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的故事

  看過心靈成長故事都會對人生有很深刻的認識,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車輪也要前進;即使江河波濤洶湧,船隻也航行,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不能言而能不言

  六朝的清談名家劉惔話很多,但他也欣賞不說話的人,他見江權不常開口,非常歡喜,說:“江權不會說話,而能夠不說,真叫人佩服。”

  不要以為“不能言而能不言”是多容易的事,“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社會上雞毛蒜皮之事,往往引爆口舌之戰,議論紛紛,說個不停,明明不大會說話,偏偏說個不停,自暴其短。

  可不可以不說呢?

  英國人講“如果需要你的意見,我們會詢問閣下”,意思是,人家沒問,就不用開口。

  還有,當友人抱怨配偶子女如此這般,借出耳朵即可,不予置評。

  最怕愛說話的男人,男人滔滔不絕,講起話來無人能敵,做起事來就無能為力,多麼討厭,辯才越好,越像師爺。

  男兒膝下與口角,都應有黃金。

  能說話而愛說,情有可原,但最好還是不說。

  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於是都不大開口,剩下不會說的沾沾自喜,不停地講。

  江權知道自己不善言談,但他懂得藏拙,真是一等一的聰明。

  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缺點在什麼地方。

  有自知之明,是極難得的,不應當諷刺說:“他總算有自知之明!”

  2:鄭虔練字

  鄭虔,唐代滎陽人,工書畫。古時滎陽,就是今天的河南鄭州。

  鄭虔年輕時,擅長畫山水畫,愛好書法。

  但他出身寒門,常常苦於無錢買紙用來練字。

  有一天,鄭虔聽說慈恩寺內儲存了好幾屋柿葉。

  於是,他前往此寺,請求該寺住持,准許他借住寺中,利用柿葉練字,住持欣然同意。

  鄭虔每天都拿來大量柿葉,廢寢忘食地研習書法,寫得極其認真,持之以恆,絲毫不懈怠。

  天長日久,寺中所儲數屋柿葉都被他練字用光了。

  工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用寺中柿葉刻苦練字,鄭虔的書法技藝突飛猛進,標新立異,備受世人稱讚和珍愛。

  有一次,鄭虔把自己寫好的詩和新畫的山水畫,一併呈獻給唐玄宗。

  唐玄宗觀後,分外賞識,拍案叫好,並欣然提筆,在其詩後贊曰:“鄭虔三絕。”

  鄭虔由此更是聲名鵲起,譽滿京都。

  人活在世上,只要自己肯刻苦努力、認真鑽研,就能擁有一技之長,甚至多技之長,好用它來為人類做貢獻。

  鄭虔練字,便是我們努力學技的一面明鏡。

  3:做吃苦的馬,不做抱怨的驢

  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唐貞觀年間,有人開了一家磨坊,並從集市上買來一頭驢跟一匹馬,把它們關在家中一個不見天日的小磨坊裡。這人讓驢子跟馬做自己的苦力,天天驅趕著它們繞著石碾子沒日沒夜地轉。

  面對這種遭遇,驢子徹底失望了,它想,完了,完了,自己的餘生註定要在這裡度過了,於是,它不斷伸長脖子,發出刺耳哀鳴。磨坊主是個脾氣暴躁的人,每當聽到驢的叫聲,就會衝進磨坊用棍子或鞭子對著它一頓猛抽。磨坊主的態度讓驢子更加悲哀,時間不久,它就變得骨瘦如柴了。

  馬卻不然,雖然它跟驢子幹著一樣的活兒,但它從沒忘記自己的理想,在日復一日的機械運動中,它一直告誡自己,只要能夠吃苦耐勞、不偷懶、不斷努力,自己就一定能夠衝出這小黑屋,重新走進廣闊的天地縱情馳騁。於是,馬在黑暗中賣力地工作,整日的操勞不但沒有把它拖垮,反而使它更加膘肥體壯、四肢矯健。

  終於,機會來了。一心向佛的唐王下定決心,讓玄奘到西天取經,並下旨在百獸中為其選一坐騎。後來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經過千挑萬選,最後,玄奘選擇了那匹膘肥體壯、吃苦耐勞的馬。於是,唐王下詔,將馬賜予玄奘,封號白龍馬。馬隨玄奘西去,一路歷經坎坷,取得真經,獲如來佛賜金身。而驢子仍舊在那個暗無天日的小磨坊裡,日復一日地圍著石碾不停地轉啊轉啊……

  這個故事,對人生頗有啟發:耐得住寂寞、捨得吃苦的人,就像故事中的馬,只吃一時的苦;而承受不了改變,自甘平庸,放不下眼前安逸的人,卻可能像故事中的驢,要吃一輩子的苦。命運,對每個人都很公平。貧窮、平庸、疾病以及心靈上的孤獨……每種困境都是一道血淋淋的傷口,要想使傷口癒合,就必須痛下決心,埋頭做一匹吃苦的馬,而不是一頭抱怨的驢。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早已經習慣了忍受,在短暫的生命中留下悔恨的傷疤。然而,只有那些咬緊牙關,忍受得住心靈和身體雙重摺磨的人,才能徹底將平庸的傷口癒合,最終書寫出人生的輝煌。

  
看了的人還看了:

1.作文

2.關於成長的名人故事

3.心靈雞湯經典勵志故事

4.中國名人成長故事

5.大道理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