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吃羊肉的習俗介紹

  在我國北方,重陽節要吃羊肉,你知道重陽節吃羊肉的習俗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重陽節吃羊肉的習俗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在北方,風行重陽節吃羊肉,這是因為秋天羊肥,能取暖祛寒。“羊”、“陽”又同音。重陽節吃羊肉很自然地成為中國江北和塞外的習俗。面要吃白麵,“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臺灣地區的人們講究“重陽吃補”,這天大多數家庭習慣買羊肉燉煮“十全大補”藥劑。臺灣地區四面環海,魚類資源豐富,平時人們的膳食也重視將魚與羊肉搭配,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如此搭配才夠“鮮”。在臺灣地區民間的喜慶宴席上,經常有羊肉出現,這皆與羊為吉祥動物有關。

  羊肉肉質與牛肉相似,但肉味較濃。羊肉較豬肉的肉質要細嫩,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少。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羊肉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痠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於秋冬季食用,深受人們歡迎。

  重陽節羊肉做法

  去羶提鮮有妙招

  羊肉的做法有很多,其中涮、燉、爆、烤最常見。不同烹調方法的去羶方法也有所不同。

  1、涮。由於這種方式加熱時間短,營養儲存得相對最好。去羶味有兩個辦法,一個是配小料,即搭配韭菜花、腐乳、芝麻醬這些小料一起吃;另一個是在鍋底中加入蔥、姜或紅棗。

  2、燉。用燉的方式烹調羊肉能夠保證原湯原汁,但因為時間較長,會丟失部分B族維生素。羊肉加冬瓜或蘿蔔一起慢燉有助去羶。此外,加紅棗或陳皮一起燉,也是簡便又營養的除羶方法。

  3、爆炒。爆炒羊肉會損失一定的營養,但因為用旺火急炒,加熱時間相對較短,損失不會特別多。爆炒時,羊肉的最佳搭配是新鮮蔥白。為除去羶味,可先用醬油、鹽、胡椒和水澱粉等來醃製羊肉。

  4、烤。烤羊排、羊肉串等,烹飪用的溫度很高,營養損失最嚴重,並會產生有害物質。烤羊肉時,最好的除羶味方法就是撒上孜然和辣椒麵。但這種搭配吃後容易上火,適合搭配西紅柿、獼猴桃等果蔬來“滅火”。

  重陽節習俗

  飲菊花酒

  重陽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 同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歷史含義是:認為它是延壽,不老的美稱。 民間將九月也叫”菊月“或”菊節“。故賞菊是重陽不可少的活動。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我國釀製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菊花舒時,並採莖葉,雜以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之,故謂菊花酒。“詩人們對菊花酒情有獨鍾,頗有讚譽。晉代陶淵明有詩曰:”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齡。“《荊楚歲時記》亦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茸,飲菊花酒,可使人長壽。“

  吃餈耙

  吃餈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餈耙分為軟甜、硬鹹兩種。其做法是將洗淨的糯米下到開水鍋裡,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裡搗爛,揉搓成團即可。食用時,把芝麻炒熟,搗成細末,把餈耙團搓成條,揪成小塊,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適口,稱為”軟餈耙“***溫食最佳***。硬餈耙又稱”油餈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後不搗爛,放在案上搓成團,擀開後放些食鹽和花椒粉做成”餡芯“,再卷條切片,再入油鍋中炸制,成色金黃美觀,鹹麻香脆,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