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成長手抄報圖片

  成長是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裡,萬物都離不開成長。那麼,成長到底是什麼呢?什麼是成長? 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關於 ,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劉半農與禮拜六派

  劉半農先生去世於今已有十五個年頭了,再來談起他與禮拜六派連在一起,似乎有點不敬,其實卻是不然的。劉君於民國六年進北大,二十三年因往綏遠考察,染迴歸病歿,前後整整十七年,對於學術文藝的貢獻很是重大,本是顯著的事實,可是民六以前他在上海賣文為生,各處投稿,與周瘦鵑很熟,也是事實,劉君自己並不曾諱言。他進北大之前,先寫了好些散文投寄《新青年》,為編輯人陳獨秀所賞識,不久陳君就任北大文科學長,就請他來教書,那些文章還是用文言所寫,可是寫得清新流麗,而且採用西洋書報的尋常資料,一經點染,便覺得很有趣味,他的才情確是有不可及的地方。劉君在北大最初是教預科的國文,選材新穎,又依照西文規則,細加標點,再三校改,不厭求精,這種講義現在如還有人儲存著,拿出來看看也是有意義的事情,可以看出他的一種特色。此外他還給北大日刊編《歌謠選》,每日登出一則,揀取各地方各式樣的民歌,略加註釋,因為那時成立“歌謠研究會”,徵集各處民謠,即藉此作廣告,揭載樣本,算是一舉兩得。

 

關於成長的手抄報圖片

  這《歌謠選》只出到一百多則就中止了,後來另出《歌謠週刊》,由常惠編輯,大概繼續有二三年,劉君雖然到法國留學去了,興趣卻仍未減少,曾譯有《海外名歌選》,在他回國以後才出版的。現今說起禮拜六派,大家似乎都覺得含有不敬之意,這是當然的,因為立這名稱的人本來是意在貶斥,所以拿了低階的雜誌來做標識,若是論它的源流,那是“古已有之”的,或者客觀一點可以稱之為才子書派,或更妥當的稱為傳奇派。唐朝的傳奇如《會真記》一流本以才子佳人為主,明朝有些珍本奇書如《國色天香》等也是這一類,而更是濫調化了,至清朝因《聊齋》而一振,有中興氣象,清末則有《淞隱漫錄》及其他,憑了聚珍板及石印而大見興盛,論其“某生者”與鴛鴦蝴蝶之特色,則是千百年來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寫文章的手段大有高下罷了。民國初年這一派的代表,或者不如說是祖師,我們不得不推那蘇曼殊老和尚,他是一個有天才的人,無師自通文學美術,他的舊詩***七言絕句***,筆記,尺牘,小說,山水畫都很好,大家看他的遺集可以知道。但是他的影響不是從遺集發生出來的,民元以後他在上海《民權***民立?***報》的副刊上,那是用白連史紙印的,登載長篇小說,還有自筆***?***插畫,這樣造成一種風氣,可以將《民權素》為代表。徐枕亞吳雙熱的作品即從此出,其來源是與冷血天笑全然兩路的。劉君早年的文言作品屬於此派自無疑義,可是他天分高,比較與曼殊相近,所以寫得不錯,改變語體後也自然走入新的流路了。

 

關於成長的手抄報圖片

  劉君初到北大還是號半儂,友人們對他開玩笑,說依字很有禮拜六氣,他就將人旁去了。可是在英美派學者中還有人譏笑他的出身,他很受了一點刺激,所以在民八之後他決心往歐洲遊學,專攻語言學,得了法國博士學位回來。同他要好的朋友可惜他的改行,可是他對於文學的興趣仍然旺盛,時有發表,假如他不早歸道山,他在文學這方面的成績一定是很有可觀的。

  :成長的過程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多得就像漫天的繁星,數也數不清,但有一顆“星星”讓我終身難忘。有一次和媽媽逛商店的時候,看見許多小朋友在玩滑板,媽媽讓我也去試試。我生性膽小,又怕痛。所以無論媽媽怎樣勸說,我死活不肯。最後,媽媽看拗不過我就只好走了。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看見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在小區裡滑著滑板,又帥氣,又威風。引來了那麼多的人在觀看,神氣極了!回家以後,我反而去懇求媽媽給我買一個滑板,媽媽爽快的答應了。

  第二天媽媽就買來了滑板,我欣喜若狂,二話不說就和媽媽拎著滑板來到樓下練了起來。剛開始,我滑到哪兒媽媽就跟到哪兒,一直扶著我,我也很安全。可是媽媽這次就不是這樣了:她扶著我的手竟然鬆開了!我一看媽媽不見了心一慌,結果可想而知——我摔了個四腳朝天。揉著摔痛的手和屁股,我大聲吼道:“我不練了!”說著就氣呼呼的往家裡跑。

  “膽小鬼,這點痛也受不了,還算什麼男子漢?"媽媽在後面對我大聲喊道。過後她又平靜地對我說:”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在媽媽的鼓勵下我走了回來,又繼續練了起來。摔了一次又一次……終於,媽媽的手放開了,而我依然在滑!我激動得大叫一聲:“我成功了!”這雖然只是我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小插曲,但是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