的父親,肯定是幸福的。然而,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壓力的加大,不少父親在家庭中往往只是承擔著一個“掙錢、養家”的角色,他們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少之又少,更有甚者,有些父親從來就沒有和年幼的孩子在一起單獨待過。對於這點,有心理專家特別指出,人在幼年及童年時期,父親的影響非常大,良好的父子關係,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會讓孩子在生活中更易獲得認同感。可惜的是,現在不少父親卻未能認識到這一點,前不久,省城一家媒體在做一項社會調查時發現,很少有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能超過母親或是和母親一樣多的,其中有不少父親甚至錯誤地認為:爸爸沒有媽媽細心,孩子肯定是媽媽帶著最好,爸爸只要偶爾帶孩子玩一下就夠了。

  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在小時候的一次遊戲時,無意中將父親最喜愛的一株櫻桃樹砍斷了,雖然看到父親十分生氣,但小喬治仍然和父親說了實話,這位傑出的父親並沒有過多地責備喬治,而是對他說:“失去了一棵樹,我當然很難過,但我同時也很高興,因為你鼓足勇氣向我說了實話。我寧願要一個勇敢誠實的孩子,也不願擁有一個櫻桃園。”喬治·華盛頓從未忘記這一點。他一直像小時候那樣勇敢,受人尊敬,直至生命結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健康的父愛,能教會孩子學會很多:勇氣、誠實、寬容等等,這些優良的品質,無疑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瓜豆得失皆有因

  三字經中的名言“子不教,父之過”,道出了從古至今父親在教育子女中的重要作用;而俗語更是說得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作為人之父母,我們對孩子的關愛與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同樣也會影響到他們將來對待自己孩子的態度以及對待老人的態度。再往長遠裡說,對於孩子的教育,無疑會影響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未來的發展。

  不久前,某媒體刊登了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十四五歲的孩子之所以在小小年紀就淪為罪犯,固然與他們所結交的“朋友”有關,但這些少年的父母也難辭其咎。有的父母忙於掙錢,對孩子放任自流;有的父母在孩子極小時離異,對孩子的教育和關愛不能及時跟上,孩子極易形成心理問題;有的父母教育方式粗暴,根本不注意孩子的心理感受,長久下去造成孩子極強的叛逆性等等。各種原因不一而足,而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這些父母根本不會愛孩子,更不會教孩子怎麼去愛。

  愛,是一種能力,作為父母,特別是作為孩子眼中代表著安全的父親,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注孩子的感受,教他們學會如何去愛,教育孩子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要學會平息怨、怒和嫉等等不利於身心的情緒,從而讓他們學會如何在不同的境地保持一種高潔的情操。所謂“父愛如山”,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送禮在情而非“金”

  離父親節還有幾天,但省城已有不少家大型商場開始推出以父親節為主題的廣告。如有商場將“父親如山”異化為“父愛如衫”,其實就是向消費者推銷襯衫。對此,一些社會學家認為,因為蘊含大量商機,商家對於節日的深入人心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這本身無可厚非,然而對於消費者來說,無論是哪種節日,在送禮時都不能只侷限於物質層面的表達,量力而行,表達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家住合肥某機關大院的程先生今年63歲,獨生女兒一個月左右才會帶著孩子回家與老兩口團聚一次,前兩天,女兒特地給父親買了一雙質地很好的牛皮涼鞋,說是父親節的禮物。收到禮物,程老先生固然很開心,但他說,女兒只要能經常回家和他說說話,散散步,比買什麼禮物都好。程老先生的這一想法在和老街坊們說了之後,得到大家一致認同,不少老人表示,子女花錢買東西,老人們會心疼花的錢,他們認為,子女們完全沒有必要在這些節日專門買禮物送給父母,只要能夠常來看看自己,比買什麼都強。

  國內一個大城市曾做過一項調查,在百對老年人家庭中,有的城市“空巢”比率達到70%以上,這些“空巢”家庭裡,年老的父母最希望的是與孩子們見上一面,與孩子們聊聊天,說說話,對於物質的需求,反而在次。對於子女們來說,與其在節日期間給父親買件襯衫或一條皮帶,遠不如在雙休日回家與父親一起散散步,聊聊天或是下下棋。當然,這一良好現象的形成離不開全社會的重視和廣大媒體的宣傳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