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古代詩歌四首

  我國詩歌源遠流長,至今也有2500多年曆史了。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aa,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欣賞一***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綠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英文

  In Castle Peak Road outside, in front of the Green River.

  The tide flat, broa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water, happened to hoist heavy.

  Residual night has not yet subsided, the sun rises from the sea, bye-bye is not behind the river has been revealed of spring.

  Letter to send out not knowing when to arrive, the geese are sent to Luoyang to hope that the North.

  註釋

  次:旅途中暫時停宿,這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三面臨長江。

  客路:旅途。

  潮平兩岸闊:潮水漲滿時,兩岸之間水面寬闊。

  風正:順風。

  懸:掛。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殘夜:夜將盡之時。

  江春:江南的春天。

  歸雁:北歸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飛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

  青山:指北固山。

  鄉書:家信。

  欣賞二***

  過故人莊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手舉酒杯閒談莊稼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裡觀賞菊花。

  註釋

  ⑴過:拜訪。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

  ⑵具:準備,置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

  ⑶邀:邀請。至:到。

  ⑷合:環繞。

  ⑸郭:古代城牆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這裡指村莊的外牆。斜***xiá***: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⑹開:開啟,開啟。軒:窗戶。面:面對。場圃:場,打穀場、稻場;圃,菜園。

  ⑺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話桑麻:閒談農事。桑麻:桑樹和麻。這裡泛指莊稼。

  ⑻重陽日:指夏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⑼還***huán***: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欣賞三***

  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你問我何時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來啊!我此時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這正在盛滿秋池的綿綿不盡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一齊坐在家裡的西窗下,共剪燭花,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該多好!

  賞析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遊。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讓人感到這是一首以詩代信的詩。詩前省去一大段內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迴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願望一時還不能實現。首句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彷彿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

  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心中滿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託在將來。那時詩人返回故鄉,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出了蕊花。他們剪去蕊花,仍有敘不完的離情,言不盡重逢後的喜悅。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此時的痛苦,與將來的喜悅交織一起,時空變換,

  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複出現,令人迴腸蕩氣。“何當”緊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1.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目錄

2.初一實驗古詩四首欣賞

3.初一古代詩歌四首劃分節奏

4.古代詩歌四首表達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