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週記錄範文***2***
畢業論文週記錄範文篇二
應對生態危機,建設生態文明
【摘要】生態文明是後工業文明時代的文明型別,它是人類社會在反思傳統工業文明弊端的基礎上提出並且努力建設的一種文明形態。當前中國的快速發展遭遇了環境、資源和能源的巨大壓力和代價,因此。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關鍵詞】生態文明;環境;資源
一、什麼是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取得的物質和精神成果,是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和諧共生、良性迴圈、全面發展、社會的進步、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生態文明市一種高階形態的文明。生態文明不僅追求經濟、社會的進步,而且追求生態進步,它是一種人類與自然協同進化的文明。
二、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生態危機
中國的快速發展遭遇了環境、資源和能源的巨大壓力和代價。
***一***生態環境問題
1、溫室效應
由於人類活動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造成全球氣候變暖。應對“氣候變暖”已成為21世紀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成為全球當前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任務,也是各國環境外交和政治鬥爭的最重要的內容。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增加,但我國政府已經採取行動,為減排做出貢獻。據估算,當全球氣溫升高1.5-4.5°C時,海平面將可能上升20-165釐米。海平面上導致低地被淹;海岸被侵蝕;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地下水位升高。此外,溫室效應會使高溫、熱浪、龍捲風等自然災害加重。極端高溫將成為下世紀人類健康困擾變得更加頻繁、更加普遍。
2、大氣汙染嚴重
根據受監測城市的資料統計,我國有65%的城市處於中度或嚴重汙染狀態一些大城市空氣中懸浮的微粒和硫含量是全世界最高的,大大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超標達2-5倍。酸雨,被稱為“空中死神”,是大氣汙染的一種表現。我國酸雨覆蓋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和青島等省市部分地區,面積達200多萬平方公里。它落到水裡,水中的魚群就會斃命;它落到地上,土壤的肥力就要被淋濾;它落到植物上,嫩綠的葉子就會變得枯黃;它落到建築物上,材料就要被腐蝕得千瘡百孔,鏽跡斑斑;它進入人體,人就會漸漸衰弱不堪,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3、水體汙染嚴重
水環境每況愈下,全國七大水系的408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有26%為劣V類水質,基本喪失使用功能。重點流域40%以上的斷面水質沒有達到治理規劃的要求。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汙染,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有河皆幹、有水皆汙”的現象,近岸海域赤潮和三峽庫區支流“水華”現象接連發生。
***二***資源問題
1、水資源枯竭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須臾不可或缺的資源,是各種資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重要資源。21世紀水資源問題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重要問題之一。有人預言,不久的將來,水價將超過油價,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
我國屬於缺水國之列,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國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而且分佈不均,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
目前已有1/2的城市缺水,1/3的城市嚴重缺水,1/10的城市面臨水危機,農村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到2020年後,全國將出現缺水高峰,處缺水量可能達到500多億立方米。淡水具有不可替代的特點.所以聯合國已大聲呼籲:人類要開展一場用水革命。
2、土地荒漠化
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土流失面積已達到367萬平方公里,佔到國土面積的38%;沙漠化面積已經達到262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已達27%,而且呈擴充套件的態勢。有4億人口籠罩在荒漠化的陰影之中。同時隨著耕地面積的減少,土地利用強度加大,土地退化加劇,土壤肥力降低或喪失嚴重,導致地力衰竭。
3、能源礦產資源匱乏
我國資源稟賦較差,總量雖然較大,但人均佔有量少。45種主要礦產資源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別是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銅和鋁土礦等關係國家經濟和安全的大宗資源將嚴重短缺。它們分別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10、1/20、2/5、2/5和1/10。並且一些主要礦產資源的開採難度越來越大,開採成本增加,供給形勢相當嚴峻。
目前,我國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與發達國家差距更大,分別是美國的4.3倍,日本的11.5倍。
4、生物物種也在加速滅絕。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據保守估計,中國的植物物種中約15%-20%處於瀕危狀態,僅高等植物中瀕危種類就高達4000-5000種。近30年來的資料表明,白鰭豚、野象、大熊貓、東北虎等珍貴野生動物分佈區顯著縮小,種群數量銳減。屬於中國特有的物種和國家規定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312種,正式列入國家瀕危植物名錄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種。近海的一些寶貴的生物資源也因失去良好的生存環境和營養供應地而難以得到應有的保護。
三、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又好又快發展的思想,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把生態意識的形成作為一項基礎性、先導性工作,努力把生態文明意識變成全民共識,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深入開展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增強公眾的生態憂患意識、生態價值意識、生態道德意識,不斷提高公眾生態文明的認知度、生態知識的普及度和生態建設的參與度。
***二***依靠科技,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根據資源、地理、經濟、科技、人文基礎,科學規劃引導產業結構合理佈局。依靠科技創新,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附加值提高,也就意味著單位耗能和排放的降低。大力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產業、文化旅遊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資訊網路產業和工業設計、創意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三***推動發展模式創新。一方面拓展綠色經濟理論研究,形成綠色經濟理論體系。把綠色經濟作為內生變數,引入生產函式,納入經濟理論的研究和創新過程。構建包含低碳經濟、迴圈經濟、生態經濟概念的綠色經濟體系、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及綠色經濟評價指標體系,進而形成綠色經濟發展理論研究體系;另一方面加快綠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大對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節能建築等“綠色經濟”領域的投資,加快培育和發展清潔再生能源產業和環保產業,推動生產、流通、分配等各個領域的節能增效,促進產業結構生態化調整。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構築綠色產業體系,形成綠色發展模式。
***四***要完善法律法規,創新體制機制。要完善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並實施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劃、政策、制度。將能源資源的消耗和生態環境的損耗記入成本。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體制與機制。將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績效納入幹部考核任用指標。完善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標準。依法完善科學監測、行政管理、民主監督機制。
參考文獻
[1]付治平.《生態文明建設》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