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識別汽車各種按鈕

  對於新手來說雖然可能剛拿到駕照對很多的汽車上的各種裝置還是捉摸不清,弄不懂這些汽車的按鈕,現在給你普及下汽車上的基本按鈕的操作。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怎麼識別清楚汽車的各種按鈕,希望能幫到你。

  

  首先是認識汽車的基本功能分割槽,大致上這些按鈕的佈局不會發生太大變化,都會呆在基本區域之內。

  就算您是對車內按鈕佈局完全不瞭解的全新車主,看了這張圖也該有個大概印象了。另外,這雖然不是座艙按鈕佈局的鐵律,不過除了少數一些奇葩企業的奇葩產品,大家佈局基本都差不多,畢竟習慣已經延續幾十年。

  這些按鈕一般都按需要和相關性佈置。比如,行駛時最常用、廠家最希望你用到的,肯定能在方向盤附近找到***轉向燈、雨刷、定速巡航多功能按鍵等***;燈光一般在中控臺左邊***近光、示寬燈、儀表燈***,空調和多媒體在中控臺正中,和效能、行駛相關的一般放在擋把附近***ESP、四驅系統、運動模式等***;車窗車門反光鏡相關的都在門上;座椅控制通常在座椅側面。當然上面都是常見車型,特例也會盡量列舉。

  1. 燈光部分:

  燈光是平時最常用到的功能之一,因此先拿出來說說。大燈控制主要有兩個位置,歐系主要佔據方向盤面板左側,日韓系則以方向盤左側撥杆為 " 陣地 "。這兩種方式其實各有優劣,只要適應都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各種按鈕的指示都是統一的,所以不會有識別難度。隨著燈光技術發展,諸如自動大燈、全天候燈、停車指示燈甚至夜視系統也越來越普及,好在這些燈光標誌一般都非常形象,比如夜視系統就是車道上方一輪月牙,一目瞭然。

  2. 多媒體控制:

  多媒體部分是品牌建立個性的地方,不過整體來看基本都是大同小異。而且畢竟各位都或多或少用過家用CD、收音機或DVD等裝置,車載裝置只是這些配置的 " 集大成者 ",對消費者來說一般沒有任何上手難度。

  另外,高階品牌一般還有自己獨立的人機互動系統,操作都有單獨的撥杆、旋鈕或手寫板等。但這些系統通常各有各的特點,無法在一篇文章裡統統體現,而且和本文宗旨不符,因此不做單獨介紹了。

  3. 空調系統和舒適性功能:

  空調是日常使用時最常用的功能了,幾乎天天都要用到。不過可能您只知道每天開啟空調就能有涼風吹出,但對各個按鈕和旋鈕的功能可能並不那麼瞭解。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一下。

  無論手動還是自動空調,我們都可以選擇內外迴圈。內迴圈就是空調系統從車內吸取空氣,外迴圈自然就是吸取車外的空氣了。如果您長時間在城市中行車,或者遇上揚塵風沙等天氣,則一定不要開啟外迴圈,否則車內空氣只會越來越差。部分帶有空氣過濾系統的車輛則可適當放寬。

  4. 車窗、車門和玻璃控制:

  車窗和車門相關的功能鍵一般都在車門上,如中控、車窗升降、後視鏡等。不過日韓系控制後視鏡的按鈕,一般習慣放在方向盤左側儀表臺上。另一個特殊例子是賓士,把座椅調節和座椅記憶也一起放在了車門上,的確比較方便調節,不用特意伸手向下夠。

  5. 座椅相關控制:

  座椅雖然是我們肯定要接觸到的部位,不過與它相關的按鈕的確不多。我們常見的是手動調節座椅和電動調節座椅。電動又按可調節靈活度分成4方向、8方向、12方向等等。我們常見的車型以手動或8向以下電動調節為主。另外,中高階車型還帶有座椅按摩等功能。

  6. 效能與行駛相關:

  座椅再舒服,還是用來幫助我們開車的。既然要開車,各種和效能、行駛控制相關的功能自然十分重要。這種按鈕一般分佈在擋把附近,方便駕駛者右手不離開擋把太遠就能控制車輛效能。

  當然,效能和行駛控制也是有不同側重的。比如家用轎車偏重的就是諸如自動泊車、電子手剎等便利性功能;效能轎車和跑車在這裡放的多是諸如運動模式、懸掛硬度等調節功能;而SUV在這裡放的當然就是四驅模式和越野模式控制了。另外,四驅模式也有很多形式,體現在車內按鈕上就是各種各樣的不同模式,簡單的有一個自動全部解決的,複雜的則是一排排按鈕,原始的則依然保留機械式分動箱杆。

  7. 方向盤、行駛相關:

  方向盤則是近幾年各大廠商著力發掘的各種按鍵新"領地"。放在這裡,不僅方便駕車者,也減少了雙手在中控臺和方向盤之間的反覆動作,減少了危險性和疲勞感。不過什麼功能才會放到方向盤上呢?肯定是最"分心"的功能,比如電話、多媒體控制、訓航控制等功能。另外,右側的雨刷撥杆目前功能也越來越多,比如很多車型都加入了雨刷器隨車速調節的功能。

  總結:汽車的設計雖然各有不同,但車內操作按鈕基本都是這個樣子。不過上面這些還僅僅是目前最常見的,因此難免有遺漏之處。如果您想徹底瞭解愛車的各種功能,當然還是要仔細閱讀愛車的說明書了

  新手開車起步技巧口訣

  一平路起步:

  掛好安全帶,啟動車輛,把離合器踏板踩到底,掛一擋或二擋,打轉向,同時觀察倒車鏡左右,看是否有行人或車,確定安全後,鳴喇叭,鬆開手剎,緩慢平穩放起離合器踏板和平穩採下油門。

  離合器要與油門配合好,緩慢放起離合器和緩慢踩下油門。油門登的不要過大,也不要過小,讓離合器平穩結合。

  開車起步***七步驟***:一踩二掛三轉四嗚五放六穩七抬。一踩:踩離合器;二掛:掛擋***一擋***;三轉:開左轉向燈;四嗚:嗚喇叭;五鬆:鬆手剎;六穩:穩油門;七抬:慢慢抬起離合器。

  起步不良現象:要求起步時無前衝、抖動、熄火和間歇拱動。離合器放起過猛,就會造成起步過猛出現滅火。離合器放起慢,油門跟不上,就會產生空油門聲。因此離合器要與油門配合好。

  起步關鍵在於離合器,離合器分為:自由行程、結合行程***分離行程***、有效行程。離合器的快、停、慢過程要掌握好。駕駛員就是個"熟練工", 沒什麼訣竅。

  二坡道起步:

  ***1***、失敗現象:起步熄火,起步後溜。

  ***2***、原因:一是油門跟不上;二是鬆手制動的時機不當;三是油門和離合器配合不好。

  ***3***、正確操作方法

  保持正確的駕駛姿勢,注意前方道路的各種交通情況,不得低頭下看。其操作順序是左腳踏檔,左腳除徐踏下加速杆掛入低速檔,右腳徐徐踏加速踏板,當反映至發動機聲音有變化或車身稍有抖動時,迅速鬆開手制動,並再稍踏下加速踏板,慢抬離合器踏板。注意,此時不能立即放鬆離合器踏板,而是要先跟油門後鬆離合器。因為上坡時汽車阻力大,起步所需動力也要大一些。關鍵點是鬆手制動的時機。若鬆得過早,會使車輛後溜:若鬆得過遲會造成熄火。最佳時機是當離合器踏板抬至半聯動位置,發動機聲音有變化時,立即鬆開。坡道起步要領可歸納為音變車抖稍一停,緊跟油門鬆制動,油門大小看坡度,不溜不衝不熄火。

  三半坡起步:***一腳倆用***

  發動,踩離合,掛一檔,慢慢抬離合,當發動機出現轟鳴聲此時車頭會有個明顯上抬,穩住離合,不要再抬了,同時右腳加油***1500轉——2000足夠了***,穩住油門,鬆手剎,車子開始爬坡。此時逐漸把離合鬆掉,但不要鬆的太快。一般衝坡不要選擇高檔位,上坡2檔3檔足夠。

  歸納如下:1.踩離合器,掛擋,手握住手剎; 2.加油門,車輛轉速保持1500轉; 3.慢抬離合器,讓發動機轉速降到1400轉,穩住離合器,再放開手剎;4.加油門。車子就會慢慢的前行了。

  四上坡起步

  汽車上坡起步關鍵在於克服上坡阻力,防止汽車後溜。除了平路起步要領和操作外,還要注意駐車制動杆,離合器踏板和加速踏板操作的密切配合。具體操作:踏下離合器踏板,掛上1擋;左手握穩轉向盤,右手將駐車制動杆向後拉緊,右腳踏下加速踏板,倆眼注視前方,同時緩抬離合器踏板;當離合器開始接觸,感到發動機吃力,汽車欲起步行駛時,放鬆駐車制動杆,並緩抬離合器踏板,繼續踏下加速踏板即刻起步。

  停車:

  觀察倒車鏡,打轉向靠邊,踩下離合器踏板,摘當。丟開油門,踩下自動剎車踏板,拉緊手剎。

  以上是新手開車起步技巧口訣,對於新手們來說,開車上路一定要事先了解一下當地路段的情況,這樣子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現違章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