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手足口病症狀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的文章,歡迎閱讀!

  

  手足口病輕症基本症狀

  潛伏期一般3-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個部位,出現數目不定的橢圓形或梭形水皰。

  輕症具體表現症狀

  1、發熱:發病初期,孩子會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的症狀,持續1~2天,體溫多在38度以上,並且出現丘疹或皰疹。***如有體溫持續不退,專家建議儘早就醫。***

  2、厭食:在口腔兩頰粘膜與脣內舌邊軟顎也散在有紅斑與皰疹。吃東西格外疼痛,患兒因而出現拒絕進食,流口水等症狀。

  3、 “四不像”:因為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脣牙齦皰疹,不像水痘所以有些人又稱它為“四不像”。而且臨床上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口腔潰瘍後會感疼痛***。

  4、個別患兒會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愈後良好,無後遺症。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重症現象

  少數患兒***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凶險***、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

  重症具體表現

  1、呼吸系統表現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脣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溼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症、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迴圈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血壓升高或下降。

  傳播途徑

  1、傳播方式

  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2、易感人群

  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佈極廣泛,沒有嚴格的地區性幼兒園和託兒所容易發生集體感染。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此病傳染性強,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 兒童手足口病的預防

  隔離患兒

  為避免傳染,患兒自發病起,應隔離一週以上。此外,預防”病從口入“,加強日常用具消毒和隔離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注意衛生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節,應注意幼兒的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玩具應勤清洗,並在陽光充足處晾晒後才可給小朋友玩弄。

  避開人群

  儘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交叉感染。預防手足口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晒衣被”這15字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