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培養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3篇

  要成就學業、事業,要擁有美好人生,必須養成好的習慣。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名師培養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名師培養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範文1:

  培養學生的好習慣,一直是教師在教育中的大事,只有從小節入手,教育才能發揮出它真正的育人作用。這本書通過國內外經典施教案例,深入淺出地向教師闡述了諸多的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方式、方法,也包含教育專家的精闢分析,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不可多得的一本參考書。讀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與眾多名師進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的過程,因此,讀這本書時,我會聯想到自己,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

  傾聽是人類極為重要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今天,我就重點談談《品質習慣養成》之《學會傾聽》。傾聽,雖然是個陳舊的話題,卻也是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鏡頭:在老師激勵的話語下,孩子們的小手如林,爭先恐後地表現自己,可當老師指名一個學生回答時,有的學生臉上露出沮喪或失望的表情,有的學生則仍然高高地舉著手,期盼著下一個表現機會,而至於別人回答得怎樣,說得如何,似乎和自己毫無關係。有的學生,沒有耐心傾聽別人的發言,一旦發言的同學出現錯誤或停頓時,馬上就把他打斷。還有的學生,老師在上面講,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心早已不在課堂上了。

  以上現象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表面上看來課堂的氛圍是輕鬆愉快的,同學們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但實際上,學生並沒有真正達到教師的要求,他們只顧著自己表達,根本沒有注意傾聽別人的表達。傾聽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習慣。只有讓學生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更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保證課堂活動更有效地進行。因此教師在鼓勵學生踴躍表現的同時,必須努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結合音樂教學實際,我想重點談談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傾聽習慣。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覺藝術,理所當然,“聽”應該是音樂學習的主要途徑。在音樂課上養成傾聽的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那應該如何培養學生善於傾聽的習慣呢?我認為:

  一、教給傾聽的方法,養成靜心、專心聽辨音響的習慣。

  靜心聆聽音樂能喚起學生的情感。應讓學生知道自己是一個欣賞者,作為“音樂的欣賞者”就要知道怎樣做個文明的欣賞者,怎樣能給自己,給他人創造比較好的音樂欣賞環境,最重要的就是靜下心來傾聽音樂。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讓學生由被動的“要我聽”變自覺的“我要聽”,就要求教師在不斷的優化教學方法,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把音樂作品的內涵和“美”挖掘出來,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聆聽音樂。

  二、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引發傾聽興趣。

  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學生在真實、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裡會樂意傾聽他人。一節課的匯入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通盤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體現,應如磁石一般吸引學生,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趣味橫生,懸念於懷,產生探奇覓勝的求知慾,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傾聽的學習狀態。學生喜歡新奇、喜歡挑戰、喜歡有趣,我們應該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多樣的教學手段,如故事情景、遊戲展開、貼圖演示、多媒體展示等等,讓學生不知不覺學會傾聽。

  三、作出傾聽榜樣,傳達傾聽態度。

  傾聽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溝通中認識瞭解的第一步。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做一個耐心、專心、謙遜的傾聽者。當學生在發言時,教師應當帶頭專心傾聽,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一氣呵成還是斷斷續續,應始終臉帶微笑注視發言的學生,以欣賞的積極態度去面對每一個學生的發言,以極大地熱情和耐心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全身心地聽學生說話,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使課堂充滿著對人格的尊重。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給學生養成傾聽習慣,樹立了榜樣,這種傾聽的態度感染、薰陶著學生。

  四、優化課堂語言,吸引學生傾聽。

  事實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是不可能的。小學生注意力維持時間比較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還要適時地組織幾個活動高潮,不斷地多角度多層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的講課是否精彩,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傾聽興趣。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具備:趣味性、條理性。

  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呈現神情並茂的語言,精彩的提問,巧妙的設計,那就可以緊緊地抓住學生的眼睛、耳朵、心靈,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提供傾聽的契機,逐步形成傾聽的習慣。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傾聽,能博採眾長,彌補自身不足;

  傾聽,也能萌發靈感,觸類旁通;

  傾聽,還能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

  學會傾聽就是學會專注,學會傾聽就是學會解讀,學會傾聽就是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就是學會交流。當學生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他們的快樂時,我們的課堂就不僅有活躍、熱烈的討論場面,也會有靜靜的傾聽和深刻的思考……

  名師培養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範文2:

  假期裡讀完了《名師培養學生好習慣的高效細節》這本書,感覺這本書雖然篇幅很長,但脈絡清晰,道理淺顯易懂,案例生動典型.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將我讀的其中的第二篇和第三篇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第二篇:好習慣造就好品質——品質習慣的培養

  內容包括十四項,分別為: 愛護公物、誠實待人、愛祖國、助人為樂、遵守規則、相信自己、珍愛生命、持之以恆、尊重隱私、學會分享、鼓勵競爭、除舊創新、保護環境、學會傾聽。

  這一篇主要講的是品質習慣的培養,我們大家都知道,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的最佳選擇,應當從習慣培養開始。從兒童教育來說,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要成就學業、事業,要擁有美好人生,必須養成好的習慣。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養習慣。只有在孩子還是兒童的時候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孩子將來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全面發展的人。

  平日裡看新聞報道以及身邊學生的表現,我發現現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個人物品都不好好保護,對於保護公物他們更是嗤之以鼻。所以當我在讀到“愛護公物”這一節的時候,感受特別深。

  我們經常看到孩子損壞公物的現象:在牆上亂寫亂畫,隨意踐踏花草樹木,摔打課桌椅等等。那麼如何培養孩子養成愛護公物的好習慣呢?書中為我們舉出了很好的事例。這些都告訴我們教師要善於抓住教育的契機,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公共財物是大家的,而不是個人的,不能獨自佔有,更不能隨意損壞,要教育孩子樹立愛護公物的觀念。教師平時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如搬桌椅要輕拿輕放,整理好衛生用具等。同時還注意在學生中樹立愛護公物的典型,發揮同伴榜樣的作用等等。

  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習慣,是品德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傳授給學生科學知識一樣重要,是影響學生終身的好習慣,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第三篇的主題是:好習慣打造好人生——生活習慣培養

  內容包括:自覺的習慣、優秀的習慣、節儉習慣、遵守交規的習慣、熱愛體育鍛煉的習慣、不挑食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正確消費和理財的習慣。

  有句話說的好,習慣是所有偉人的奴僕,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凶。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於習慣的鼎力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習慣的罪責同樣不可推卸。也就是說,成功和失敗,都源於你所養成的習慣。在我們注重了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對學生生活習慣的培養。

  書中闡述了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是要讓學生,樹立自信、確定目標。

  目標是人們期望達到的行為結果,孩子的認知結構並不成熟,還沒有完全的獨立能力,不能正確地對待困難和挫折。 因而在學校生活中培養學生自信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首要條件。學生的自信是在一次次成功與鼓勵中逐步形成的,一切要從學生身邊事做起、小事做起、遇到困難,作為教師就要耐心的給予指導,從簡單做起,對學生中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的給以表楊,遇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中體會勞動的樂趣。

  二、重視細節,加強薰陶。

  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過程中,要結合審美和藝術教育。通過藝術的薰陶,以美誘人,以美感人,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目的。使學生在困難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態,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三、加強管理,強化訓練。

  小學階段是良好行為習慣開始形成的時期,我們要善於“導行”誘導學生自覺的加強訓練,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就需要我們去指導、去規範,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研究,還需要家長、社會的大力配合,我們要本著良好的習慣要反覆抓、抓反覆的原則,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定會找到小學生良好生活行為習慣培養的方法。

  短短的一個假期裡,雖然我未能詳細研讀全書,但也已受益匪淺。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培養學生的習慣,先培養好自己的習慣,我決定先從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開始。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抓住點滴時間,廣泛閱讀各類教育教學理論書籍,爭取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科研理論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名師培養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範文3:

  借了兩本有關教學方面的名著,我讀了《沒有不聽話的學生--名師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有效途徑》一書,這本書深入淺出的介紹瞭如何培養學生38個良好的習慣,它別具一格,採用具體的案例,以教師施教能力為落腳點,具備了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針對教師的溝通能力,激勵能力,人格魅力,特色教育等。一個個鮮活實用的案例讓我充分領會到先進,有效,人文的教育方法。展現了諸如魏書生這樣的名師的教育藝術和獨特的教育風采。讀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與眾多名師進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溝通的過程,因此,讀這本書時,我常會聯想到自己,常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

  有人說,學生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自信,便會有行為的收穫;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穫;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穫;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穫。也有人說:自信養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似乎有些絕對,但良好的習慣對學生的確具有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充滿自信的行為和習慣更是對學生的人生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會不斷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著他的利息。習慣決定命運,學習習慣決定學習的成效,而人的習慣養成的最佳點是少年時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教師,我們不僅需要自身有高素質,而且需要掌握培育高素質人才的本領。

  教師在教育學生時,除了科學管理、嚴格要求之外,還應有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瞭解,使教育成為心靈交融、相互淨化的過程。

  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不在影響著學生。雖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培養學生好習慣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時刻注重自身修養,用自己的文明言行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比如看到地面有廢物,主動地拾起放到垃圾箱裡,不隨地吐痰,主動參與清掃,以禮貌用語與學生交往。教師的行為學生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守時、講衛生,講文明用語等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

  教師要嚴格要求、充分尊重學生。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要儘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儘量多地尊重一個人。”因此,在工作中,一方面對學生的言行、舉止、著裝等各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使學生明確“有所為,有所不為”,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經常找學生談心,傾聽學生的意見,允許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

  對待學優生,我不會因為他們學習成績優秀而放鬆要求,個別學優生驕傲、自負,不接受老師的管理,與學生關係不好,我針對問題,個別做工作。對待學困生,我不放棄,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這樣,師生之間的心靈相互交融,願望和目標達到一致,管理工作也就得以順利開展了。

  

看過名師培養學生好習慣讀書心得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