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優秀作文寫作資料

  多積累一些優秀的作文資料對於初中生的語文寫作的提高會有不小的幫助,學生要多重視作文資料的積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同桌之間

  思想政治課上,老師正在領著我們梳理時事政治:“……要關注一下敘利亞問題和朝鮮半島局勢,大的戰爭雖然打不起來,

  下課了,同學們意猶未盡,於是聚在一起繼續討論課上的話題。人群中,數同桌的聲音最高:“我不贊成戰爭!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教訓還不夠嗎?只要全世界人民團結一心,鑄劍為犁終會有時!”

  看著他那眉飛色舞、慷慨激昂的樣子,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小樣兒,你以為你是誰呀!聯合國祕書長啊?心裡這麼想著,嘴裡也沒閒著:“我呢,正盼著戰爭打起來呢,而且越大越好。世界人口這麼多,戰爭可以幫助地球減負嘛……”

  “你怎麼能這樣看問題?”同桌有些義憤填膺地質問我,“人口問題有人口問題的解決辦法,但絕對不應該是戰爭!”

  “你懂啥?這世界本來就是弱肉強食,這叫什麼?這叫自然淘汰!這是規律,懂不?”

  “太可怕了!你……到底是人還是獸?怎麼這麼沒有愛心,沒有人性?”

  同桌怒了,我也惱了,一場脣舌劍就此展開,同學們百般全解也無效,因為我不想敗在同桌手裡。

  上課鈴聲響了,我窩著一肚子火回到座位上。這是一節自習課,教室裡靜悄悄的,同學們都在忙著自己的功課。我故意把胳膊肘伸出老遠,只給同桌留下很小一塊地方。同桌倒也沒有在意,正在埋頭寫作業。

  過道兒上溼漉漉的,是值日生為了給室內空氣降溫而灑的水。忽然,我的腦子裡閃過一個惡作劇的念頭。我假裝向同桌借三角板,就身子一歪,胳膊一伸,袖子一帶,“啪”的一聲,同桌那邊一本嶄新的《中階英漢詞典》掉在了地上。

  我正暗暗得意,只見同桌俯下身子把那本為汙水濺得又髒又溼的詞典撿了起來。他取出紙巾擦了擦,又翻開看“給,你的書。”

  “我的?”我接過來一看,頓時傻了眼,“還真是我的,這……這也太髒了!我……”

  同桌看我,又在自己的書桌堂了翻了一會兒:“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這本給你,你那本給我,一個版的。”說著,他把自己的《中階英漢詞典》放到我面前。

  “不……是我……不能……”我有些語無倫次,臉也在發燒。

  “就這麼定了!”他一把搶過那本髒詞典塞進了自己的桌堂,又埋頭寫起作業來。

  我用顫抖的雙手撫摸著那本嶄新的《中階英漢詞典》,我為同桌的包容和友情而感動……

  2:仁者無敵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仁者無敵”。請大家注意,我說的是“仁者”,而不是“忍著”,是“仁義”的“仁”。

  大家對“仁者無敵”這句話並不陌生,它出自《孟子》,完整的表述應該是“勇者無懼,智者無惑,誠者有信,仁者無敵”,是梁惠王向孟子請教如何為政時,孟子回答他的說。孟子想通過這句話告訴梁惠王:有仁愛之心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仁者”為什麼會“無敵”呢?其中道理並不複雜。因為你施行了仁政,你時時處處堅持以民為本,你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所急人民自然會心平氣和地接受你的領導,開心並情願地為國效力,不僅國內沒有了敵對勢力,甚至於外敵也會因為你上下一心,精誠團結而放棄了與你為敵對的念頭。於是,你便“無敵”於天下了。

  其實,“仁者無敵”這句話不僅僅是針對梁惠王等國家領導人層面的人物該如何提高自身修養而講的,其中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每一個人,當然也包括我們中學生。某機構曾就“同學關係”問題在幾所學校做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60%的人表示滿意,36%的人認為一般,4%的人覺得不滿意。這組資料意味著什麼?至少意味著4%的同學在“同學關係”方面存在問題!不是嗎?因為同學沒有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而惡語相向的為數不少吧?因為雞毛蒜皮小事而動輒對同學動粗動手的也大有人在吧!還有那些發生在同學之間的***案、投毒案、傷害案等,正充斥著網路,刺激著我們的眼球和神經!

  有人說同學之間之所以會惡語相向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極強的自我意識,有人說同學之間之所以會動粗動手是因為志趣不同、性格不合,還有人把同學之間的***、投毒、傷害等歸罪於各種激烈的競爭……我認為這些看法都有失偏頗,因為在種種現象的背後都存在“仁”的嚴重缺失!“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閱而誠服也“,道德人格的魅力才是最為強大的感召力,自己不去追求”仁“、踐行”仁“,又怎麼會得到他人的仁慈、仁愛、仁義呢?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導致同學關係緊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只要每個人都能夠從自身做起,做到寬以待人,以德感人,講仁德、有仁德,就一定能成為“仁者”並擁有和諧、融洽、友好、健康的同學關係,因為“仁者無敵”。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3:方圓之用

  方有方的稜角,圓有圓的弧度,兩種不同形式的美,讓人讚歎。殊不知,將兩者巧妙結合,更能達到令人驚歎的效果,所謂完美無缺,是也。

  方圓之用,是一門藝術。

  方形建築給人以莊嚴,圓形建築給人以遐想,將方形與圓形相結合,予人以清新、脫俗的視覺感受,我想,看這樣的建築,永遠不會感到累。不難發現,一些獎盃也是將圓與方有機組合,經多種變換,構成這麼個吸引眼球、令人神往的物件。有圓無方,抑或有方無圓,均讓人感到厭倦——太單調了。而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給人以神祕的色彩,這樣的效果,僅藝術所有。所以說,方圓之用,何以用,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方圓之用,是一種哲思。

  圓的物件,常用方形器具裝固,通常是因為圓形***或球形***物件不穩固,而方形的器具能穩如泰山,試想,如若沒有方形器具,將會造成多大的麻煩和擔憂。圓形的酒瓶一般裝進方盒裡,是為了減少運輸、遞送過程中的碰撞,起到了緩衝的作用,倘若沒有方形盒子,這將帶來多大的損失?方圓之用,其實也就是各取所長的過程。

  為人處世亦如此。我們就如同那方形物件,需要不斷地完善,不斷地磨鍊,成為圓形的物品。我們也如那圓形的物件,可以通過不斷打造,或者通過“方形”的幫助,來彌補自己的缺陷,從而活出稜角,活出精彩。方圓之用,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我們處世中悟出的一種哲思,這種哲思,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品味。

  方圓之用,是一種王道。

  能做到方圓之用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做到方圓之用,需要我們清楚地發現自己的不足,需要我們謙遜地向他人學習其長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地獲得成功。生活中有些人,正是因為不懂得“方圓”之道,從而錯失良機,無法達到彼岸,這樣的悲劇,讓人心痛,更讓人警醒。

  方圓之用,永遠是一個說不清楚的話題,它因人而異,因事而變。方圓之用,永遠值得我們去體味,去感悟,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