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治頸椎病有哪些方法

  頸椎病是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而在眾多的治療頸椎病的方法中,中醫治療頸椎病是非常收到人們的喜愛的。那麼?不如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中醫外治頸椎病的方法吧!

  中醫外治頸椎病的方法

  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頸椎病的症狀非常複雜,而且輕重懸殊。輕者頸、肩、上肢麻痠疼痛或頸背僵硬,胸悶氣短,或心悸,或心絞痛,或眩暈、噁心等;重者以步履蹣跚,甚則癱瘓,出現知覺障礙為主。

  專家認為,頸椎病的發病多由強力負重或房勞太過傷腎,致使精虛髓虛而不能充養於骨,導致骨質退化而成。除此之外,也有因風寒溼三邪相互作用,乘虛侵入人體,使經絡氣滯而不行,進而生淤致痰,毒傷脊椎而發。過食鹹味,也能傷腎入骨,引發頸椎病變。對於本病的治療,鄧老主張內外兼治,尤其對外治法頗有心得。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中醫為我們總結的幾種頸椎病的外治法。

  1.薰洗法

  處方:獨活9克,秦艽9克,防風9克,艾葉9克,透骨草9克,劉寄奴9克,蘇木9克,赤芍9克,紅花9克,穿山甲珠9克,威靈仙9克,烏梅9克,木瓜9克。

  用法:上藥水煎,趁熱薰洗患處,每次30~40分鐘,每天2~3次,10天為一個療程。

  功效:適用於氣滯血淤型及痺證型頸椎病。

  2.薄貼法

  處方:三七10克,川芎15克,血竭15克,乳香15克,薑黃15克,沒藥15克,杜仲15克,天麻15克,白芷15克,川椒5克,麝香2克。

  用法:前10味藥共研細粉,放入150毫升白酒微火煎成糊狀,或用米醋拌成糊狀,攤在紗布上,並將麝香搽在上面,敷於患處。藥幹後可重新調成糊狀再用,每劑藥可連用3~5次,15次為一個療程。

  3.藥枕法

  處方:當歸300克,羌活300克,藁本300克,制川烏300克,黑附片300克,川芎300克,赤芍300克,紅花30克,地龍300克,血竭300克,菖蒲300克,燈心草300克,細辛300克,桂枝300克,紫丹蔘300克,防風300克,萊菔子300克,威靈仙300克,乳香200克,沒藥200克,冰片20克。

  用法:將上藥除冰片外共研細末,和入冰片,裝入枕芯,令患者枕墊於頭項下,每日使用6小時以上,3個月為一個療程。

  4.隔姜灸法

  處方:棗核大艾炷18~36壯。

  用法:選用夾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寸,一側17個穴,左右共34穴***及阿是穴為主,配合大椎、肩井、風池、肩貞、合谷、足三裡等,按艾炷隔姜灸法,每次灸3~6個穴位,每穴3~6壯,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5.藥包熱敷法

  處方:伸筋草、透骨草、荊芥、防風、防己、附子、千年健、威靈仙、桂枝、路路通、秦艽、羌活、獨活、麻黃、紅花各30克。

  用法:上述藥物研成粗末,裝入長15釐米、寬10釐米的布袋內,每袋150克。用時將藥袋加水煎煮20~30分鐘,稍涼後將藥袋置於患處熱敷,每次30分鐘,1日1次,2個月為1療程。熱敷時以面板耐受為度,每袋藥用2~3天。

  6.浴療法

  處方:伸筋草、五加皮、乳香、沒藥各12克,秦艽、當歸、紅花、土鱉蟲、路路通、桑葉、桂枝、骨碎補、炙川烏、炙草烏各9克。

  用法:上藥加水煎煮20分鐘,過濾取藥液溫浴患部,每日1次,每次20分鐘,7次為一個療程。

  7.耳穴壓豆法

  處方:王不留行籽。

  用法:選擇頸椎耳穴相應部前後對稱貼壓,3天換貼1次,治療間酌情進行耳穴區域性按摩。雙耳貼壓10次為一療程。

  結語:中醫是我國的傳統的醫學,有幾千年的歷史,非常的安全、有效,是非常的受到人們的信任的。而用中醫來治療頸椎病也是人們比較喜愛的,有人喜歡用鍼灸、有人喜歡推拿,有人則是喜歡喝中藥,有人則是喜歡中藥膳,不同的人則會有不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