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三年級是整個小學學習階段的主要時期,是面對傳統知識的消化與全新知識的接受時期,關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欣賞。
篇一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教育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和製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在教學時,不再一味拘泥於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題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現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在題材、形式表現上營造較為寬鬆的氛圍,能促進學生樂於參與美術活動。
教師要開放課堂活動空間,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月生活想結合的能力. 在新的基礎教育理念要求課堂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 能使學生在每一堂課中興趣盎然,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在這些方面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篇二
教學反思:通過課件出示紅色的物體、紅色的畫,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紅色給人熱烈、歡快、溫暖的感覺。通過讓學生比較兩張優劣不同效果的畫,使其在色彩與構圖方面有明確的概念。通過比較兩張畫,使學生感受到了紅色的鄰近色的美麗,知道了畫紅色的畫不僅要使用純紅色,而且還要嘗試運用紅色的鄰近色;在構圖上要注意物體在畫面的組合,使物體組合有聚有散,並使畫面物體有主次之分,使畫面看上去完整美觀。通過以上的比較分析,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紅色的畫不單單隻用紅色來表現,其實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紅色表現,也可以適當地加一些其它顏色作為點綴陪襯。但主要還是以紅色為最基本最主要的顏色。
本課第一課時主要是新授,而第二課時內容讓學生們在感受紅色系列的衝擊後再次加深對三原色的瞭解。教學中,最精彩的環節是我讓學生們來說說對紅色的感受,他們竟然運用了那麼多的詞彙:大紅的熱情、紅火、喜慶、快樂,粉紅的溫馨、浪漫、溫柔、美麗……可能是奇妙的故事給學生帶來的聯想吧!對於紅色的主題,學生也能想出許多:如《過年了》、《果子豐收了》、《貼春聯》、《著火了》、《夕陽晚霞》等等。只是考慮到三年級教室這邊水池很少,調配顏料很不方便,所以我允許學生使用各種材料來表現,那些使用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的,不能現場調配出各種不同的紅,有點小小的遺憾。
篇三
本節課是三年級下學期第一節美術課的教學內容,這也是學生入學以來的首次接觸中國畫的學習內容,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本節課的教學,我大概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基礎知識的講授。中國畫的學習應先從所用的工具材料開始,特別是國畫所用工具種類較多,學生比較陌生,所以課堂上將主要精力放在這一部分的講授學習上。在課前準備各種工具實物,並且儘可能多的準備不同種類實物,對學生進行展示講解,使學生對這些工具有較為直觀和初步的瞭解。並且注重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傳統的工具材料和現代常用的工具材料進行對比,使學生認識更加全面。
本節課的第二個學習階段應該是學生實踐練習,學生親手用毛筆在宣紙上進行筆墨練習,感受筆與紙的特殊繪畫感覺,特別是嘗試筆中水分的多少對於繪畫效果的影響,體驗墨分五色的中國畫特殊技法。但是這個階段我安排學生在家中自己練習。這是因為本學期課程安排中只有一節中國畫課程,需要學生準備眾多的國畫材料,使得這些工具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而且目前三年級班級人數眾多,學生的活動空間極為有限,不適合進行國畫練習,所以將這部分內容安排為學生的課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