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說話是一門藝術

  與成人說話,需要技巧;與孩子說話,需要藝術。有時,家長往往以大人的思想來解答孩子的話,往往會拉遠您與孩子的距離!怎樣讀懂孩子言語中的密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圓圓,十二歲,是一個容易緊張、容易掉眼淚的女孩。

  她最喜歡的表姐在這裡和她一起度過了一個假期之後要回去了,但是,不幸的是,她的媽媽對她的悲傷一點也不理解。

  圓圓***眼裡含著淚水*** :姐姐要走了,我又要獨自一個人了。

  媽媽:你會找到別的朋友的。

  圓圓:我會很孤獨。

  媽媽:你會好起來的。

  圓圓:哦,媽媽! ***啜泣***

  媽媽:你都已經十二歲了,還這麼愛哭。

  當孩子被理解時會獲得面對現實的力量

  圓圓狠狠地瞪了她媽媽一眼,跑回自己的房間裡,關上了門。這件事本來應該有一個更愉快的結局。孩子的感受必須認真對待,即使情況本身並不嚴重。

  在她媽媽的眼裡,假期結束後的一次分離可能是太小的一件事,不值得掉眼淚,但是她的反應不應該沒有同情心。

  圓圓的媽媽可以對自己說:“她很難受,我應該盡力幫助她,讓她知道我明白是什麼讓她傷心。我該如何做呢?把她的感覺再向她說出來。 ”

  其實她說下面的任一句話都行:

  “沒有姐姐會很孤單的。 ”

  “你已經開始想她了。 ”

  “當你們習慣在一起的時候,分開是很痛苦的。 ”

  “沒有姐姐在,這房子對你來說大概看上去空蕩蕩的。”

  這樣的回答會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親密之感。當孩子感到被理解時,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當孩子被理解時,他們對父母的愛也更深了。對孩子受傷的情感來說,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藥。

  當我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說出他們的失望時,孩子常常會獲得面對現實的力量。

  說教和批評會產生距離感

  父母常常因為跟孩子的對話而感到失望,因為他們毫無頭緒,就像那段著名的對話所說的那樣。

  “你要去哪兒?”

  “ 出去 。”

  “ 幹什麼?”

  “不幹什麼。”

  那些想努力講道理的父母很快發現這樣會讓人疲乏不堪,就像一個母親說得那樣:

  “ 我一直努力地跟孩子講道理,說到我臉都綠了,但是他還是不聽我說,只有我衝他喊時,他才會聽我說。 ”

  孩子經常拒絕跟父母對話。他們討厭說教,討厭喋喋不休,討厭批評,他們覺得父母的話太多了。八歲的大衛對他的媽媽說:“為什麼我每次問你一個小問題,你都要給我那麼長的答案?”

  他向他的朋友傾訴說:“ 我不跟我媽媽說任何事情,如果我跟她說,我就沒有時間玩了。 ”

  一個對此很感興趣的研究者無意中聽到一段父母和孩子的談話,他驚奇地發現,他們兩個人幾乎都不聽對方在說什麼,他們的談話更像兩段獨白,一段充滿了批評和指令,另一段則全是否認和爭辯。

  這種溝通的悲劇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缺乏相互尊重;不是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技巧。

  溝通是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

  和孩子溝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另外,還要有技巧:同時照顧孩子和父母的自尊;要先說出表示理解的話,然後再提出建議或意見。

  當孩子處於強烈的情感中時,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他們不會接受任何意見或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夠理解他們心裡在想什麼,希望我們明白在那個特別的時刻他們的心情。而且,他們希望不用完全說出自己的遭遇,我們也能夠理解他們。他們的情緒只會透露一點點,我們必須猜出剩下的部分。

  我們怎樣知道孩子的心情呢?我們應該看著他們,聽他們說話,還可以利用自己的情感經歷。我們知道孩子在人前感到羞愧時的感覺,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理解他們的感受。

  下面的任何表達都會起到作用:

  “那一定非常尷尬。 ”

  “那一定讓你很生氣。”

  “那個時候你一定很恨老師。 ”

  “那一定很傷你的心。”

  “對你來說真是糟糕的一天。 ”

  但是,不幸的是,當遇到孩子行為不當時,家長往往意識不到是因為不安的情緒導致了那樣的行為。在糾正他們的行為前,一定要先處理他們的情緒問題。

  既然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很難,那麼如果父母能夠學會傾聽在他們憤怒的外表下所隱藏的擔心、失望和無助,將會有很大的幫助。父母不要只針對孩子的行為作出反應,而是要關注他們心煩意亂的情緒,幫助他們應付難題。只有當孩子的心情平靜時,他們才能正確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確的舉動——在上面這個例子中,正確的舉動就是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能夠聽得進別人的話。

  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看著鏡子中自己的影像,從而得知自己長什麼樣;通過聽到對映到他們身上的感覺,從而瞭解自己的情感。鏡子的功能就是反射影像本來的樣子,既不諂媚,也不挑剔。我們不希望鏡子告訴我們:“ 你看上去糟糕透了。你雙眼充血,臉頰腫脹,總之,你亂 糟糟的。你最好收拾一下自己。 ”

  在這樣的魔鏡面前露幾次面,我們大概會把它當成瘟疫一樣避之不及了。對著一面鏡子,我們需要的是影像,不是說教。我們可能不喜歡所看到的影像,但是我們還是寧願自己決定下一步的化妝措施。 情感的鏡子功能與普通鏡子類似,就是要把情感原原本本地映射出來,不變形。

  “你看上去很生氣。 ”

  “聽起來你非常恨他。”

  “看起來你好像很討厭整件事情。 ”

  對於有上述情緒的孩子,這樣的話是最有幫助的。它們清晰地顯示了他或她的情緒。透明清晰的影像,不管是在穿衣鏡裡,還是在情感的鏡子裡,都能夠提供機會讓本人自發地修飾和改變。

  作為成年人,我們都曾經感到傷心、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在這樣情緒激動的時刻,沒有什麼比一個人的聆聽和理解更讓人覺得安慰的了。對我們成年人是這樣,對孩子也是這樣。

  要用關心的交流取代批評、說教和意見,用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去給予孩子慰藉,幫助他們。

  當媽有沒有這個發現,當孩字哭鬧時,往往說再多的話也於事無補,因為孩子沉浸在一種情緒中,過多的話語或苛責往往會讓哭鬧越演越烈!其實,簡單一個擁抱,說些理解並安慰孩子的話,往往會發生神奇的效果哦!媽媽們趕緊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