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立交橋作文三年級

  一提到橋,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答案,那你的答案是什麼呢?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關於的文章,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

  篇1

  隨著城市車輛的增多,兩條幹道交叉的路口常常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交通擁擠、堵塞,事故時有發生。

  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的工作和生活。解決城市交通堵塞問題,除了加強交通管理、整頓交通秩序以外,還有兩種辦法:一是加寬路面,二是在車輛往來頻繁的兩條幹道交叉路口建造立體交叉橋***簡稱“立交橋”***。

  車輛通過立交橋時,不受紅綠燈的限制,無論直行、拐彎、掉頭,都可以高速行駛,比通過平面十字交叉路口,不僅流通量增大,而且由於車輛沒有減速、停車、啟動等過程,既節省時間和燃料,又安全便當。同時,立交橋上人行道與車道嚴格分開,也使行人更安全。此外,對立交橋作適當的藝術裝潢,還可以美化環境。

  公路立交橋的型別很多,如分離式、部分式、苜蓿葉式和互通式等。

  近幾年來,在北京市區相繼新建了一些立交橋,這些立交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快慢車混行的兩層立交橋,如復興門立交橋和阜成門立交橋;一類是快慢車分行的三層立交橋,如建國門立交橋。在此,簡要介紹一下建國門立交橋。

  建國門立交橋位於建國門十字路口,西接東長安街頭,東連建國門外大街,北達朝陽門,南至廣渠門。在橋的西南側,是古老的文物——觀象臺,那青銅製的觀像儀器,與這座現代化的大橋相映襯,顯得別開生面;橋的西北方,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部,那裡將興建一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大樓:橋的東北面是漂亮的外交公寓,有十六層高;橋的東南方也將建築旅遊大樓。

  建國門立交橋是一座具有先進水平的、快慢車分行的互通式立交橋。

  大橋墩由四條轉彎車道和三橋六洞組成,分為上中下三層,高達4.5米。

  最上層是東西走向,全長約500米;最下層是南北走向,其車道猶如凹入地下的狹長的月牙槽,長約300米。

  這兩層供機動車行駛。中層是一個橢圓環,與橋周圍的馬路高度相同,專供自行車等慢車行駛。這是根據我國自行車數量多***北京就有三百多萬輛***的特點設計的。在橋的南北兩方各1 50米處,有四架引橋構成環狀,把最下 層南北走向的汽車引上最高層的東西走向的正橋。同樣,把東西走向的車輛引向南北走向的車道。這樣,不需交通警,不設紅綠燈,各種型別的車輛都可以安然通過:無論車從哪方來,往哪方去,通過這些正橋、引橋,都可以暢通無阻。

  建國門立交橋工程規模大,設計新穎,造型美觀,宛如由五條綵帶交織而成,使人,賞心悅目。橋體的側壁呈淡雅的淺綠色,欄杆是乳白色的。在環狀引橋內側,矗立著四根1 5米高的電杆,每根杆頂安裝著一組巨大的傘狀華燈,那淺藍色的燈罩和蔚藍色的天空相輝映,顯得非常和諧。

  大橋建立以來,過往車輛的通行速度大大加快。待將來朝陽門立交橋建成通車,它們將各居南北,一道發揮出作用。

  建造立交橋雖有許多優點,但也有明顯的缺點,如造價高、佔地面積大等。縱觀利弊,在交通幹道的交叉路口用以解決日趨嚴重的交通問題,仍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篇2

  10月的北京碧空如洗,萬里無雲。在這美好的金秋時節,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參觀了位於北京東郊目前全國最大的旱橋——三元立交橋。

  下了車,只見馬路兩旁綠樹成蔭,樓房林立。花壇裡,菊花吐蕊,串紅爭豔,非常好看。遠遠望去,三元立交橋猶如一條銀白色的巨龍盤臥在那裡。

  我們順著綠樹蔭下的石頭小路,來到了參觀地點。總工程師劉伯伯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告訴我們:“如今的三元立交橋,已不是原來的牛王廟了,6個月來,這一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百聞不如一見,聽了劉伯伯的介紹,我們更想親眼看一看這規模雄偉的立交橋了。大夥迫不及待地登上了立交橋。我的眼前一亮,好大的橋啊!這是由三座鋼筋混凝土橋,五座棧橋,8座地下人行通道組成的建築群。遠處,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寬闊平坦的通衢大道向遠處伸展著。美麗的街心花園吸引著無數遊客。看到這番景象,誰能相信過去這裡曾是遍地垃圾的荒草墳啊!

  我扶著雪白的欄杆放眼望去,寬闊平坦的橋面上均勻地分佈著11座高達30多米,照射直徑為120米的高架路燈,一根根擎天而立,氣派非凡,寬寬的橋面足有20多米,可以並排行駛十輛汽車。橋中心,車輛飛馳,南來北往。低頭看去,橋下公路兩旁的空地上,長滿了綠色的小草,還用鮮花擺成了各種圖案,更加襯托出三元立交橋的雄偉壯觀。

  通過三元立交橋這個小小的視窗,我看到了祖國36年來的輝煌成就,也看到了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3

  故宮紫禁城和西直門是北京最有名的兩樣東西。故宮為歷史沉澱,體現了北京的滄桑以及建築學的巨集大。而後者則通過網路傳名全國,體現了建築學的高度,所謂高度並不是說它的尺寸,而是它的地位。

  我想西直門立交橋的設計者一定是博爾赫斯的擁躉——博大爺流行於80年代,時間上吻合假設——對於中國情結很深的《小徑分岔的花園》迷戀非常。所以此人建設了一座似乎擁有無限結構,充滿未知性的橋樑,來展現文學之力。的確,以創作的角度講,這是一座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橋,但以北京的哥的角度講,就應該把設計師吊在立交橋高處的一角,讓他好好看看自己設計的這叫什麼東西。

  當然,西直門立交橋並不醜惡,實際上也沒有多少人討厭他。在這個網路時代,它成了大眾將北京娛樂化的工具,作為這方面的符號,這傢伙乾的不錯。

  故宮是給外人看的,北京土著基本沒有會花上進百元的鈔票去裡面觀光,那根本不值***北京小資不在此列,她們會在故宮裡的星巴克溜溜泡一天***,故宮在北京人的印象裡並不以物質形式存在,它是許多故事、許多傳說以及至今混跡在故宮牆壁上的妖魔鬼怪,它是一種念想兒,所以故宮本身是9999間房屋組成的建築群還是半間茅廁,都一樣,它就是真正的北京符號。

  我要說,故宮和立交橋以及長城等等建築物,只是北京符號的一部分,屬於可以看的“標誌性”。北京的另一層面則是可以體驗的,這裡風沙大、黑人多。

  北京氣候問題不需要說明,黑人並不是單純的指美、非黑色人種同胞,而是說黑戶多,外國人、各地遊覽者、來京工作者都算。據說現在黑戶人數已經大大超過土著,“哎呦我靠快來看這有一北京人!”的感嘆越來越多。

  在風沙漫天,空氣乾燥的下午,你來到王府井步行街,希奇古怪的人們從你身邊走過,有道士、有和尚、有老外、有HIP青年也有板兒爺,他們走在街上,走在寂靜裡,而陰……一會排成個一字,一會排成個人字,內酷到家。

  北京的符號?這跟細節無關,它只是生活在這裡的居民的個人信仰,如果你在衚衕裡找位北京爺們問問他,北京的符號是什麼?那麼它可能是驢打滾、公共廁所、東來順、三里屯、簋街、天安門、老舍茶館、京門相聲。

  最後他會用雙手劃出一個龐大的圈子,告訴你,全都是--簡直就充滿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