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案例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成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是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成功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類: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上課多動、好玩、愛講話,甚至在家中學習也表現出心不在焉。

  對此類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說,“那是學校的事,不該我來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邊。”實際上,訓練孩子專心聽講,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因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緊密相關的。

  首先,父母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家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讓孩子看著你的臉聽.

  第四,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聽講的小竅門

  第五,家長應儘量要求孩子複述課堂內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第二類:精力過剩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管教,但他們較聰明好動,反應快,接受能力強。

  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

  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

  再次,耐心教導:即耐心教育與疏導,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見”並不那麼好,並不那麼符合社會道德與規範,從而自願放棄自己的“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

  第三類;追求金錢與物質享受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講究吃穿,有的上學要坐摩托車、三輪車。

  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告訴他們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經歷和故事.

  其次,家長要把家庭收支計劃告訴孩子,並適當徵求孩子的意見.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計劃用錢,並用典型事例來教育孩子。

  第四類,對長輩教育抱無所謂態度的孩子。

  此類孩子對父母,師長的教育,充耳不聞,當耳邊風。

  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師長的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教育,消除他們的“敵意”,使他們願意聽從教導.

  第三要給孩子以說話的權利,讓他說原因,說理由,哪怕是不正確或不真實。

  第四要多一點寬容,教育之後,還會做錯事,要給予改正的機會,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語氣要堅定,父母兩人說話口徑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經心,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各唱各的調,這都不利於教育。

  第五類,具有嚴重惰性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學習被動,作業不完成或抄襲,造成考試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要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其次是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並加強督促檢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從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養勤勞的習慣,並持之以恆,堅持訓練。

  總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教育原則,在瞭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講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下一代作出應有的貢獻。

  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

  晉江市內坑鎮有一個五口之家,家中三個女兒,可以說是個個都是“女中豪傑”,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女兒現就讀某重點大學,二女兒的學習成績現在是某重點高中高二年段的前三名,三女兒在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中一次獲全國金牌,一次銀牌,全省資訊科技競賽第一名,其他地市級的競賽幾乎都是第一名,學習綜合成績一直是年段前幾名,用這位“英雄”家長的話說,“是民辦學校給我幾個女兒提供了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是民辦學校教師的責任心與教育水平培養了我三女兒”。其實也不盡然,這位家長的思想水平和對小孩的管理可謂是獨出心裁,“親切,民主,平等,尊重,理解,鼓勵”***三女兒在日記中對自己父母親的評價***是他們兩夫妻的特點。平時,在對小孩的管理中,他們對女兒們有的不僅是說教,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女兒認識到學習是為了什麼?三個女兒從小似乎都很爭氣,都能理解父母親的用心。這位爸爸曾經在學校舉行的家長會中作為家長代表這樣說過:“每一個家庭都會遇到孩子的學習問題,父母都希望孩子門門功課好,得高分。然而,事情也不是這麼輕而易舉。有時,父母也會因孩子學習的分數忽高忽低而困惑,每一次測驗最好全班第一,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分數對學生來說又是至關重要的,決不能掉以輕心。在孩子學習上取得高分時,父母也要激勵孩子不斷向前,不能以此而感到滿足;當孩子沒有取得好分數時,父母也不能訓斥孩子,而應當要幫助孩子找出問題,想辦法助孩子一臂之力,克服困難。我每當在孩子學習上取得不夠理想成績時,總是鼓勵孩子,敗不餒,要經得起考驗。我常常對孩子說:讀書的過程是培養一個人的奮鬥的精神,進取精神,事事如意,實屬不易。學習上取得理想的成績,當然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這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部分內容,並不代表孩子的全部,最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志向與意志品質。這是構成孩子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質,讓孩子懂得追求是人生境界的動力。我們不能以孩子學習結果的成敗來影響孩子的成長,更不能扼殺孩子的情感世界。面對孩子在學習上所遇到的一切情況,作為家長只能尊重事實,化激勵為動力,不斷煥發孩子向上進取的情感,讓孩子在學生時代度過各種經歷考驗,讓孩子變得成熟起來,成長得更健全,無論是學習,還是思想,情感都得到和諧發展,這是我們今天做家長與孩子溝通的重要性。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家長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因此,我們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有藝術地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沐浴在家長愛的陽光下,迅速成人成才,成為社會有用之人。”你很難想象這個只有初中畢業文化的家長在管理孩子上的高度境界與藝術感。但是,他確實是一位成功的家長,對於學校要開展的各項工作,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響應,並能及時的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與想法。他說“民辦學校的師資、責任心及對孩子個性與能力的培養都有獨特的地方,為了孩子的將來,我是更信任民辦學校的教育能力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