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茶可以有效的改善溼熱體質

  喝茶有助於清目養神,還能強身健體,而且溼熱體質的人和相對應的茶還可以改善溼熱帶來的麻煩,那具體溼熱型的人應該喝什麼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溼熱型患者適合喝的茶,希望對大家有用處!

  適合溼熱體質患者喝的茶

  1、金銀花茶

  金銀花10克,大青葉12克,茵陳10克,甘草3克。金銀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大青葉清熱、解毒,治療溫病熱盛煩渴、流行性感冒。茵陳清溼熱,退黃疸。

  2、茯苓薄荷茶

  茯苓塊適量,加水煮沸,放入薄荷關火悶1分鐘,代茶飲。此茶可以益脾和胃,滲溼利水,可調入適量蜂蜜。適合初秋夏末溼熱質常飲。

  3、菊花佩蘭茶

  菊花3-5朵、佩蘭5克左右。將兩者放入鍋中,加水大火燒開後立即改小火,再煮兩三分鐘即可。菊花有清熱明目、發汗、疏風的功效。佩蘭去溼氣,能清熱解暑。但佩蘭味道稍大,用菊花搭配可掩蓋其味道。

  4、五花茶

  幹木棉花30克、金銀花30克、槐花20克、雞蛋花20克、葛花20克。以上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入400毫升清水煎渚。木棉花具有清熱利溼的作用;金銀花甘寒清熱而不傷胃;槐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肺的作用;雞蛋花具有清熱解暑、潤肺潤喉嚨的作用;葛花具有清熱、解毒、護肝、養顏的作用。此款五花茶能清大腸溼熱。

  5、鹹檸檬茶

  用幹檸檬片或者鮮檸檬汁都可,加60度左右的溫水泡,加入少量鹽。可以幫助溼熱體質理氣和胃,生津止渴。

  6、海金沙茶

  海金沙15克,綠茶2克。將以上2味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浸5分鐘後飲服。每天晨起,空腹先飲1杯,以後,可隨時飲服。2個月為1個療程。清熱滲溼,利尿通淋,降火解毒。適用於腎結石、膀胱結石、排尿不暢、小便熱痛、尿色黃赤、舌苔黃膩等症。

  7、荷葉薄荷茶

  荷葉5克,薄荷3克。將兩者加適量水煮開後,放置常溫後即可飲用。荷葉排溼氣、生清降濁,很適合暑溼感冒的患者,同時能解乏、緩解食慾不佳的現象;薄荷辛涼解表,利於發汗。兩者搭配,有助減肥。

  8、玉米鬚茶

  鮮玉米鬚30克左右***晒乾樣約10克***、綠茶10克左右。將玉米鬚放入盛有綠茶的杯中,衝入沸水250毫升,稍悶一下。該茶有清熱消暑、利尿的功效。玉米鬚不僅能涼血、瀉熱,還可祛除體內溼熱之氣,能夠利尿、消腫,製成茶後,就是很好的減肥瘦身飲料。

  9、豆蔻砂仁荷葉飲

  白豆蔻2克,砂仁2克,荷葉12張。將荷葉洗淨,切碎,與洗淨的白豆蔻、砂仁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20分鐘,藥汁當茶飲用。具有消食寬脹,行氣和胃的功效。尤其適用於痰溼體質人群,脂肪肝、高脂血症伴有腹脹、大便粘膩等不適的人群服用。

  10、砂仁茶

  砂仁1.5克。將砂仁放入茶

  杯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頻頻飲用,可連續沖泡3-5次。有健脾行氣消脹的功效。尤其適用腹脹、胃脘脹悶伴有食慾不佳或不思飲食的人群飲用。

  溼熱體質的飲食宜忌

  1、宜食祛溼食物

  如綠豆、冬瓜、絲瓜、赤小豆、西瓜、綠茶、花茶等。

  2、忌食食物

  甜食、甘甜飲料***如可樂,雪碧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八角、蔥等***、酒、肥甘厚味***如肥魚大肉***。

  溼熱喝茶的好處

  1、提高肌肉耐力。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一種名為“兒茶素”的抗氧化劑,可以增加身體燃燒脂肪的能力,改善肌肉耐力,有助於對抗疲勞,增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常喝綠茶,效果最為顯著。

  2、抵抗紫外線。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用茶水洗臉能清除面部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抗面板老化的作用,還有助於減少日光中紫外線對面板的損傷,是天然的“防晒霜”。

  3、保持身材。唐代《本草拾遺》中關於茶的論述就曾提到“久食令人瘦”,現代科學研究證實了這一點。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強人體對脂肪的分解能力。國外研究也表明,定期飲茶可以縮減腰圍,降低身體質量指數***BMI***,從而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4、抵禦輻射。國外研究表明,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可以吸收一些放射性物質,保護細胞不受輻射傷害,對於修復受損細胞也有幫助。臨床研究顯示,茶葉提取物可治療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引起的輕度放射病,治療輻射導致的血細胞、白血球減少,效果很好。

  5、改善記憶力。茶多酚有助於大腦進行區域性調節,改善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國外研究證實,喝茶可以預防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老年認知障礙症。此外,咖啡鹼能促使中樞神經興奮,有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6、提高骨密度。雖然茶葉中含有咖啡因成分,會促進鈣隨排尿流失,但含量極低。即便是咖啡因含量頗高的紅茶,每杯也只有30~45毫克。其實,茶葉中含量更多的是有助於減少鈣流失的物質,包括氟元素、植物雌激素類物質和鉀元素。臺灣研究發現,常喝茶的人骨密度較高,髖關節骨折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