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作文怎麼寫

  多積累一些優秀作文素材對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會有所幫助,而河南的考生可以積累的作文素材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河南高考作文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河南高考作文1:踮起腳尖

  人被軀殼的長短而左右,因羞愧或甘心於三尺之軀而自修囹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盲了自己的心。

  人到達這樣那樣的高度,對低處多少有了鄙夷,然而更吸引眼球的在於仰望時的那方景緻。生活的階梯上,人各擁其位,這高度或成阻礙,或與期望值尚有一段距離。聰明的人啊,在暫無法登往高處時,學會了,踮起腳尖。

  有彈性的不光是身體,還有心。又或許,我們能理解為,踮起腳尖不過是某類外化,真正的核心是我們的那顆渴望攀升的心。

  我想起了登埃菲爾鐵塔。它那麼自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頭,踮起腳。眼再抬一寸,腳再高一釐,望見的不過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讓心到達。搭乘塔內的貨車,在尖頂與自己的心會合。方才的踮腳雖是徒勞,可心中所升騰的征服感最終引我站在這裡。巴黎城慵懶地在塞納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卻在狂躍不止。我再次踮起腳尖,讓獵獵的風灌滿我的胸膺。

  原來,人踮起腳,是要去望向更遠的風景,去吸進一口常日裡所缺少的高處的活潑。踮起腳,把希冀已久的夢攬入懷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淺之間,年輕的心在曠野中引吭高歌!

  澳網冠軍小威倔強地說,叩開成功之門的是有力的網球而非網球裙。她自知沒有庫娃俏麗的臉蛋,但在她的人生征程中,哪怕前半程充斥著不堪入耳的嘲諷,她也從不低下她驕傲的頭。這份驕傲是成熟的獨白。“媽媽默許我趴在小木屋的窗邊發一下午的呆”,她回憶著:“她知道我沒有發呆,我是在眺望遠方。”

  李安自覺在臺灣待得過久,他的創作靈感逐漸消退。沒有人知道隱沒的那些年他讀了多少書,走過了多少城市,只看到他的身影伴隨《斷背山》與《色戒》浮出。被歲月打磨得愈發剛毅的面容,被時光鑄就的更沉穩的步伐。他還依舊帶著淡淡的笑容說,他不甘臨摹,他只想往前走,走自己的路。

  人藉助於身體與世界連線,然而沒有一個人願意在心為形役的人生境遇中來回兜圈。踮起腳尖,擷一手高枝的果珍,讓夢境延伸,與現實交匯!

  河南高考作文2:我的青春閱讀

  記得有個智者這樣忠告過:生活裡,要善於閱讀那本無字的書。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生活就是一場場溫和細膩的詩情畫意;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生活更是這一場場的簡單明朗,卻又不加修飾。但走過這回味悠長的歲月,經過這些鮮翠嫩綠的日子,在驀然回首處才會發現,這簡潔生動的生活,這寬闊明朗的心地,才是那本無字的書,

  西遊記裡有這麼個情節:師徒四人取經回來的半路上,才發現那些取回來的經書空無一字。是他們的失誤嗎?是佛祖的故意捉弄嗎?都不是。其實,人生就是一本需要閱讀的無字書,每個人的人生之路不可複製,自己的路就在自己腳下。

  在這深情款款的歲月,閱讀著生命,閱讀著生活,生活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黯淡蕭條的境遇,憂愁抑鬱的心境,懵懂青澀的日子,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必修課。即使小心翼翼地不去主動招惹那些纏人的煩惱,這種種煩惱也會隨時隨地充盈心頭。而劍拔弩張的各種執著,更是壯大了那些煩惱的力量,更加讓那些濃濃的煩惱溢滿了生活。

  這如同初春嫩綠的樹芽般的青春歲月,也不會逃離那些煩惱的侵擾。對童年的失落,對未來的嚮往,對現實的迷茫,被各種煩惱蒸煮著的生活,也湧動著淡淡的愁緒。

  生活的過往,需要的不是迷失於煩惱,而是讀懂那些煩惱,超越那些煩惱,讀懂生活,活出生活的愜意和恬淡。青春不是一場失意的蜷縮,對生活的積極面對、積極改變,才是對青春最大的致敬。

  生活的禪法,單純而繁複、憨拙而聰靈、岑寂而鮮活。它需要那出那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去直面一切躁動著的煩惱困惑,去把那些如夏天的空氣般溽熱的煩惱,去轉化為一場生動而溫和的寬厚。這不僅是青春的意義,更是對青春、對生命最大的致敬。

  生活不是一場在各種煩惱打擊下的垂頭喪氣,而是需要站成一棵樹的樣子,抖擻著滿身精神,一枝一條,一梗一葉,一地綠蔭,一片蔥蘢。

  生活更像是一場回味悠長的經過,也許等年華老去的時候,才會真正去仔細回味這生氣盎然的生活。生活不應該是一場面對回憶的後悔,因為生活裡的一切都可以被我們認真把握,都可以被我們努力改變。

  生命從來就是一場積極努力,不懈怠,不懶惰,不消極,勇敢地去直面那些煩惱,去改善那些所有的境遇,去承擔哪些所有的重量,這就是我們對生命勤奮積極的閱讀,這才是我們光芒萬丈的青春。

  河南高考作文3:蹊徑之上

  社會進步的風采究竟在於何處?是一腔赤誠兢兢業業,是獨抒性靈體悟人生,或者還是在於用新的思想與理念去引領創新?——我想,對於社會發展、促進時代進步而言,最美風采定當歸屬後者。

  “詩歌的靈魂在於創新,即創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驚歎不已和賞心悅目的東西。”英國詩人塞·約翰遜如是說——詩中若此,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古語有云“獨闢蹊徑”,意指創新者們沒有在前人已然踩踏得發白的道路上循規蹈矩,而是一步一個腳印一路一身泥濘地探索出了自己的方向,從而獲得了最後的輝煌——蹊徑之上,風景依然,煙雨散盡,更比南山!

  行走蹊徑之上,不從舊不循古,當成個人功業。明初建文,不諳國是,腐儒當道,令得父子相疑,兄弟相害,朝綱紊亂,人人自危。燕王朱棣毅然起兵靖難,以清君側,可怎奈兵力懸殊亦是不在正統之位,堪堪欲敗。千鈞之際,燕王另闢蹊徑,棄一切所獲之城,兵回北平,建文之軍見之大喜,即刻分兵佔之。本由兵力欠多而退,而官軍不明就裡,驕狂放縱,此分兵占城之舉即中燕王下懷——無兵力之憂,燕王不日攻陷金陵即位成祖,於是永樂盛世成就明初繁榮。兵法,詭道也,也正是此等另闢蹊徑創新之舉往往成就不世名將,締造輝煌功業。

  行走蹊徑之上,新模式新路線,可造企業成就。隨著步入資訊化時代,快遞外賣等行業佔有了越來越大的市場,訂餐軟體“餓了麼”橫空出世,開啟了網路訂餐配送流程一體化的時代,企業經營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創新的思維,一直都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也只有創新才能保證一個企業的生命力與成長力。

  言及此,我還想強調,創新的思想經久不衰,不只是因為它可以促進一個人與一個企業的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創新之舉,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發展的福音。

  所以,行走蹊徑之上,長眼光全方位,能夠助力國家崛起。屈辱的近代史往往是國人不願回憶的,也因此為了再次淪為“落後就捱打”的物件,中國人不斷奮進著,創新型人才也在不斷地出現,帶領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超級計算機、探月工程、航母作業紛紛取得了可觀的成就。試想,若是沒有這些為了創新而做出的努力,我們真的還能獲得像現在這樣一個相對和平的發展環境嗎?

  創新之說,歷久彌新,對於現代的我們而言,依然是發展進步的主旋律。大路上,我們是不斷高歌猛進的;蹊徑上,我們是否也應該篳路藍縷?無疑,這是肯定的答案,不消說的理由!

  那麼,就讓我們把這社會最美的風采銘記心中,一起去領悟那蹊徑中別樣的風景!

河南高考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