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鍛鍊需要注意的問題

  秋高氣爽正是運動鍛鍊的好時候,但是秋季一般人體會僵硬,那秋季運動鍛鍊有什麼注意事項呢?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秋季鍛鍊的注意事項

  1、慢跑的節奏儘可能維持不變,儘量鼻子吸氣,用嘴去呼氣,動作看著簡單,但要保證姿勢正確,每次運動最好不超過15分鐘,中間伴有走的過程最好。

  2、秋天雖然適宜鍛鍊,但是並不適合運動量過大的鍛鍊,出汗過多容易感冒,比較適合平緩,運動量不大的體能鍛鍊。

  3、千萬不能一起床就穿著單衣到戶外去活動,而要給身體一個適應的時間。尤其是老人,在早晨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因為老年人椎間盤松弛,突然由臥位變為立位可能會發生扭傷腰背部的現象,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的老人起床更要小心,可以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關節,稍休息一會兒再下床。

  4、秋季空氣中溼度減少,容易引起咽喉乾燥、口舌少津、嘴脣乾裂、鼻子出血、大便乾燥等症狀。再加上運動時喪失的水分會加重人體缺乏水分的反應,所以,運動後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梨、蘋果、乳類、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或是平時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湯等食物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5、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鍛鍊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鍛鍊反而成了一種傷害。

  6、每次運動要注意運動的方法,除了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外,運動的幅度、強度都要重視,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

  7、秋天是一個人體的精氣都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8、鍛鍊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鍊後感到輕鬆舒適,這就是效果好的標準。如果鍛鍊後十分疲勞,休息後仍然身體不適、頭痛、頭昏、胸悶、心悸、食量減少,那麼運動量可能過大了,下一次運動時一定要減少運動量。

  9、晨起鍛鍊不能空腹,因為運動時身體會消耗大量的能量,經過一夜的消化和新陳代謝,前一天晚上吃的東西已經消化殆盡,身體中基本沒有可供消耗的能量了,如果還在腹中空空、飢腸轆轆時鍛鍊,很容易發生低血糖。

  秋季運動三大常識

  1、以有氧運動為主

  秋季天氣慢慢轉冷,爆出性的無氧運動輕易引起身體不適,甚至造成運動損害,所以,健身時一定要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熱量消耗較大的有氧運動。在詳細專案上,可根據年齡差異而有所不同:年青人,可以安排跑步等高衝擊有氧運動,這樣可消耗更多熱量;中年人可安排快走、慢跑、爬樓梯等低衝擊有氧運動;老年人可安排散步、瑜伽、太極拳等專案。

  2、心情低落時不鍛鍊

  入秋後,氣溫變化不定容易給人的心理及生理帶來一定影響。部分人常莫名地感到苦悶傷感、疲勞易怒、精力衰退。專家提醒,情緒低落、萎靡不振時進行健身,輕則加重器官的負擔,重則損害機體的功能,所以鍛鍊時最好在精神飽滿的時候進行。

  3、晨跑鍛鍊不宜路邊

  秋天在林陰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氣有利於人體健康。但是現在在城市中,車水馬龍的馬路越來越多,不少人為了省事,就在馬路邊慢跑來鍛鍊,其實這是很不健康的。因為秋季氣候乾燥,灰土容易飛揚起來,使空氣受到汙染,在馬路邊跑步,肺活量增加,會吸入更多的灰塵和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無形中增加了對身體的損害。所以晨跑和鍛鍊最好選擇在公園等安靜又幹淨的地方進行,而不宜在馬路邊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