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的花語是什麼_杜若分佈區域
杜若是鴨跖草科 、杜若屬多年生直立或上升草本,高50—90釐米,有細長的橫走根莖。那你知道杜若的花語是什麼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杜若的花語,希望對你有幫助。
杜若的花語
信任,信賴
杜若的形態特徵
根莖
杜若為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而橫走。莖直立或上升,粗壯,不分枝,高30-80釐米,被短柔毛。
葉
杜若葉鞘無毛;葉無柄或葉基漸狹,而延成帶翅的柄;葉片長橢圓形,長10-30釐米,寬3-7釐米,基部楔形,頂端長漸尖,近無毛,上面粗糙。
花
杜若為蠍尾狀聚傘花序長2-4釐米,常多個成輪排列,形成數個疏離的輪,也有不成輪的,一般地整合圓錐花序,花序總梗長15-30釐米,花序遠遠地伸出葉子,各級花序軸和花梗被相當密的鉤狀毛;總苞片披針形,花梗長約5毫米;萼片3枚,長約5毫米,無毛,宿存;花瓣白色,倒卵狀匙形,長約3毫米;雄蕊6枚全育,近相等,或有時3枚略小些,偶有1-2枚不育的。
果
杜若的果球狀,果皮黑色,直徑約5毫米,每室有種子數顆。種子灰色帶紫色。
杜若的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杜若的分佈區域
杜若產臺灣、福建、浙江、安徽南部***黃山、休寧***、江西、湖北西南部***宣恩、來鳳***、湖南、廣東北部***大埔、和平、南雄、英德、仁化、乳源、陽山、連縣***、廣西***大苗山、龍勝、三江、全州、武鳴、來賓、天峨、嶺溪、宜山、金秀、賀縣、凌雲、羅城***、貴州***梵淨山、凱里、榕江、獨山、興仁***、四川東南部***彭水、重慶縉雲山***。
杜若在日本、朝鮮也有分佈。
杜若的文化背景
《本草圖經》:杜若“葉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薑而小辛,子如豆蔻,二月八日採根暴幹用。”
在藥用上,明以前的本草對杜若多有記載,如上,杜若至清代本草中已不復收錄。那麼杜若的原植物是什麼,有多種說法。
一說杜衡,如《本經》所載杜若“一名杜衡”。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為馬兜鈴科草本植物,以根、根莖或全草入藥。因含有黃樟醚和丁香油酚,其氣芳香。其植株不高***二三十釐米***,葉為寬心形或腎狀心形。
在《楚辭·九歌》中有《湘夫人》一文,有“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同一篇文章中,還有“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是說有值得探討之處在於,古人對杜若與杜衡是兩種植物應當是分得很清楚的,如《九歌·山鬼》中同時出現有杜若與杜衡的全稱:“被石蘭兮帶杜衡”“山中人兮芳杜若”。說它們都是香草不必疑惑,如果說是同一種植物就值得大大商榷了。
一說植物竹葉花的別名***藥材名竹葉蓮***,如《中藥大辭典》。竹葉花***又名杜若***Pollia japonica Thunb.為鴨跖草科草本植物,以根莖或全草入藥。植株高30~80釐米,葉互生,長橢圓形。
但竹葉花的花是白色的,與古代杜若“花赤色”的描述顯然不符。宋代雷斆有“凡使***杜若***勿用鴨喋草根,真相似,只是味效不同”,有人據此認為杜若的偽品中有鴨喋草根———是鴨跖草科植物***現今杜若屬植物***。
一說高良薑,如《綱目》《夢溪筆談》。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藥議》雲:“杜若,即今之高良薑,後人不識,又別出高良薑條,如赤箭再出天麻條……諸藥例皆如此,豈杜若也。後人又取高良薑中小者為杜若,正如用天麻、蘆頭為赤箭也。又有用北地山姜為杜若者。杜若,古人以為香草,北地山姜,何嘗有香?高良薑花成穗,芳華可愛,土人用鹽梅汁淹以為菹,南人亦謂之山姜花,又曰豆蔻花。《本草圖經》雲:‘杜若苗似山姜,花黃赤,子赤色,大如棘子,中似豆蔻,出峽山、嶺南北。’正是高良薑,其子乃紅蔻也,騷人比之蘭、芷。”高良薑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為姜科山姜屬草本植物,植株高30~80釐米,葉披針形。此藥又有稱為“小良姜”者。所以有人考證後認為,杜若應為小良姜,即上種;而古代所用的高良薑乃“大良姜”,異名山姜,即同屬的大高良薑Alpinia galanga 。
至此,到底該從何處尋杜若,還值得繼續研究。
另注:杜若、高良薑入藥部位為根莖。但詩中吟詠的杜若很可能是這種植物的花序,二者在部位上可能不同,因有見杜若為“姜花”之說***據說“姜花”很香,當勝其根***。
陳子昂的《感遇***其二***》中“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中的“若”即指杜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