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秋節手抄報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本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2016年的中秋節要到了,你的中秋節手抄報做好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參考

>

  參考圖***1***

  參考圖***2***

  參考圖***3***

  參考圖***4***

  參考圖***5***

  參考圖***6***

  的資料參考

  一、描寫中秋節的詩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二、我愛中秋節

  我愛中秋節,中秋節可以賞月、吃月餅···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吃香甜可口的月餅。

  月餅的味道香,一聞,就“口水直流三千尺”了。記得去年中秋節,家裡的人都在外面賞月。我像只老鼠似的,偷偷地溜進客廳,一下就拿了四隻小月餅。一口一口,四口就把“偷”的月餅吃光了。我還想吃,便忍不住地把盤子裡的月餅吃了個精光光。媽媽準備嘗一嘗月餅,看見盤子裡空空的,笑著問:“豔梅,又是你偷吃的嗎?”我心裡一慌,搖搖頭。媽媽笑眯眯地說:“你這個小貪吃鬼,瞧,嘴巴邊還有月餅渣。真像個花臉貓。”我叫:“哼,被你識破了。絕招,溜。”溜到門口,我長長地呼了一口氣。哎,我得想個偷吃月餅但不被發現的好辦法,而媽媽則在一旁樂得直不起腰來。

  我愛中秋節,愛吃香甜可口的美味月餅,愛月餅裡那份幸福的味道。

  三、古代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玩兔爺:

  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亦莊亦諧。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民間百姓們稱它為兔兒爺,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

  賞月:

  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綵樓,好遊者則或登于山、或泛於水,而又必備核餚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

  熬夜:

  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長壽,但更多現代年輕人藉此機會玩個通宵。

  偷蔥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臺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項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