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區黨建工作調研總結

 

*區

 為全面瞭解農區基層黨建工作,根據《市委組織部關於對農區基層黨建工作進行調研的通知》要求,我區採取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入1鎮、2個街道黨工委進行了調研,現就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整合組織資源,充分發揮組織優勢
*區1個鎮黨委、2個街道黨工委共轄21個村黨支部,黨員345名。為加強農區基層組織建設,使設定模式、工作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積極創新黨建工作思路,充分挖掘農區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社會資源,努力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一是加強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近幾年,我區通過健全機制,狠抓落實,堅持把農區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實行區級黨員領導幹部聯絡鎮、村工作制度,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加強了農區基層組織建設。全區有1個鎮黨委、2個街道黨工委都達到鎮黨委高標準“五個好”要求,有8個村黨支部達到高標準“五個好”要求,有10村黨支部達到“五個好”要求。二是創新黨組織設定模式。上半年,結合全區“撤鄉並鎮”工作,我區將原五一鄉和新地鄉與原下海勃灣鎮、千里山街道黨工委合併為濱河街道黨工委和千里山鎮黨委。此舉措一是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這次鄉鎮機構改革中,我區對鄉鎮職能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梳理,按照調整的職能、弱化的職能、取消的職能、加強的職能,對千里山鎮政府職能進行了準確的定位,隨著農牧業稅費的免徵,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生產化水平的提高,鎮政府的主要職能是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使政府從巨集觀微觀都管,轉移到主要抓好這些工作上來,從無所不為的全能政府轉向有所必為的責任政府。二是提高了政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我區由過去的2鄉1鎮撤併為1鎮,領導職數由25名精減為7名,精簡72%;行政編制比原編制37名減少17名,精簡45.9%;事業編制比原編制77名減少57名,精簡74%。進一步改變了機構多、幹部人浮於事,有的人沒事幹,有的事沒人乾的現象。三是形成了更加合理的發展佈局。我區資源豐富,工業化程度較高,農業人口少,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這幾年隨著“工業強區、三產興區”經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城市擴容提質、全面推進城鎮化、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城鄉協調互動發展,鄉鎮佈局丞待重新規劃。通過這次改革,我區城北的工業園區、千里山鎮和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和帶動中心,實現了生產生活區的合理佈局。特別是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成為民心工程,改善了農區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了各級領導來賓的高度評價和農民的普遍讚譽。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濱河街道辦事處轄區也很快開發成為繁華的鬧市區,將成為海勃灣區城市的亮點。

二、選優配強村級“兩委”班子負責人,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
農區基層黨組織建設能不能抓好,關鍵在領導班子。按照《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規定,區委一是明晰了鎮、街道黨(工)委、村“兩委”之間的職責許可權,使他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二是健全了選拔培養機制,選拔懂經營、善管理、能帶領一方群眾共同致富的能人進入村級班子,帶領群眾致富。三是按照“選好一個人、帶活一個村”的思路,抓住鄉鎮換屆的有利時機,選拔科技人員、產業大戶等各方面的能人擔任村幹部。千里山鎮黨委近期在鎮黨委換屆中,對 個村幹部和 個社群主任進行了重新選任,將 名致富能力強、群眾基礎紮實的年輕幹部選拔到了村級管理崗位,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四是通過採取集中整頓黨組織等辦法,把一批得民心、能致富的農區人才選拔到了村級領導崗位上。五是繼續深入推行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實行兩個職務“一肩挑”,進一步理順“兩委”關係。去年以來,通過公開招考的方式,共選派了7名優秀年輕幹部掛任村黨支部書記。
實行“一肩挑”和村兩委交叉任職,對加強村級組織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其一,可以較好解決目前的“兩委”關係緊張,即”兩張皮”的問題,擺脫“兩委”幹部爭公章、爭財權、爭事權的角色,使村幹部真正成為“說了算”併為村民謀利益的自治組織領導。其二,可以減少村幹部職數,降低行政成本。其三,有利於強化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加強黨對農區工作和村民自治的領導,更能促使黨組織成員踐行”三個代表”,真正為群眾負責,而非像以前那樣僅向任命他的上級負責。
從短期的實踐來看,兩委“一肩挑”在黨組織作用和威信較高的村易於推開,而在黨組織領導和威信較弱的村難以推廣。但從長遠的發展看,推行“一肩挑”能夠從根本上加強和完善黨對農區基層工作的領導,因為上級和本級黨組織為了提高執政能力就會主動將農區的能人吸收入黨,萬一經海選的村主任為非黨員時,也不排除將其吸收為黨員的可能,何況把農村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入黨是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加強的基礎。由此分析,推行“一肩挑”更會吸引農區中的更多有志者積極入黨,從而不斷促使農區基層黨組織的發展和壯大。
兩委“一肩挑”在客觀上有利於權力的集中,如果不從制度建設上加強監督,就極易出現“一把手”濫用權力,使村民自治變為黨支部自治甚至党支書個人自治。因而實行村兩委“一肩挑”必須要加強村民自治中的監督機制建設,如黨員議事會制度、村民代表大會議事制度、村民(黨員)民主評議制度、村委會(黨支部)定期報告工作制度、村民代表會質詢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
目前就我們地區來看,農區基層人才匱乏,素質需要提高,特別是在農區急需農業技術等諸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可以說,解決農區基層人才匱乏問題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在這種情況下,為農區輸送高素質人才,有利於改善農區人才隊伍結構,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選聘大學生任“村官”也應該成為我們落後地區的一種有益嘗試。農區引進大學生“村官”不光是在引人,更重要的是引智。要充分運用優惠政策和財政支援,構建起人才迴流農區的機制。要通過自願選擇、公平挑選,利用國家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給農區帶來的廣闊就業和發展機遇吸引大學畢業生;同時政府也要制定優惠政策,保證大學生的待遇,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三、完善村級“兩委”班子協調機制,建立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建立村民自治機制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規範民主選舉的方式。在民主選舉的前期工作中,村黨組織要組織推選好村民選舉委員會,尤其要重視將村黨組織負責人依法推選為村民選舉委員會負責人。村民選舉委員會要制定好切實可行的選舉辦法,提出村委會候選人在遵紀守法、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年齡結構、群眾威信等方面的任職資格條件,並對候選人進行必要的資格審查。村黨組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廣泛深入地向村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並通過多種途徑依法宣傳、推薦各類優秀人選進入候選人的行列。二是規範民主決策的方式。凡是涉及村內經濟、社會發展和其他帶有全域性性的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和先黨內後黨外、先黨員後群眾的原則實行民主決策。為了增強村務大事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決策方案制定之前,村黨組織要會同村委會組織好民意、民智的徵集活動。要通過走訪農戶、召開“民主懇談會”等形式,充分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在集中民智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決策方案。三是規範民主管理的方式。村級換屆選舉後,村委會要在村黨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及時組織和發動村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草案由村委會負責制定,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制定生效後,村委會必須負責執行,村黨組織和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負責監督。對違反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的,要及時糾正或按規定進行處理,處理結果要及時向村黨組織報告,並定期向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要進一步完善民主理財制度。凡村年度收支計劃、重大投資、大額財產購置、大額費用支出,必須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要明確村級財務收支管理的具體制度,對財務開支審批辦法及許可權作出規定。建立健全民主理財小組,村內所有收支票據,必須經民主理財小組稽核蓋章後方可入帳。四是規範民主監督的方式。要建立村委會向村黨組織報告工作制度和村委會向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工作及述職制度,加強對村委會日常工作的監督。要規範村務公開的內容、時間、程式和形式,不斷提高村務公開的質量和水平。此外,村黨組織還要會同村委會建立和完善村務公開接待日製度、村“兩委”聯章聯籤制度、村級財務審計制度、村級會計委託代理和村級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五是加強對村委會成員的監督。村黨組織除動員自身成員主動接受監督外,應組織村委會成員認真接受群眾的監督。在對村幹部進行經常性監督管理的基礎上,重點建好以村民評“兩委”活動和村幹部實績考核積分制為主要形式的考核監督制度。村民評“兩委”的會議應在鎮、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召開,一般由村黨組織書記主持,採取村“兩委”幹部作述職報告、群眾民主測評的辦法進行。參加測評人員可根據自身實際來定。[Page]
四、轉變觀念,拓寬思路,建立農產品銷售專業協會
近幾年,濱河街道黨工委中河源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確定了“引鳳來巢、美化環境、搞活流通、多元發展”的致富思路,創下幾個“第一”。針對農民賣菜問題,2000年,中河源村在烏海市成立了第一家“農副產品銷售協會”。幾年來,協會共向烏海市周邊地區銷售蔬菜瓜果  萬公斤,解決了本村及鄰村農民賣菜難問題,中河源村村民年純收入比以前增加600元。2000年,中河源村率先建立了3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2003年基地又與鄰村聯合擴建為2500畝大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基地每年向市場提供2000萬公斤綠色環保蔬菜,並通過考評驗收穫得內蒙古自治區無公害產品科技示範基地標誌認可。2002年初,在村“兩委”的推動下,中河源村與蒙牛乳業公司簽定牛奶供銷協議,建成了烏海市第一個佔地30畝的奶牛養殖基地,基地120頭奶牛日供鮮奶1200公斤。建村幾年來,中河源村籌資近百萬元改造了水渠、電網,植樹造林2.5萬棵,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中,我區按照“多予、少取、 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強化各項支農政策,今年在市政府新建1畝保護地補貼2000元的基礎上,區財政再增補2000元(計劃生育“三結合”戶另外補貼500元),調動了群眾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在農業生產中推廣了“公司+基地+協會+農戶+市場”的經營模式,重點發展保護地、無公害蔬菜、乳肉、葡萄四大基地,農牧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今年新增保護地200畝,全區保護地面積達到1080畝;新增葡萄種植面積668畝,全區葡萄面積達到3554畝;奶牛存欄數達到1638頭。全區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已達22個,優勢產業企業帶動全區農牧戶4500戶,佔總戶數的59%,產業化收入平均佔農民人均收入的比重達49%。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中,2004年投入4600多萬元完成了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一期工程,整體安置移民180戶,二期工程正在建設當中,規劃建設聯體溫室住房360戶。目前,已入住園區的居民每畝溫室蔬菜生產收入就達近萬元。兩鄉黨委組織黨員幹部開展了包村、包點、包專案的“三包”活動,組織黨員幹部深入村組和農業生產一線,指導農業生產,宣傳普及農村政策和農業科技知識,引導群眾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鼓勵農村剩餘勞力外出務工,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30多名鄉機關黨員幹部聯絡21個村組、600多個農戶,共舉辦科技講座13場(次);走訪慰問貧困群眾60餘戶,發放慰問款物2.7萬元;三是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大力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大力實施樹形象、暖民心、富群眾三項“為民工程”,截止目前,濱河街道黨工委黨員幹部全部深入到責任村和聯絡戶開展了工作,為224戶貧困戶申請了低保,發動黨員群眾為特困村民捐助款物12000餘元,完成了13名貧困殘疾戶危房改造和新建;千里山鎮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將貧困殘疾戶危房改造工作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通過採取入戶審查把關,群眾民主評議的辦法確定了19戶危房殘疾戶,開展了危房改造。鎮、街道黨政領導班子開展了結對幫扶活動。每個黨員幫帶一戶貧困戶,通過協調資金、傳授技術、提供資訊等進行多方面幫帶,直到其脫貧致富;聯絡一戶致富戶,引導其遵紀守法,積極上進,當好群眾致富的領路人,並逐漸向黨組織靠攏,其中 28戶貧困戶通過黨員幫扶脫貧。11名致富能手被列為入黨積極分子。中河源村黨支部在教育活動中開展了“三結合致富鏈”活動,每個黨員與一個富裕戶和貧困戶結成對子,引導富裕戶在農資、科技、勞力等方面向貧困戶提供支助,使16位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戶均增收260元;我區在推進農村合作醫療中,共籌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13.7萬元,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已達4292戶,13704人;在農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共為441戶,1051名農村困難居民發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19.2 萬元。
五、加強村黨組織自身建設,抓好黨員教育管理
(一)抓班子,帶好頭,提高農區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農區黨支部班子,特別是黨支部書記,是農區各項工作的領頭雁。抓好班子建設,我們一是通過換屆,把高素質的黨員選進黨支部班子。區委在今年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前,建議新進班子成員年齡不宜超過45週歲,文化程度不低於高中,其中村黨支部書記年齡不超過50週歲,文化程度不低於高中。二是採取下派幹部任職的方法,加強村黨支部的戰鬥力。區委借鑑2004年下派掛職幹部的成功經驗,今後將繼續加大下派力度。同時充分調動和發揮農區黨建工作指導員職能作用。三是集中培訓,提高村黨支部班子成員的綜合素質。年初,區委制發了《2006的黨員教育培訓實施意見》,對各領域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和目標任務。現全區共舉辦各型別培訓班 期。通過培訓,大大提高了村黨支部班子成員的能力。(二)抓兩頭、帶中間,全面促進村級黨組織建設。各鎮、街道黨(工)委根據各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黨支部建設情況確定相對較強的村和後進的村。對於強村,著重是組織富而思進的教育活動,提高和規範黨支部的各項建設,發揮示範作用。對於後進村,則根據其後進的原因,或與對口扶貧部門、經濟強村結對扶貧,或整頓加強領導班子,提高戰鬥力。(三)抓隊伍,強素質,增強黨員隊伍的先進性。一是嚴把黨員發展關,疏通出口關。嚴格按照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全面實行發展黨員公示制、票決制,確保新黨員質量。加大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力度。二是強化教育關。各鎮、街道黨(工)委利用黨員活動陣地,統一組織黨員活動日,並定期督查學習教育情況。區委組織部還撥出專項資金,配備農區電化教育的硬體設施,豐富了黨員教育手段。三是找準活動載體,充分發揮黨員隊伍的先鋒模範作用。組織黨員開展“黨員奉獻日”等活動。濱河街道黨工委中河源村黨支部在村內分片、分塊建立黨員衛生責任區,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教育了黨員,使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以進一步發揮。
六、創新干部任用管理機制,努力建設高素質的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
首先,進一步改進農區基層幹部選拔任用方式,選配好村“兩委”領導班子,特別是選好村黨組織書記。一是明確用人標準,更新用人觀念;二是拓寬選人範圍,改進選人辦法;三是改革任職方式,實行村兩委“一肩挑”,解決兩委不順矛盾。
其次,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實現幹部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程式化。一是建立健全乾部執行機制。對村幹部在培養教育、目標考核、選拔任用、評議審計、經濟待遇等方面實行規範化管理,不斷完善和落實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式。二是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認真落實村務公開、財務管理、幹部離任審計、民主評議幹部等規章制度,規範村幹部的行為,促進基層民主建設。三是建立健全考評機制。堅持和完善以幹部目標責任管理、定期考核、民主評議等為基本內容的幹部考評管理制度,量化考核尺度。四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提高村幹部政治和經濟待遇,切實形成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幹部管理機制。
第三,建立高效實用的培訓機制,加強對農村基層幹部的教育,提高農村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一是堅持和完善幹部培訓制度。把經常性學習與集中培訓結合起來,把政治理論教育與實際工作技能培訓結合起來,同時採取多種形式對農村基層幹部進行法律法規、市場經濟知識和先進適用技術培訓。二是建立健全基層幹部學習培訓的激勵機制。把幹部參加學習培訓的情況同年終考核、評比結合起來,激發幹部參加學習、接受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四,建立幹部備用結合機制,抓好農村基層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著眼於村級組織建設的長遠需要,及早發現苗子,重點加以培養。特別是從政治素質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識、種養大戶、致富能手中,把那些有能力帶領群眾面向市場調整經濟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黨員選拔上來加以培養,逐步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村級後備人才隊伍。[Page]
七、認真整改,進一步加強基層幹部作風建設
我區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共徵求到群眾意見28條,其中涉及群眾對基層幹部的4條,2條已經得到解決,列入中長期整改任務的2條。在“回頭看”階段,4條意見全部列入中長期整改,明確了相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明確了完成時限。在工作中,下大力氣抓了整改方案的落實,特別是長期整改措施的落實,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對有些基層幹部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積極進行協調,綜合解決。普遍將整改情況向群眾作了公佈,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並制訂和落實整改專案責任制,突出問題回訪制等措施,確保整改工作落到實處。主要做法:一是完善整改專案責任制。明確整改的重點問題、具體措施、責任人和完成期限,堅持問題不解決,責任關係不脫鉤。二是建立整改專案“列隊銷號”制。將需要整改的問題按期限劃為短期和長期解決的問題,並按照難易程度逐一落實,著力解決好短期問題,讓群眾能切實看到先進性教育的實際成效。三是建立整改成效評價制。突出解決問題和為民辦實事,將落實整改情況與各單位年度目標考核、黨員年度考核掛鉤。
八、農區黨員隊伍狀況
我區現有農區黨員345名,按年齡結構劃分:35歲以下有60人,佔總數的17%;36-54歲有170人,佔總數的49%;60歲以上80人,佔總數的23%。按文化結構劃分:大專及以上43人,佔總數的12%;中專及高中68人,佔總數的19%;初中及以下234人,佔總數的67%。總體來看,我區農區黨員隊伍呈以下現狀。一是政治素質和組織紀律淡薄。個別農民黨員,不願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交納黨費。二是年齡結構老化,要求入黨者少,後備來源短缺。在調查中發現,有些村黨支部無職黨員平均年齡近六十歲,大都頭髮花白、年老體衰。不少青年農民要求入黨的政治熱情不高,青壯年勞力大多常年外出經商、打工,主動申請向黨組織靠攏的入黨積極分子很少。三是缺乏致富本領。不少農民黨員與農村市場經濟很不適應,滿足於“三餐一宿”;有的雖有致富的願望,但缺乏新知識、新技術,苦於無門路,顯得無能為力;有的面對農業結構調整、激烈的市場競爭,無所適從,搞種養沒技術,做生意怕蝕本,顯得茫然無措。這些黨員因受年齡、文化、自然條件等的制約,經濟生活普遍不如當地非黨群眾,黨員在致富中的“帶頭”和“帶領”作用成了空談。
針對以上現狀,我們將採取以下措施。一是重思想,抓教育。利用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影響,組織黨員認真查擺在理想、信念、宗旨、作風及發揮作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落實好各項整改措施,不斷提高黨員隊伍政治思想素質。二是重技能,強化培訓。全面提高農村黨員素質的根本舉措在於加強教育培訓,要把技能培訓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多層次、多渠道開展教育培訓。並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對普通黨員側重於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在提高致富本領上下功夫;對致富能人重點抓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的基本理論教育,同時加強科技文化知識和法規政策知識培訓,引導他們走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前列,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不斷充實他們的科技知識、法制知識、市場經濟知識,增強他們“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三是抓源頭,改善結構。對返鄉青年、致富能手中的佼佼者,要加強培養,引導他們自覺地向黨組織靠攏。村黨支部要注重無職黨員隊伍建設。一是把好崗位設定關。以村為單位進行了調查摸底,摸清各村無職黨員的年齡、文化、能力素質以及家庭情況並進行登記造冊;收集整理一大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找到需要黨員發揮作用的支點,為合理設定黨員崗位提供依據。二是把好黨員上崗關。在上崗前,對全體黨員進行了民主評議,不合格的黨員堅決不能上崗;其次做好崗位申報,將各黨支部的崗位名稱、職數、職責及時公佈,各無職黨員自願申報適合自己的崗位,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則,擇優選配,讓他們成為農區黨的政策的宣傳員,財務管理的監督員,熱心公益的議事員,民事糾紛的調解員。五是開出口,整頓隊伍。黨組織要按照黨章和有關規定,區別不同情況對不合格黨員做出處理,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