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土高原的散文
黃土高原地區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發祥地,而且是我國煤、油、氣能源礦產富集區。關於它的散文一定好看。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黃土高原綠了
陝北的春,出現了一個奇蹟——黃風不見了!
走到哪兒,湛藍的天空遊著幾絲白雲,山峁溝壑間綠樹成蔭,漫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槐花爭豔鬧春。清風徐來,樹林翻滾著綠浪,花香芬芳襲人。這著實令我震驚,在我成長的每個春季,春草不成勢,樹木稀少,風起土揚,人們深受其害。祖父常對我講,有一年春天,炕上的人剛聽得風聲,黃風便破門而入。窯簷石被掀起“咣咣”地砸在了院子裡,牛圈被颳得只剩下了石槽,河澗的柳樹被連根拔起。山上一人被刮進了天窖坑,找到的時候,只露個腦袋,旁邊幾棵雜草殘風中搖曳著。
我沒有遇到過如此大的黃風,但每年春天都籠罩在它的恐懼之中。小時候的春天,我常跟著父母去山裡耕種。有一回剛收拾好行囊,就起風了。風裡裹著土,像洪水咆哮著從山上滾淌下來。小石子、碎雜草被掠到空中,雨滴似的灑下來。頃刻間,晝晦如夕,黃霾蔽天。父親扛著犁槳,母親拎著耙子,兩人近在咫尺卻要大聲呼喊,娃娃去哪兒了。我早已手揚牛鞭,擠進黃風,奔向了遠處的山地。到了地裡,我拉著牛繩前面走,父親掌著犁,母親沿著犁出的槽溝下種子。強勁的黃風吹得我像棵草搖擺著難以前行。母親叫我歇歇。我坐在冰涼的地裡,透過渾濁的黃風,望見母親佝僂的身影在翻熟的地裡下種子。她每下一粒種子,都要往地裡踩一腳。她不停地向我喊話:“飛飛啊——還在嗎?”“冷不冷?”我長一句短一聲地應付著她。我每一張嘴,就要吃一口土,我就不再吱聲。母親踉蹌著走過來拿根繩子往我腰裡一綁,欲將我拴在樹樁上。父親突然鑽進風中跑了,他在高聲疾呼“哞——”,牛不見了。狂風再次襲來,我被颳得像塊土疙瘩往下滾。母親卯足了勁兒扯著我腰裡的繩子。過了好一陣兒,風才變小了。我看見父親拉著牛,行走在天地相接的山脊。天空驀地滑過幾聲大雁的鳴叫,山的那頭傳來一個粗狂沙啞的聲音: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頭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歌聲飄蕩在山谷裡,我心頭也蕩起一股暖流。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日頭從坡上走過,照著我的窯洞晒著我的胳膊,還有我的牛跟著我。”靠著天,靠著田,黃土高坡上的人們“不管是八百年,還是一萬年”,唱著信天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是已經習慣,還是出於無奈,他們很少抱怨黃風。他們是那樣的豁達與樂觀。然而,我常常幻想,若是黃風可以消失,那該多好啊!要根治黃風,需要草木。廣袤的高原放眼望去,如潮的山巒,樹木少得可憐。其實,古代這裡也曾是水草豐沛,綠樹成蔭。到了秦漢,由於人口增多,戰爭頻繁,人們過度開墾、採伐、放牧,嚴重破壞了天然植被,黃風便來了。為了生存,砍伐在我身邊繼續著。村上二百多畝的壩地裡,長滿了柳樹,小河流過樹林,吸引了眾多孩子們跑來耍水。為了種地,滿壩的樹被砍倒。那條小河也就乾涸了。
我念高中來到了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端的榆林。教學樓聳立在四周一片沙地的正在建設中的開發區。春季的下午最容易起風,有時候吃罷下午飯,同學們在校園裡剛翻開書準備閱讀,飛沙走礫像子彈一樣射過來,打在臉上的沙子抽得人生疼,我們趕快跑回教室。黃風很快淹沒了整個學校,教室裡必須開燈了。直到晚自習結束,黃風還在那兒等著我們,同學們相扶著急速跑回宿舍,許多個夜晚我們都是枕著黃風轟鳴聲入眠的。多少回在夢裡,我們看到了一片綠色的世界!
假期回家,村裡開始退耕還林。我格外的激動,一些人卻顯示出一種漠然,反問我:農民不種地喝西北風去?退耕還林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大部分村民在塬上,在峁上,在山腰,在溝渠,挖出了一個個樹坑,栽上小樹苗。成活的小樹苗一天天茁壯成長,枯苗被拔掉,然後栽上新苗。鄉親們領著林業補助款,空餘時間要不進城務工,要不做點小生意,要不開個養殖場。黃土地逐漸披上綠衣,農耕為主的各類傳統習俗慢慢淡出人們的生活!他們再也用不著黃風中耕種,看著老天的眼色苦等雨水。這時,我去了新疆石河子大學求學。石河子是座戈壁灘上的綠洲城市,被聯合國授予了人居環境改善良好範例獎。走在大街上,道路寬闊筆直,第一代兵團人栽下的樹大如車蓋,清枝搖曳,樹影婆娑,各處盛開的花朵鮮豔得像是劇烈燃燒的小火苗。整個城市除了大學附屬醫院是高層,其他建築物都藏在一片綠海當中。我不由得幻想,我的故鄉陝北,若是變成這樣該多好啊!畢業回到陝北,榆林開發區的母校躲進了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群,城市四周的防護林也掩蓋了沙漠。來到老家的山野中,楊樹、梨樹、果樹、杏樹蔚然成林。追逐歷史的歲月,山谷裡已不見風沙茫茫。親過我的小河旁,楊柳堆煙,綠草如茵。
今年春季,我正好有機會北上鄂爾多斯,南下關中,東渡黃河,西出銀川,走遍了黃土高原,處處青山綠水豔陽天。綠色從記憶中的一點點蔓延至眼前的一片片。隨著樹林綠浪的翻滾,花叢也像從這個山頭游到了那個山頭。再看那被樹林包圍的村莊,屋簷下乳燕初飛,棗樹梢麻雀嬉戲,柏樹林布穀鳥引吭高歌,一排大雁掠過柳樹群,驚起野鴿一片。是人們丟掉了鋤榔钁頭,將土地還給了樹木。樹木又收服了黃風,回贈人們一片賽江南的綠色風光。享受著城鎮化建設的紅利,人們開店,辦養殖場,合夥經營經濟林。人們在奔小康的路上,有了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為伴。千百年來,黃土高原“春無草以藉觴,夏無林以遁暑”的歷史已被改寫,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震驚的豐功偉績啊!
篇2:從黃土高原走出的女人花
一直愛好文字,一直喜歡和文字相濡以沫的生活。自從有了網路,有了文學網站的誕生,自己的身影就一直遊弋在現實文學和網路文學之間,不知疲倦地用手中的禿筆,一點點的描繪著自己的人生畫卷。
網路文學帶給我精神愉悅的同時,我也收穫了一份真誠的友情。而認識清純芳心就是我收穫的那一抹彩虹,她讓我的文學路上從此多了一位良師益友,我們的友情也在文學的土地上盎然盛開。
清純芳心原名段紅芳,她生於陝南秦嶺山脈的深處,那裡山清水秀,四季輪迴分明。一條丹江河將群山隔開,居住在南北兩山裡的人們樸實、善良,山清水秀的地方人傑地靈,孕育了許多才子佳人,清純芳心就是其中的一位。在陽光明媚、氤氳生香的黃土中,我彷彿看見一位知書達理、性情溫婉的知識女性面帶微笑地向我緩緩走來。
她自幼喜歡讀書,愛好寫作,無論是在年少還是現在,文字一直是她的精神伴侶。在她的文字中你可以看到一個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對愛情有著美好的嚮往;對友情惺惺相惜;對親情不離不棄的現代才女。芳心畢業以後就職於西安,在西安生活了七年,在結婚以後,才隨愛人去了蘭州,也就是在蘭州日子裡她才正式開始自己的專業寫作生涯。她的作品常見於蘭州晚報、甘肅文苑、白銀晚報、白銀週刊等。
古老的西安給予了她聰慧的靈氣和才情。她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都是在西安度過的。七年的工作經歷也讓她的寫作有了優秀的素材,《小屋裡的溫情》、《因為愛所以值》,《劉洋為我放風箏》三部作品都有著她那時候的影子。在到了蘭州以後,她的創作靈感就如火山爆發一樣在不停地沸騰,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其中有長篇兩部,分別是《母親的紅嫁衣》、《苦了哭了》。其中《母親的紅嫁衣》被讀者集團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以後,被納入甘肅省農家書屋文庫,不到半年的時間,芳心就加入了甘肅省作協。在2014年《母親的紅嫁衣》榮獲蘭州市第二屆文藝創作蘭山文學銅獎。
她還嘗試劇本的創作,作品有《我不幹了》、《有愛就幸福》、《拯救》、《懺悔》等。其中《我不幹了》、《有愛就是幸福》分別榮獲第三屆、第六屆“和諧蘭州杯”小戲小品徵稿大賽的優秀獎。
《遇見》記錄了她在虛擬的網路中卻收穫了一份真摯的友情,從這一點足以看出她的待人之道,文如其人,文品就是人品,而《三哥》、《父親·桑園》、《想讓父親知道的好日子》、《母親的“影子”飯》、《給母親洗腳》、《米兒的後背》這是六篇親情文章,字裡行間都凝聚著她對父母和兄弟姐妹們的愛。其中《給母親洗腳》一文中,有一段是這麼寫的:“我遠嫁他鄉,不能常守在母親的身邊盡孝,不能給母親晚年的生活提供物質上的享受,更不能給母親生活新增一點樂趣,這些都是我的愧疚。但讓我更愧疚的是,我不在母親的身邊,母親不瞭解我的生活,總是對我提心吊膽的,日日夜夜母親都在念叨我的一切——我的好、我的壞,都是母親全部的牽掛。”看到這一段時,我的淚奪眶而出,這是大多數女兒遠嫁他鄉的無奈和懺悔的心聲。我也是一個在外地的女兒,我有著和芳心一樣的心情,對母親、對父親有著深深的愧疚。雖然我們在物質上可以滿足父母,但是卻報答不了父母對我們的恩情。芳心的這幾句話雖然沒有華麗的動人語句,但是卻一下子讓讀者入了心,產生了共鳴,足見芳心的文字都是用心在寫,用情在說。
一直都覺得人在活到四十歲時,這個時候的寫作者就應該要為歷史負責任,為我們的後代負責任。人過了四十歲也就過了迷惑和衝動的年齡,也經歷過很多事情,所以思想和境界也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那麼就應該承擔時代給予的擔當,寫一些感悟人生、激勵人生的文字來引導我們的下一代,而不是寫一些風花雪月的文字來消耗時間、虛度歲月。芳心也正是以這種心態去寫作,從她後續發表的一些隨筆和賞析中就可以品味出她的思想內涵。如《感悟》一文中的經典語句:“幸福就是一種感覺,與他人真的無關,生活是一種態度,學會坦然、學會寬容、學會去愛;簡化自己的慾望,看淡得失,幸福就會多一些。” “誰也靠不住,包括自己的父母和金錢,因為父母總有一天會老去,金錢也會匱乏的時候。人從小就要學會獨立、自信和堅強,不要有依靠思想。”而在她的《人生感悟十部曲》中還有很多類似這兩段的經典哲理性的文字。如:第一小節人生如書裡的幾個小序“人生如書,不同的年齡段書寫著不同的載體;人生如書,不同的人格書寫出不同題材;人生如書,需要用心的去寫,去品讀。”其中第三小節裡的一段話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請不要拿你過去的輝煌說事,那只是一種愚蠢的行為,過去的永遠屬於記憶。你過去再輝煌,它也是你生命中的歷史。人只能擁有現在和未來,所以珍惜現在和未來,才是人應該做的。”
在這篇文章中,這樣的語言還有很多,讓你讀的同時,不禁會對照自己的行為,對照自己身邊的事物,你會發現,文章中的每一句、每個字都那麼輕易地就俘獲了你的心,擊中了你脆弱的地方,讓你的靈魂在那一瞬間驚醒。這就是芳心文字的魅力,也是她的人格魅力,我就是在她的文字中瞭解了她,讀懂了她。我看到她在文字的旅途中無盡的跋涉,包括她的無助,她的彷徨,但是這一切都沒有阻礙她追尋文學夢想的腳步。我看到了她的悲傷與喜悅,看到了她經歷的坎坷和磨難,但是最後也看見了她的堅強與陽光,這是我無比欣慰的。
在她的小說中,幾位主人公也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每一個人物都有著社會的縮影,都具有一定的教育。
她就是這樣,以一顆堅韌果敢的心,走出了黃土高原,行走在文字間,追逐著自己的夢想。用心描繪著家鄉的山水,家鄉的人,還有家鄉的情。為廣大讀者奉上最美的篇章。
她就是平凡的世界裡一朵不平凡的女人花,正應了《警世賢文》裡的那句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衷心祝願清純芳心家庭事業雙豐收,文學之路越走越寬廣,碩果累累。
篇3:黃土高原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四季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八百年還是一萬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日頭從坡上走過,照著我的窯洞,晒著我的胳膊,還有我的牛跟著我,不管過去了多少歲月,祖祖輩輩留下我,留下我一望無際的唱著歌,還有身邊這條黃河,哦哦哦哦哦”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首歌《黃土高坡》,在哪一個年代唱響了大江南北,讓大家記住了黃土高原,那高亢豪放的歌聲,昂揚的生命激情……一種別樣的西北民族風。我家住在黃土高坡,那裡曾經是整片的森林,遍地寶藏的文明發祥地,你看那黑色的金子,還有那發光的水。我家住在黃土高原,傳說那裡曾經是湖泊,隨著地動的變遷,才有了今世的模樣。我家住在黃土高原,住的是天然的窯洞,先人們應該是發現了他的冬暖夏涼。
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
歷史的變遷
讓湖泊成了現在的山
那片廣闊的森林
埋藏了他的祕密
讓風沙變得肆虐
讓水土變得流失......
***曾經的濫發濫墾,讓黃土高原變得千瘡百孔,變成了荒涼和沉寂的代名詞,隨著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的相繼持續,漸漸地由黃變綠,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我們還需要繼續發揚,如果我們發動群眾,倡議每年每一人至少要種植兩棵樹的話,這也是一個不小得促進。“保護環境就向保護我們的眼睛一樣”,綠化和美化我們的生活和居住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