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心理諮詢論文

  心理諮詢是諮詢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對人類世界的看法與哲學的實踐,因此,它不僅是一項職業,而且涵括更多的內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簡述中小學網路心理諮詢

  摘要:網路心理諮詢作為一種諮詢模式在近些年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並在一些中小學獲得實施和探索。這些探索在為中小學心理諮詢帶來了新契機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對中小學網路心理諮詢的現狀、特點進行了簡要的介紹,並就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小學;網路心理諮詢;雙向動態交流

  現代網際網路絡已廣泛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各中小學也普遍設有學校網站、論壇,並利用網路實施學校管理、進行學生和學校之間的資訊交流。部分學校也認識到網路在心理諮詢領域獨特的作用,進行了一些基於網路手段如學校網站、學生論壇、師生QQ群等多種方式的網路心理諮詢探索和實踐。作為一種創新形式的諮詢方式,中小網路諮詢的特點和利弊,都值得進行探討。

  一、網路心理諮詢

  網路心理諮詢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名稱,根據相關文獻,國內學者崔麗霞等人認為,廣義的網路心理諮詢包括求助者通過專業網站提供的資訊,學習掌握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主持網路的管理者通過網站的各種互動功能,向求助者介紹心理學知識,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和心理援助的一種活動。通過網路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來訪者能以更為有效的方式對待自己和周圍環境,促進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二、中小學網路心理諮詢

  1.中小學網路心理諮詢的實施。目前中小學實施網路心理諮詢的方式主要有:①電子郵件。以電子郵件形式實施心理諮詢,即求助者通過學校網站公佈的電子信箱,用電子郵件的形式將個人心理問題或困擾呈現給學校專職諮詢師,然後由諮詢師在一定的時間範圍之內給予解答的一種模式,是目前提供網路心理諮詢服務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來說,通過電子郵件模式進行網路心理諮詢的回覆週期在24~72小時以內。相對於傳統的面對面諮詢而言,電子郵件心理諮詢的好處是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藉助網路,通過傳送電子郵件的形式進行求助,而不是隻能在上班時間到學校心理諮詢室求助。此外通過電子郵件心理諮詢,諮詢師和學生雙方都不存在面對面諮詢時所面臨的壓力,可以就問題進行充分的探討。②即時交流和聊天軟體。即時交流和聊天軟體包括通過QQ、MSN、Skype等軟體進行的一對一諮詢以及通過QQ群、網路聊天室的進行的一對多諮詢。這種形式具有互動更直接、資訊反饋更快等特點。隨著現代網際網路絡的發展,中小學生尤其是城鎮中小學生已經能夠熟練使用QQ作為彼此溝通交流的工具,不少學生都擁有班級學生群、師生群等多種資訊溝通方式。這些網路溝通軟體能夠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使學生和諮詢師之間可以建立便捷的溝通渠道。③雙向視訊。雙向視訊交流形式的心理諮詢是利用網路傳輸手段,在來訪者和諮詢師之間實現聲音和影像的雙向動態交流。在所有網路心理諮詢實施方式中視訊心理諮詢最為接近面對面交流的情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彌補網路心理諮詢中資訊傳達缺失的不足。但是相對於其他的網路心理諮詢手段來說,雙向視訊交流的匿名性和隱匿性最差,在實踐操作中,通常情況下中小學生會因為各種顧慮而刻意迴避與心理諮詢師見面的機會,因此中小學目前運用視訊會談進行網路心理諮詢的情況還不多。

  2.中小學網路心理諮詢的特點。①網路的匿名性有助於中小學生求助,對於中小學生而言,網路心理諮詢最大的優點就是匿名性,尤其是那些通過電子郵件、網路留言等方式進行的網路心理諮詢能夠滿足中小學生很強的自我保護的需要。匿名性的特點可以使得中小學生在交談中更為坦誠,減少中小學生的壓力感,消弱防禦機制,讓諮詢師獲取的資訊更為真實,而且每一次的電子郵件都是一次自我揭露、自我反省的過程,能夠增強整個諮詢活動的有效性,建立更深入持久的關係。②網路的便利性有利於中小學生求助,各種形式的網路心理諮詢均可以打破實踐和空間的限制,讓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通過網路手段建立非同步的諮詢聯絡。網路為分處兩地的諮訪雙方提供了溝通平臺,求助的學生和心理諮詢師之間不再受到時空限制;來訪者隨時可以留言或發郵件給諮詢師尋求心理援助。另外計算機和網路系統有足夠強大的記錄與儲存功能,能讓來訪者在需要的時候找出當時自己所表訴的內容,從中獲得思考收穫。③網路的普及可以提供更廣泛的服務,各學校建立的心理諮詢網站,可以使師生雙方從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中解脫出來,使得雙方可隨時隨地進行溝通。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在需要求助時,僅需要一臺計算機發送一封電郵,甚至僅是一部能上網的手機發送一個訊息即可。在網路背景下,學校網站的專業心理諮詢人員面對的將是不受限制的更為廣泛的學生群體,提供的則是更為廣泛的服務。

  三、中小學網路心理諮詢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訊缺失。已有的關於網路心理諮詢的文獻中,爭議較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非接觸性帶來的資訊缺失。網路心理諮詢最大的特點是非接觸性,尤其在基於文字進行的網路諮詢模式中,各種非言語資訊是很難獲取的。對於那些還不能準確使用書面語言對自己內心世界進行完整描述的中小學生來說,這種非接觸帶來的資訊缺失一方面使諮詢師不能準確瞭解學生的真實內心世界,另一方面也無法直接感知來訪學生的反饋並做出相應的反應,更無法採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同時在傳統心理諮詢過程語音、語氣、身體姿態等帶來的影響力和資訊傳遞等等,在網路心理諮詢中都將不復存在。

  2.身份確認問題。網路的匿名性是一面雙刃劍,在為諮詢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能成為諮詢的不利因素。對於學生而言,下定決心勇敢地進行求助是一件需要費些腦筋的事;對學校的專職諮詢師來說,如何確認來訪者的真實身份,以及如何辨別來訪者所提供的資訊真偽更是讓人頭疼。而一旦出現故意的隱匿真實身份、提供虛假資訊就從根本直接上導致心理諮詢行為的錯失。

  3.安全與保密。從網際網路誕生之日起,網路的安全與保密就是人們無法迴避的問題。而心理諮詢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保密性原則”。諮詢師有責任為來訪者的相關資訊、個人隱私以及諮詢內容進行保密。對於處於青春期的中小學生來說,“保密性”更是影響他們是否選擇求助、是否接受求助的重要考量因素。一旦網路求助資訊被惡意公開,給處於心理髮展期的中小學生來說,帶來的是打擊是毀滅性的。因此中小學網路心理諮詢中,必須重視網路的安全與保密,採取足夠的網路安全防範措施來保證諮詢的順利進行。現代網際網路絡的發展,作為傳統心理諮詢模式的有力補充,網路心理諮詢作為一種新興的諮詢模式也將逐步走進中小學。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探索和研究發展中的問題,使其向著專業化和規範化不斷髮展。

  參考文獻:

  [1]劍雄,劉巨集程.網路心理諮詢的實施及面臨的問題[J].社會心理科學,2008,10.

  [2]麗霞,雷靂,藺雯雯,等.網路心理諮詢的療效與展望[J].心理科學進展,2007,152.

  [3]曉鬆.中學心理諮詢的幾個熱點問題辨析[J].教育教學論壇, 2012,7.

  [4]石向實.申臘梅.網路心理諮詢研究述評[J].新餘學院學報,2011,04.

  範文二:當前中小學心理諮詢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

  〔摘要〕筆者對福建省中小學專職心理教師以廈門市心理教師為主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在心理諮詢室建設上投入比較到位,但心理諮詢的軟性環境支援不足;心理教師在諮詢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沒有督導、專業能力不足、角色衝突和缺少時間做諮詢、諮詢效益低等問題,本文對此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諮詢;問題;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406-0014-03

  我國中小學的心理諮詢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90年代逐漸發展,21世紀開始在全國各地受到重視,2010年後逐步呈現遍地開花的趨勢。中小學心理諮詢在促進學生的發展、預防意外發生以及改善師生關係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我國中小學心理諮詢工作也由於時間短、經驗少存在諸多的問題,2013年10月到11月,筆者對福建省中小學專職心理教師以廈門市心理教師為主進行問卷調查,收回問卷120份,有效問卷116份。

  一、本調查中心理教師隊伍的基本結構

  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專職心理教師中,女性達到87%,佔絕對比例;本科學歷84%, 碩士學歷14%,學歷層次比較高;參加調查的小學和中學教師各佔一半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屬於教齡在5年以內新教師,75%的教師是心理學專業畢業,13%為教育學專業,12%為其他專業畢業;職稱以初級和中級職稱為主。

  二、心理諮詢存在問題的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校硬體建設投入比較到位,軟性支援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專職心理教師所在的學校普遍重視硬體建設,96%專職心理教師所在的學校配備了專用的心理諮詢室,面積30~100平方米的佔24%,大於100平方米的佔19%。 一半以上的學校配有沙盤遊戲室,37%的學校配有專用諮詢電話,34%的學校配有測評系統,29%的學校配有宣洩室。與重視硬體建設不同的是,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軟性環境建設上並不同步且相對滯後。調查顯示,有76%的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首先是領導的認識問題,43%的教師認為學校領導對心理諮詢持冷淡態度,“隨便你做,偶爾關心但不到位”;11%的學校只把心理諮詢當擺設而已;7%的學校領導和教師認為心理諮詢是萬能的,什麼疑難問題都往諮詢室塞;只有24%的教師認為學校領導和教師對諮詢認識到位,也比較重視。軟性環境是起最主要作用的,只重視硬體投入不重視軟性環境的建設,心理諮詢充其量就是面子工程而已。 在“你在心理諮詢中遇到的挑戰是什麼”問題上,40%的心理教師認為自己缺少時間做諮詢;而在開放式問題“你有什麼好建議”中,不少教師寫到:請學校不要給心理教師安排那麼多與心理諮詢無關的工作,要讓心理教師有時間做業務,請把諮詢納入工作量。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不少學校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軟性建設,把心理教師隨意安排到其他工作崗位上,心理教師待遇隨意化且待遇偏低的現象在中小學比較普遍。

  二諮詢內容以發展性諮詢為主

  在“學生諮詢得較多的問題是什麼”中,同伴關係佔首位,達到73%;其次是青春期情感問題,佔42%;情緒問題、學習壓力太大、學習障礙、厭學各佔41%、39%、32%、30%。學校的諮詢以發展性諮詢為主,在諮詢的次數上也顯示出學生諮詢的特點,諮詢次數為1~2次的佔79%,三次或三次以上的佔21%,可能是因為學生諮詢的問題比較簡單,經過一兩次輔導就可以解決,所以每個案例諮詢的次數比較少。但也有另一種可能,即學生或心理教師缺少諮詢時間或者諮詢效果不盡人意而影響了個案諮詢的次數,縱觀中小學生前來諮詢的問題,同伴關係佔到首位,所以屬於後者的可能性不大。

  三諮詢數量和質量不盡人意

  在諮詢室每週開放時間的問題上,開放時間5小時以上的佔48%,2~5小時的佔29%,0~2小時的佔23%,一半以上的諮詢室開放時間在5小時以下,諮詢室開放時間略嫌不足。

  題目 答案 人數

  共116 佔百

  分比

  每週開放時間? 0~2小時 27 23%

  2~5小時 34 29%

  5小時以上 55 48%

  每學期做的諮詢案例大概有幾個? 0~10個 56 49%

  10~30個 41 35%

  30個以上 19 16%

  諮詢效果如何? 很好 25 22%

  一般 68 59%

  不怎麼樣 12 10%

  無法得到反饋 11 9%

  對於非自願來訪者,您是怎麼處理的? 談話,說明保密與自願原則 60 52%

  讓他自願選擇是否留下或離開 17 15%

  從玩遊戲開始 36 31%

  您對非自願來訪者的處理有多大效果? 效果不佳 50 43%

  有50%效果 62 53%

  很有效果 4 4%

  與此相應的是,每學期的諮詢案例數量不多,49%的心理教師每個學期諮詢案例在10個以下,35%的教師每學期諮詢案例為 10~30個,30個案例以上的佔16%。諮詢效果上,認為自己諮詢效果一般的佔59%,諮詢效果不怎麼樣的佔10%,認為諮詢效果很好的只有22%,9%的心理教師認為諮詢效果無法反饋。在對非自願來訪者的處理上,43%認為諮詢效果不佳,認為很有效果的只佔4%,諮詢有一半效果的佔53%。總體來說,中小學心理諮詢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上,諮詢的效果都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四心理教師面臨的專業挑戰大

  在心理諮詢的挑戰問題上,沒有督導擺在首位,佔58%;其次是專業能力不足,佔51%;角色衝突和缺少時間做諮詢也佔了40%左右,說明這些問題是當前影響中小學心理諮詢開展的主要因素。另外,60%的心理教師在遇到自己專業能力以外的問題,需要將學生轉介時,不知道要往哪裡轉介,反映了當前校外轉介資源的匱乏以及心理諮詢支援系統明顯不足。   題目 答案 人數

  共116 佔百

  分比

  你在心理諮詢中遇到的挑戰是什麼?多選題 專業能力問題 59 51%

  沒有或很少學生來諮詢 31 27%

  保密困難 10 9%

  角色衝突 48 41%

  非自願來訪者的阻抗 26 22%

  沒有督導 67 58%

  自己沒時間做諮詢 46 40%

  其他 4 3%

  當學生需要轉介時,您一般怎麼處理? 不知道往哪裡轉介 69 60%

  經常轉介的部門:醫院、大學相應單位、兒童保健中心、精神病院、諮詢中心、上級單位 47 40%

  三、思考與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師生對心理諮詢的認識和理解

  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進行宣傳,如通過網路、講座、宣傳欄、廣播等宣傳心理諮詢,消除師生誤解,營造有利於諮詢的氛圍。

  二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改善諮詢室的工作條件,硬體上最少要有一間專門的諮詢室;要提高心理教師的待遇,為心理教師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保證心理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從事心理諮詢;要撥出專款用於開展心理健康活動。

  三要突出發展性諮詢

  學校的心理諮詢要突出發展性諮詢特點。首先,要突出發展性目標。學生前來諮詢的問題是他們當中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而不是疾病;即使有短暫的不適應,也可以通過重新學習獲得改變,所以針對學生的諮詢要突出發展性和教育性。其次,輔導教師可以主動介入。中小學生由於年紀比較小,缺乏社會經驗或對事件的認識不到位,往往不會主動求助,所以輔導教師應主動介入和引導,“價值中立”“價值不干涉”的態度並不適合中小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需求。此外,心理諮詢形式、方法應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諮詢可以通過講故事,或者通過玩“布袋遊戲”“木偶遊戲”等將其內心的擔憂恐懼投射出來,並在活動中與兒童溝通。對於中學生宜用他們能夠接受的語言與之交談,特別要注意建立友善關係,消除其疑慮。

  四注重與班主任、科任教師及家長的溝通合作

  首先,經常向班主任及家長宣傳心理諮詢的作用、心理諮詢的工作範圍,讓大家對心理諮詢有正確的認識。其次,讓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參與到對學生的輔導中來,除非學生的問題與學校沒有關係或不宜讓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知道。心理諮詢要取得效果,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配合很重要,特別是當學生的問題與班級或科任教師相關時,更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支援。這是因為他們對學生最為了解,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是學生心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有條件整合學校、家庭和社群的力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再次,將學生諮詢與家庭諮詢、家長諮詢結合起來。很多時候,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來自家庭。如果對家長進行諮詢,改善父母的養育方式,由父母影響孩子,其效果往往更好、更持久,且事半功倍。越是低齡的學生,對其父母的諮詢越是重要。當然,與家長溝通合作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心理教師的溝通技巧。

  五做好非自願來訪者的工作

  嚴格地說,非自願來訪者並非諮詢物件,但由於中小學生年齡小經驗少,主動求助意識差,學校心理教師經常會接到班主任或德育處甚至家長“押送”甚至“騙來”的各種非自願來訪者,其中不乏違反校規校紀的學生,這類來訪者對心理諮詢充滿懷疑,抗拒性和防禦性都比較強,通常一到諮詢室就沉默不語,不理不睬,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憤怒表情,有的否認問題的存在,直接為自己辯白;有的故意滔滔不絕,轉移話題而拒絕談論或迴避自己的問題,他們常常會隨時中斷輔導。對待這類學生要以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為首要任務,為其提供溫暖沒有壓力的環境。在說明保密原則後,讓他們決定說與不說。談話通常可以由來訪者感興趣的話題開始,或者聽聽音樂或玩一些小遊戲讓來訪者放鬆,再進入主題。這些做法會讓來訪者轉變對諮詢的看法。

  六注重諮詢實踐工作

  首先,多接個案。心理諮詢要靠經驗的累積,來訪者是心理教師最好的老師。個案的問題是活生生的教材,多接個案可以擴充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瞭解各種不同的問題現象與心理成因,可以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使自身諮詢技巧更加成熟。其次,如果自己有被諮詢的經驗,不僅有助於解決個人的心理困擾,增進自我瞭解,而且可以真實地體驗個案的感受。所以,與同行之間練習著互相當個案,會讓我們更懂得如何幫助他人。

  七努力尋求專業的督導與支援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接受督導使諮詢師難以進步。首先,督導可以讓受督導者從不同的角度去完備地思考,為受督導者提供專業、理論及技術上的幫助,提高受督導者分析和解決個案問題的能力;其次,能提高受督導者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再次,避免諮詢師自身問題對諮詢的干擾,保護諮詢師免受來訪者負面情緒的影響。

  在目前國內督導師資質不清晰和數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國內督導形式多為團體督導,或者小組10~30人同時接受某一督導師督導,“一對一”督導比較少見,級別上分為上對下的專業督導和同級別的同行督導。

  同行督導是目前業內人士大力倡導也比較“通用”的形式,同業或同行之間,在同一單位或區域內,可以組織“個案研討會”,每次負責個案報告的人,把個案的背景、問題、評估結果、諮詢策略、所碰到的問題,以及將來可以努力的方向或做法,都作詳盡的報告,同行就個案的處理,提出不同的想法及處理意見,進行實際又有用的交流。網路督導目前已經興起並獲得很大的發展,它打破了空間距離的侷限,使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共享。

  總之,目前中小學心理諮詢中要注重解決師生對心理諮詢的認識、輔導教師的專業能力的提升、諮詢督導等問題,創造良好的心理諮詢支援體系,提高中小學心理諮詢的效益。

  主要參考文獻:

  劉華山,江光榮.諮詢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