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逃生的注意事項

  在不可抗的自然力量面前,人類總是顯得格外渺小。災害來襲沒有時機之分,而我們能做的只是未雨綢繆,儘可能地用知識來保護自己。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起來看看吧!

  

  在地震後倒塌形成的三角空間得以倖存

  這種地方稱為避震空間

  它也包括內牆牆角、堅固傢俱下

  最好不要鑽進床底下

  切記不能躲進封閉的衣櫃

  注意把門開啟,方便逃生

  注意身邊的明火,防止失火

  同時避開有電源插頭的地方

  以防電源線著火引發的次生災害

  逃跑前確保出口安全

  冷靜下來不要慌張,看清楚再下腳

  避開頭上的懸掛物

  同時注意出口附近安全

  防止建築倒塌和東西掉落

  在戶外應當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躲開建築物和天橋的正下方

  同時注意附近的廣告牌和街燈

  還有高壓線和下水道

  儘量不要在狹窄的街道里

  地震時高樓面向馬路的牆不穩定,注意遠離

  窗戶邊也是十分危險的

  記住千萬不要坐電梯

  按照工作人員指示行動,千萬不要慌亂

  注意走逃生通道

  必要時候躲在大柱子附近

  遠離櫥窗和易碎品的貨架

  地震時駕駛員靠邊停車

  不要待在車裡

  注意別在管制區域行駛

  以免影響逃生人群

  感覺地震或聽到警報

  儘量遠離海岸線往高處跑

  如果在船上應向深海躲避

  避難注意徒步

  不要藉助交通工具

  隨身攜帶物品儘量減少,儲存體力

  最後一點也很重要

  注意聽從救援人員指揮

  地震前後不要聽信謠言,也不要散播謠言

  家庭避震注意事項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傢俱底下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震後需要的或有利的物資

  水、食物、毛毯或棉被、基本生活用品,這些維持生命和用來保暖的東西是比較容易想象的地震後必須品,而除此之外還有些日常用品用品可以參考,同時應注意避免造成災後垃圾與資源浪費。

  帳篷:用於臨時安置災民及救援人員。

  照明燈:災後往往容易大範圍斷電,照明燈此時非常必要,用於日常照明及救援工作順利進行。

  醫療用品、藥品:災後常有人員傷亡,同時災後臨時聚集點大量的人流聚集和滯留容易引發疫情,及時的醫療用品及藥物供給非常必要。

  保鮮膜:在地震時保鮮膜的最大作用,其實是節水。地震時的純淨水資源非常緊俏,僅有的水主要會被用來保證飲用,而日常的清洗便能省則省。什麼方法能夠減少清洗用水呢?其中之一就是用保鮮膜包裹好餐具再使用,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弄髒食器。用餐後直接撕掉保鮮膜,就無需再清洗食器了。除此之外,如果意外受傷,保鮮膜還可以用來應急處理。或者作為臨時的防寒措施。

  溼紙巾:很多經歷過地震的人都說,溼紙巾在震後避難時真的是幫了大忙。主要的原因還是和節水有關。因為缺水,洗澡變成了最奢侈的事情,因此用溼紙巾擦拭面部和身體成了唯一的清潔方式。不含酒精成分的溼紙巾甚至可以作為刷牙的替代,用來清潔口腔。而如果是含有酒精成分的溼紙巾,還能兼具除菌效果。

  塑料袋:作為儲水的簡易儲水工具,或者和報紙配合製作成臨時廁所。也有人曾經把塑料袋套在頭上和腳上,用來防寒防水。

  提醒:捐獻物品時一定要慎重,不要將捐獻當做家庭廢物的處理。一股腦的不進行分類和篩選就把東西寄往災區,既是對賑災資源的浪費,也是對受災人民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