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是真實的嗎_人物原型都是誰

  熱播反腐劇《人民的名義》持續刷屏,許多人好奇:劇中的“漢東省京州市”對應什麼地方?“副國級幹部趙立春”、“外逃副市長丁義珍”、“小官鉅貪趙德漢”等人現實中的原型是誰?老檢察長陳岩石,又是什麼來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民的名義人物原型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漢東省京州市的設計

  要猜人物原型,地域是繞不過去的。不過編劇當然不會擺一個真實的省份在那兒。但是通過整個小說的情景設定,還是可以看得出來“漢東省京州市”的設計,參考了哪幾個地方。

  首先,漢東省京州市有幾個基本的設定:

  漢東省是東部沿海發達省份;

  京州市是可以比肩北上廣深的省會城市;

  發生過腐敗系列窩案;

  後反腐遲遲打不開局面;

  有一所政法系很有名的大學。

  後,出現腐敗窩案的省份很多,比較典型的有山西的塌方式腐敗,四川的腐敗窩案,江西官場地震,江蘇南京連續多位省委落馬。此外,重慶、河北、山東、雲南和廣東也有過範圍不小的系統性腐敗。

  根據東部沿海、省會城市和腐敗系列窩案這幾個主要條件判斷,漢東省京州市的條件設定大致上與江蘇省還是最像的。

  由於本劇的拍攝地就在南京,同時編劇周梅森在寫作前大量接觸了江蘇省的落馬官員,所以在漢東這個地點設定上比較多的參考江蘇的條件,也是合理的。

  當然,整個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數和江蘇的落馬官員沒有多大的關係。比如副國級領導趙立春,就很難聯想到江蘇。政法系和祕書幫的設定,更像是四川。採礦權的問題則參考了山西煤礦。

  但還是有不少江蘇的影子在裡面,比如大風廠的股權糾紛,周梅森就參考了他自己在江蘇的股權官司。

  “小官鉅貪”趙德漢原型:2億司長魏鵬遠

  《人民的名義》的故事,要從老戲骨侯勇飾演的“小官鉅貪”趙德漢開始。

  在劇中,身為國家部委專案處處長的趙德漢平日裡過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晚餐吃炸醬麵,每月給母親300元生活費。然而,這個小小處長手中掌有全國礦產資源的審批權,副省級幹部來見還要排隊等候。

  面對最高檢察院查處時,侯勇一個抬頭、一根手指,把一個貪官表現得淋漓盡致。直到辦案人員發現了驚人的一幕——冰箱裡、牆裡、床上,堆滿了現金。此時,趙德漢終於開始痛哭流涕。

  劇中,查案人員搜出2.3億元現金,為此從銀行運來12臺點鈔機,竟然燒壞了6臺。這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了那個著名的“億元司長”魏鵬遠——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檢察機關從魏鵬遠家中搜出現金約2億餘元人民幣,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檢察機關一次起獲贓款現金數額最大的案件。當時就有媒體報道,5臺點鈔機連續14小時清點,1臺被燒壞。有人計算,魏鵬遠在近6年時間裡,平均每天撈近10萬元。

  劇中的“兩面人”趙德漢騎著電動車去自己的“別墅”,生怕被人發現。

  魏鵬遠和他一樣,一面在背地裡利用權力謀私利,收受鉅額賄賂,一面卻時時用種種偽裝打造廉潔勤政的假象。魏鵬遠也有一輛自行車,他是把自行車摺疊在奧迪車裡,把奧迪車停好後,再騎自行車上班。

下一頁是丁義珍原型的相關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