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藥的用法用量介紹

  眾所周知,高血壓無論是否出現症狀,都會給身體各器官造成損害,容易引起腦梗塞、腦出血等症。因此,高血壓病人必須接受治療,規律服用降壓藥物。下面給大家介紹降壓藥的用法用量,希望能幫到大家。

  降壓藥的用法用量

  藥物起效需1—4周

  但患者在家服藥時往往會有求快心理,希望服用一次處方的降壓藥就能使血壓迅速下降恢復正常,這一點極不可取。因為降壓藥一般需1—4周的起效來到達藥物療效高峰,如果一種藥物不能控制血壓,就要逐漸聯合多種藥物;如果患者對某些降壓藥物有不良反應,需要調整用藥。並且,不同患者對各種降壓藥物的反應也不一樣,要循序漸進地遞增降壓藥物的劑量和種類。

  快速降壓誘發腦卒中

  患者如果為了追求快速降壓,一開始就要求聯合用藥或盲目加大用量,都可能造成血壓驟降,引發低血壓症狀,如頭暈、乏力、暈倒。既往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還可能誘發腦卒中、心絞痛等。有急性腦出血及腦梗塞的患者尤應注意。因此降壓不能求快,更要安全。合理降壓是尋找一個適合患者,能較好控制血壓,且不良反應少,患者能長期堅持用藥,價格適中,對臟器有保護作用的降壓方案。

  一般情況下,血壓應在服藥後在1—3個月內逐漸恢復正常。因此,可選擇長效,緩慢釋放及控制釋放劑型的藥物,一天服藥一次,這類藥物控制血壓更為平穩,引起血壓波動的機會較少,不會引起血壓的大起大浮。

  多在清晨服藥

  服用降壓藥應從小劑量開始,切忌降壓過快、強烈鎮靜、大量利尿,以免形成血栓,誘發中風。此外,服用降壓藥的時間也應根據患者個體的血壓峰值時間而定。一般血壓有兩個高峰,一個在清晨,一個在午後。多數用藥時間可選在清晨起床後。雖然相當一部分患者夜間血壓增高,但也有人會在夜間降低。因此夜間服藥還應根據個人而定,也可以通過24小時的動態血壓監測來評價後決定。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原有的高血壓突然加重,引起心肌缺血,明顯的腦病如嚴重頭痛、噁心、視物模糊、一過性偏癱等,以及高血壓伴有主動脈撕裂夾層的情況等。可以選擇緊急降壓,這就需要靜脈用藥了。

  降血壓最好的藥

  1、防首劑反應即患者第一次使用某種降壓藥物時,由於機體一時不適應,可能會產生心慌、暈厥等不良反應,甚至感到服藥後症狀加重,這又叫首劑綜合徵。

  老年高血壓患者由於壓力反射不敏感,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障礙,更易出現首劑反應,容易引起上述反應的藥物主要是哌唑嗪。為此,高血壓患者開始服用此種降壓藥物時劑量宜小,一般主張為常用量的1/3,以後逐漸增加至治療量。

  2、防看價吃藥有人在選用降壓藥物時,片面地認為藥的價格越貴降壓效果越好。其實,藥品的價格和效果並不成正比,一些廉價的大眾降壓藥同樣有不錯的療效,服用得當才是關鍵。

  3、防擅自停藥高血壓患者一般需要終身服藥,即使血壓降至正常值也不能停藥,否則容易回到治療前的水平,引起“停藥綜合徵”或誘發更加嚴重的心、腦、腎併發症。有些患者服用降壓藥物後,看到血壓恢復正常,便擅自停藥。結果沒幾天,又出現血壓回升反彈現象。正確的做法是,待血壓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減少藥物的種類和劑量,力爭用最少的藥量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

  4、防主觀臆斷有人雖通過健康檢查發現血壓高於正常值,但自感沒有什麼不適症狀,也就不當一回事。事實上,高血壓的程度與症狀並不成正比,沒有症狀並不表明血壓不高;症狀很多,血壓也不一定很高。所以說,即使沒有頭暈、失眠等高血壓的症狀,如果發現血壓高於正常範圍,也一定要去醫院檢查,並遵醫囑服藥。

  5、防追求速效某些患者服藥一味追求降壓效果,一時看不到效果就產生急躁情緒。其實,降壓講究的是平穩、有效,尤其是平穩更為重要,因為血壓的波動往往是引發卒中的誘因。如果一味地追求降壓效果而忽視血壓的平穩,有可能導致心、腦、腎的供血不足而產生嚴重後果。

  降血壓的食物

  1、葉菜類:

  芹菜、茼蒿、莧菜、汕菜、韭菜、黃花菜、薺菜、菠菜等。

  2、根莖類:

  茭白、蘆筍、蘿蔔、胡蘿蔔、荸薺、馬蹄、洋蔥等。

  3、花、種子、堅果類:

  菊花、羅布麻、芝麻、豌豆、蠶豆、綠豆、玉米、蕎麥、西瓜子、向日葵子、蓮子心等。

  4、水產類:

  海帶、紫菜、海蜇、海蔘、青菜、海藻、牡蠣、鮑魚、蝦皮、銀魚等。

  5、動物類:

  牛奶***脫脂***、豬膽、牛黃、蜂蜜、食醋、豆製品等。

  6、菌類:

  黑木耳、白木耳、香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