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的寶寶更聰明的胎教方法

  胎教就是在寶寶出生前進行的教育,很多家長會忽視胎教,認為孩子還沒出生不會感受到這些。其實不然,很多育兒專家表示,正確的胎教有助於寶寶的身心發展,所以準父母一定要重視胎教。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方法1:聲音輕柔

  誰都不喜歡大聲吵鬧的環境,寶寶更是如此。如果父母經常大吵大鬧,就會影響寶寶情緒,無益於寶寶的語言教育。反之,經常輕聲細語地跟寶寶聊聊天,有助於寶寶的語言發育。

  準爸媽可以輕聲地聊聊天,如果丈夫不在時,準媽媽也可以把寶寶當成大人一樣分享有趣的事,或就是輕喚幾聲:寶寶!寶寶!都能起到幫助寶寶大腦語言區域的發育。

  方法2:音樂胎教

  沒有一個孩子是不喜歡聽音樂的,就連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都喜歡音樂。腹中的寶寶還處在胚胎髮育期就能夠通過母體對音樂的感觸來促進細胞的分化和生長。

  方法3:父子溝通

  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每天接觸到最多的人就是媽媽,那作為爸爸是不是也要跟寶寶有溝通和交流呢?當然得有,不然寶寶跟爸爸的感情怎麼建立起來。

  爸爸可以輕輕地將耳朵貼在媽媽的肚皮上,聽聽寶寶的心率,摸著寶寶輕輕說話,這樣有助於父子感情。

  方法4:溫柔撫摸

  心裡漾起無限溫柔和愛意,手輕輕放在高高凸起的腹部輕輕撫摸,對孩子輕聲細語地說:寶寶!媽咪在拍你的小屁股噢!你乖不乖啊!俗話說“母子連心”,媽咪心中所想的,寶寶能感應得到。

  而寶寶在媽媽的溫柔撫摸下,能感受到濃濃的愛意,這樣寶寶的心情也會更好哦!

  什麼是胎教

  胎教是指準媽媽為了胎兒的健康發育而通過調控自我身心健康,為胎兒提供良好的內外生長環境,適當地刺激成長到一定時期的胎兒,改善胎兒素質的科學方法。

  胎教有廣義和俠義之分,廣義的胎教指的是促進胎兒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發育成長,同時確保孕婦能夠順利地渡過孕產期所採取的精神、飲食、環境、勞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

  狹義的胎教指的是根據胎兒各感覺器官發育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積極地給予合理的資訊刺激,使胎兒建立條件反射,進而促進其大腦機能、軀體運動機能、感覺機能及神經系統機能的成熟。也就是根據胎兒發育的時間,來提供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的教育,如音樂、對話、拍打、撫摸等,促進其各器官功能的開發和訓練。

  什麼時候進行胎教

  胎教是一個龐大的科學體系,具有科學、持續性,是有邏輯以及步驟的與胎寶寶進行互動的過程,能從多個方面入手, 音樂胎教、撫摸胎教、語言胎教以及運動胎教則是最為常見的。 胎教可以讓寶寶的大腦發育更充分,可以讓寶寶在一出生就能識別你的聲音,胎兒期的記憶印痕音樂可以幫助寶寶快速安靜和入眠,還可以讓寶寶的語言和運動能力發展的更出色。

  一般來說, 懷孕4個月以後就能開始與胎寶寶進行真正的交流。最初的胎教可以在懷孕初期進行,方法為準媽媽保持良好的心態、愉快的情緒,並且對未來有美好的想象和憧憬,這有益於胎兒大腦的發育。

  怎樣進行胎教?不少準媽媽擔心自己對著胎寶寶實施胎教是否能真的讓寶寶接收到,也懷疑寶寶是否有感覺。其實答案是肯定的,胎寶不但有感覺,還會在每日進行的胎教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性情改變,對於情緒的影響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胎動出現後進行胎教,寶寶的反應更為明顯。 有研究表明,隨著胎兒的發育,其各種感覺器官也在逐步啟動和運用,根據胎兒的發育狀況來進行胎教,不僅能讓其各器官得到良好的發育,還能讓其身心受到積極影響。

  胎兒各種發育狀況

  1、觸覺。懷孕3個月左右,胎兒就有了觸覺。最初,當胎兒碰到子宮壁、臍帶或者胎盤時,它會立即避開;但到了孕中後期,胎兒變得大膽後,不但不避開觸控,反而會對觸控做出一些迴應。

  2、聽覺。懷孕4~5個月的時候,胎兒對聲音有了反應。突然的高頻聲響可使胎兒活動增加,反之,則會讓他變得安靜,減少活動。 胎寶寶對媽媽的講話聲和心跳聲都非常熟悉,孕期準媽媽常跟寶寶說話,寶寶出生之後哭泣時,聽到媽媽的聲音會產生安全感,停止哭泣。

  3、視覺。胎兒在6個多月的時候就有了開閉眼瞼的動作,尤其是在懷孕最後幾周,胎兒已經能運用自己的視覺器官了。但一束光照在母親腹壁時,睜開雙眼的胎兒回見臉轉向亮出。

  4、味覺。孕期快結束時,胎兒的味蕾已經發育得很好的,而且比價喜歡甘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