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習韓語發音才是正確的

  大概是受到漢語習慣的影響,中國人在學習韓語發音時總是覺得發音不準確,發音發得不好。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學習韓語發音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習韓語發音的建議

  發音重點:脣形和口腔肌肉

  與漢語相比,韓語對脣形和口腔肌肉的緊張度要求比較嚴格,特別是在送氣音和緊音方面。這些音讀起來並不難,在學習發音的最初幾課,每個人都能說的很好,問題在於進入到課文的學習後,對發音規範的意識便放鬆了。建議大家在三個月之內要時刻提醒自己複習發音規則,鞏固發音,如果在初級階段,有5天沒有接觸韓語,那一定要從發音開始複習。因為發音一旦定型,以後再改,是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的,而且不標準的發音對於你的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希望大家能在最初階段辛苦一些,為將來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練習支招:每天看鏡子

  在語音學習的方法方面,建議大家準備一面小鏡子,一邊看著自己的口型,一邊對照老師的進行練習。因為你自己感覺的動作並不一定是你真正做出的動作,特別是對於你看不見的嘴脣和舌頭。如果在課堂上感到難為情,不好意思照鏡子的話,也可以回家開啟電視,找一部韓劇,在欣賞優美劇情的同時也請注意一下他們的脣部變化,現在要將你的動作向他們統一了。也可以找韓國朋友幫助練習,建議最好找說首爾標準語的女生。因為女生的發音相對清晰,很適合初學,而且女生也比較有耐心。

  所以說,只要你端正態度、認真練習,假以時日,說一口標準地道的韓語是不成問題的。

  韓語發音“五大難” 發音要領

  1.ㅅ[s]: 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齒背,舌面前部接近硬顎,使氣流從舌面前部與硬顎之間的空隙 ***鬆音*** 處擠出來,摩擦成聲。它與漢語聲母“s”〔si***思***〕〔su***素***〕近似卻又不同。

  單詞:사다 ***買*** 소개***介紹***

  發音要領說明:“ㅅ”的形狀像牙齒。發音時,上下牙齒靠近造成隙縫,舌尖不要貼到硬顎,舌身放平,氣流在舌面流出的同時把舌身往前送,以便使氣流通過牙縫擠出。“ㅅ”是經過牙齒摩擦而出的舌尖擦音。“ㅅ”與母音“ㅣ”、“ㅟ”、“ㅑ”、“ㅠ”相拼時,跟漢語拼音裡的“X”音相同。

  韓國語的“ㅅ”音和漢語拼音裡的“S”音相近。但從形成縫隙上和發音方法上看,兩者有區別。發漢語拼音“S”音時,舌面和硬顎之間造成的縫隙比發“ㅅ”音時的縫隙要窄,發音部位比發“ㅅ”音時緊張。發“ㅅ”音時,也不要像發漢語“C”音那樣舌尖貼住上齒齦。

  2.ㅈ[z]: 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齒背,舌面前部向上接觸上齒齦和硬顎阻住氣流,使氣流衝破 ***鬆音*** 阻礙的同時,摩擦成聲。它與漢語聲母“z”[zi***資***]、〔ze***責***〕相似。

  單詞:지구 ***地球*** 모자 ***帽子***

  發音要領說明:發“ㅈ”音時,舌面前部貼住硬顎,阻止氣流,然後舌尖離開硬顎同時氣流從舌面摩擦而出。“ㅈ”是舌面塞擦音,不送氣,聲帶不振動。“ㅈ”音跟漢語“阻”、“左”、“資”的聲母“z”音相近。“ㅈ”和母音“ㅣ”、“ㅟ”相拼時,與漢語拼音裡的“j”音相同,即與“幾”、“舉”音相同。

  如:자[tsa]모――모자[dza] 지[tsi]다――가지[dzi]

  3.ㅊ[c]: 與〔ㅈ〕發音相同,只是發音時要送氣。它與漢語聲母“c”[ci***雌***]、〔cu***促***〕 ***鬆音*** 相似。

  單詞:차표 ***車票*** 고추 ***辣椒***

  發音要領說明:“ㅊ”音的發音要領和“ㅈ”音基本相同,只是發“ㅊ”音時,衝出的氣流比“ㅈ”音強些。“ㅊ”是舌面送氣塞擦音,與漢語“刺”、“雌”中的“c”音相同。“ㅊ”和“ㅣ”、“ㅟ”相拼時,與漢語拼音的“q”音相同。

  4.ㅗ[o]:發音時,嘴要半開,硬顎往下壓,舌身向後縮,雙脣稍微收攏,略呈圓形。

  單詞:오이 ***黃瓜*** 오리 ***鴨子***

  發音要領說明:韓國語的“ㅗ”音不能發成漢語“o”音,要注意嘴脣向前攏成圓形之後不動。但雙脣比漢語“o”更圓。

  韓國語的“ㅗ”,與收音“ㅇ[이응]”相拼時,不像漢語拼音裡的鼻韻母“ong”那樣產生語音變體“u”。

  如:동[tong]***韓國語*** 東***漢語***

  5.ㅜ[u]:發音時,開口度比“ㅗ”更小,舌面和硬顎放平,雙脣向前攏成圓形,比“ㅗ”更向前突出,音從舌後面發出。

  單詞:우리 ***我們*** 가구 ***傢俱***

  發音要領說明:韓國語的“ㅜ”音近似於漢語“烏”、“誣”音,但發音時不能像漢語“u”那樣尖圓突出。

  中國人韓語發音的四大軟肋

  軟肋一:肆意新增中文聲調

  漢語中的每個字都有聲調,一二三四聲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發音規則,但在韓語中,每個字沒有一二三四聲。這就讓我們一時找不到北,會有意或無意地按照漢語的聲調和節奏習慣說韓語的單詞,但這聽起來感覺生硬,很不自然。從韓語入門開始,就要小心——勿陷入受漢語聲調影響的泥潭。

  ▲小貼士:要使自己儘快適應韓語的語言習慣,有意識地進行強迫訓練,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跟讀,材料應選擇適合自身水平的對話或文章,韓劇劇本、課文甚至新聞都可以成為我們攻克韓語的武器。

  ① 先反覆聽***不要讀***,用心去感受朗讀人的一字一句。

  ② 跟隨錄音模仿朗讀。很多人跟讀時只顧自己,錄音是錄音的,我讀我的,這要堅決杜絕。開始先聽半句一停,然後模仿,模仿時要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隨後句子長度可逐漸增加。

  ③ 很多人做到上兩步就停止了,其實我們缺了第三步,整體跟讀+背誦。當熟讀到一定程度時,扔掉材料,跟錄音進行完整的朗讀。整體跟讀中間不停頓,能使你更好地感受到會話的連貫性,把剛才呈碎片狀感受到的語音語調特徵結合為整體,進而會有更巨集觀的把握。這一階段要著重聽韓國人說話的感覺,由熟練逐漸向自然過渡。因為時間關係,背過每篇文章也許不現實,但挑選一些極其精彩文章背誦,這是一種財富的積累,也是追求語言實質性飛躍的基石。

  ④ 自我檢查→錄音。練習過一段時間,想體會一下效果如何,那就把自己聲音原封不動錄下來,並和原聲進行比較,開始也許你會覺得相差太大,但別灰心,很快你就會感覺到你說話的整個感覺正在大步邁向標準地道的韓國語之列。

  軟肋二:鬆音、緊音分不清

  中國學生在學習韓語時,感覺最困難的常常是如何區別鬆音和緊音。韓語的子音根據氣流和緊張度分為鬆音、緊音和送氣音。中國人在發韓語子音時,常常有按照韓語聲母發音的傾向,因此有很多人認為韓語的鬆音和緊音是相同的,在發音時無法很好地加以區別。有時,當緊音在單詞開頭時可以發好,但出現在其他位置上時,經常把緊音發成鬆音。

  實際情況來看,緊音發錯不是因為很難,而是由於沒有注意造成的。緊音與它相對應的鬆音發音部位基本相同,區別就在於發緊音時,應先使發音器官緊張起來,使氣流在喉腔中受阻,然後衝破聲門,發生擠喉現象。在朗讀中,很多人覺得反正聽起來差不多,發音時企圖矇混而過,豈不知稍微的一點放鬆,會造成天壤之別。

  此外,韓語的鬆音只是和漢語拼音的某些音相像,但並不完全相同。很多人在初學時會覺得鬆音發音時並不清楚,例如ㄱ,聽起來有時既像g 又像k,既不是g又不是k,其實這才是韓語鬆音發音的真正特點,需要我們仔細體會。

  軟肋三:ㄹ,讓我如何是好

  也許很多人拿韓語子音ㄹ的發音沒有辦法,明知自己不準確,卻又不知該從何下手進行糾正。當ㄹ在一個音中作為初聲出現,很多人把它讀成l或r,當它作為收音時,很多人把它讀成漢語的兒化音,其實這都是我們一廂情願的錯誤讀法。

  ㄹ發音時有一個容易讓大家忽視的關鍵——就是舌尖要放在上齒齦附近,然後送氣,使氣流衝出成顫音。舌位是決定ㄹ發音是否準確的關鍵,只有舌位擺放無誤,才不會發成l或r。當它作為收音時,還是舌尖抵住上齒齦,使氣流擦過舌兩側洩出而成音,漢語兒化音需要舌頭捲起幅度要大得多,早已超過了上齒齦這個部位,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發韓語收音ㄹ時,舌頭應多加收斂,不要習慣性的捲到發兒化音的位置。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ㄹ一個音可以決定你韓語語音是否真正標準,通過這一個音就能直接判斷出你說的是否是中式韓語。足以見得此音之重要,難度之大,但攻克的祕訣已經告訴大家了,牢記——舌尖放在上齒齦,剩下的就是你反覆模仿取得真傳了。

  軟肋四:母音ㅗ和ㅡ,到底誰是誰

  受到漢語習慣的影響,發音分不清韓語ㅗ 和ㅡ的大有人在,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母音ㅗ發音時,重要的就是雙脣向前攏成圓形,並且要保持不變,很多人在發音的時候,做不到攏成的圓形的嘴形保持不變,所以就很自然地發成了漢語拼音中的ou了。所以要注意圓脣的程度和保持不變的規定。

  ▲小貼士: 發音練習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環節,很多人討厭枯燥的練習,導致發音基礎沒打好,甚至影響了學習的信心,這是得不償失的。練好發音——

  ① 要張嘴。不張嘴,是學語言的大忌,這意味著從學韓語第一天起就註定你學的是啞巴韓語,克服靦腆,扔掉面子,是學好語言的第一步。真正外語學得好的人,沒有一個是臉皮薄的。

  ② 悟+模仿。也就是體會發音要領,這不是單純地記住,而是通過模仿練習,真正領悟到發音關鍵點的真諦。口形、舌位、音位,這些都是我們悟的物件,練習時要大聲發音,可以對著鏡子觀察自己,記住老師示範的標準口形。

  ③ 結合單詞、句子練發音。單純地從嘴裡迸出一個個音,時間長了,會厭煩。沒關係,我們可以拿出新學的單詞和課文來讀。這不僅有和我們前面所講述的練習語調聯絡了起來,又練習了發音,記住了所學的知識,真是一箭三雕!

1.零基礎學韓語的方法

2.韓語基礎知識韓語知識問答

3.怎麼學習韓語才正確有效

4.韓語聽力學習的方法

5.韓國語學習計劃範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