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補氣血有哪些方法

  工作忙,生活壓力大,飲食跟不上,很多人也懶得運動,長期這樣生活很容易出現氣血不足的現象。那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養生補氣血的方法

  中醫養生補氣血1、中醫草藥黃芪

  黃芪為豆科植物黃芪的乾燥根,以肉黃白,質堅而為易折斷,粉多,味甜,無黑心及空心者為佳。

  黃芪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昇陽,益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痛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洩,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

  若水煎,每次用量9--30克;但有高熱,大渴,便祕等實熱症者忌用。

  中醫養生補氣血2、中醫草藥人蔘

  這是最重要,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為補益保健之佳品。

  若燉服,用量一般3--9克;燉時要用慢火煮沸1小時以上,以便把人蔘有效成分煎出,保證療效。若吞服,將人蔘乾燥後,研為細末,每次用量1—2克。若酒浸,將人蔘切碎,放人好米酒內浸泡,—般1個月後便可飲服,每次兩2湯匙,1日2次。

  中醫養生補氣血3、中醫草藥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主要產於美國和加拿大,移種於我國的叫種參,藥用其根,為貴重藥材,是清補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蔘而不耐人蔘之溫者,皆可用之。

  西洋參味甘,微苦,功能補氣養陰,清火生津,適用於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證;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飲,有潤喉美聲之效,戲曲、歌唱演員常飲,有益於嗓音保健;西洋參亦是體育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動後疲勞乏力,口於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在使用時,可研為細末,每次服1—1.5克,溫開水送下;亦可單獨水煎,每劑1.5--3克;存放時要防腐,防蟲蛀,可乾燥後密封儲存,或放於陰涼乾燥處儲存。

  本品忌用藜蘆同用,虛寒者忌用。

  中醫養生補氣血4、中醫草藥黨蔘

  本品性平、味甘,功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於氣虛不足的倦怠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萎黃,頭暈等症,以及病後體弱,營養不良。

  若酒浸,將黨蔘切碎,浸於1斤米酒或白酒中,1個月後服用,每次2--3湯匙,1日3次;

  若水煎,每次9---15克,內服。

  本品反藜蘆,不宜同用。

  中醫養生補氣血5、中醫草藥甘草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和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解毒,調和諸藥,適用於脾胃虛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瘡瘍腫毒,中毒等症。

  用量:1.5-9克,不宜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中醫養生補氣血6、中醫草藥太子參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後氣陰兩虧等病症。

  每次用量:9—30克,要防黴,宜放置乾燥通風處或乾燥後密封存放。

  有效補氣血的中醫食療偏方

  1、當歸燉豬蹄

  材料:豬蹄兩隻,當歸50克,蔥、姜、料酒、花椒、鹽等適量。

  做法:將豬蹄洗淨切成大塊,在開水中煮兩分鐘,去其腥味,撈出。然後再在鍋內加水燒開放入豬蹄,加入當歸及調料適量,用旺火燒開,改用文火煮至豬蹄熟爛。

  2、歸參山藥豬腰

  材料:當歸10克,黨蔘1O克,山藥10克,豬腰500克, 醬油、醋、薑絲、蒜未、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淨,放入鋁鍋內;將當歸、黨蔘、山藥裝入紗布袋內,紮緊口,放入鋁鍋內;在鋁鍋內加適量水,清燉至豬腰熟透,撈出豬腰,冷卻後,切成薄片,放在盤子裡;將醬油、醋、薑絲、蒜未、香油等與豬腰片拌勻即成。

  3、黑米養顏補血粥

  材料:黑米、桂圓、紅棗、山藥、紅糖。

  做法:黑米入鍋加適量清水煮沸,轉小火煮至八成熟,加入桂圓、紅棗、山藥熬成稠粥,加入紅糖調味即可。

  4、核桃燕麥粥

  材料:核桃、燕麥、紅棗、龍眼。

  做法:把清洗乾淨的核桃、燕麥、紅棗、龍眼乾倒進電飯鍋裡,加入適量清水,煮至濃稠即可。

  以上是小編為您總結的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