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教育孩子的十句話

  父母對孩子常說的話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好媽媽教育孩子的10句話

  1.情緒會傳染,情緒失控的媽媽往往會教出情緒化的孩子!

  2.孩子很多淘氣的行為只是出於好奇,媽媽在發火之前先做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3.媽媽在吼叫之前,一定要先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

  4.當媽媽發現孩子犯錯誤時,告訴自己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要允許他在試錯中成長。

  5.孩子不小心犯錯,一定要告訴他什麼是對的,怎樣才能做對,而不是吼叫他。

  6.媽媽要關注孩子的優點,放下身段向他請教,而不是總針對他的缺點吼叫他。

  7.養育孩子很是費心勞神,但媽媽應該接納孩子,感恩他的到來,尊重他的成長,而不是嫌他麻煩,甚至有事沒事就拿孩子出氣、吼叫他!

  8.吼叫或者強制孩子學習不如給他做個好榜樣——成為一個愛學習、愛讀書的媽媽!

  9.讓孩子充滿幸福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給他一個幸福的家庭,媽媽、爸爸不相互吼叫,更不以吼叫孩子來嚇唬或懲戒彼此。

  10.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一致,才不會吵架吼叫,才能能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而不是學會鑽空子。

  父母教育孩子要常說“十句話”

  1、常說類似“爸爸、媽媽很愛你,你是個好孩子”的話。

  作用:孩子不能缺少愛,特別是來自家長的愛。常說這句話,可以讓孩子時刻感覺到來自家長的愛,家長就象一座大山一樣給他們力量,使孩子有一種安全感和幸福感。

  2、常說類似“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的話。

  作用:可以在孩子的內心深處打上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的烙印,讓孩子建立起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的認知,促使孩子自覺的去尋找到學習的快樂,學中樂,樂中學。

  3、常說類似“我相信你一定能獨立完成”的話。

  作用:鼓勵、堅定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獨立學習、做事的能力和責任心。

  4、常說類似“你做的很好,你行,繼續保持,我相信你”的話。

  作用:鼓勵、強化正面認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上進心。

  5、常說類似“你很聰明,我為你高興”的話。

  作用:運用暗示和反覆確認的方法,暗示孩子是聰明的,反覆確認你很聰明,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行,是鼓勵的一種形式。有資料報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在相同的條件下,同樣的兩盆花A和B,人們經常對A花說你很漂亮,我很喜歡你。對B花說你很醜,我不喜歡你。三個月後,A花長勢茂盛,花開的豔麗。而B花則枯萎死掉了。暗示對植物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對有思想、有意識的人的影響就更大了。

  6、常說類似“我喜歡你這樣做”的話。

  作用:正面確認。當孩子做對一件事情時,用這句話鼓勵他們,就會為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標準,他們就會按著這個標準,照著這個樣板去做事情。

  7、常說類似“爸爸、媽媽尊重你的選擇,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你的每一次努力家長都看在眼裡”的話。

  作用:充分肯定,培養孩子自尊心、自信心。

  8、常說類似“你已經長大了,你的問題你自己來決定,你的時間你自己安排”的話。

  作用:首先是尊重孩子的良好表現。其次是用暗示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暗示孩子你已經是大人了,已經具備了對事物做出合理判斷、合理選擇的能力,有能力來決定自己的事情,增強孩子的自主性,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上進心。比如,孩子問你他是否可以看電視,你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回答,孩子的心中就會引發“我是否該看、看多長時間的”的思考,就會主動承擔起決定自己行動的責任。

  9、常說類似“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的話。

  作用:可以使孩子認識到人人身上有優點,鼓勵孩子學習他人的優點,建立起學習他人優點的好習慣,培養孩子虛心學習、虛心做人的態度。

  10、要說類似“對不起,是我錯怪你了”的話。

  作用:當家長錯怪了孩子時,不要回避,錯了就是錯了,不要不好意思承認錯誤。家長向孩子承認錯誤,不但不會有損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會使你高大起來,併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孩子最討厭爸媽的十句話

  1.我們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發展當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種喪失自我的表現。這種家長往往得過且過,患得患失。自我喪失感雖然是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並不是一種健康的心裡,這種心裡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2.“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或許這是家長們最常說的一句話了,而恰恰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這種比較對孩子價值觀確立是一種極大的干擾,對於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也是一種破壞。

  3.“沒時間管你,不掙錢怎麼過日子啊?”

  名人言:“沒有時間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抽時間和孩子相處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4.“寶寶,爸爸不聽話,打他。”

  經常見到一些父母把孩子當玩具或者寵物,為了好玩,開這樣或那樣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時候是不辨是非的,什麼行為得到鼓勵和刺激,什麼行為就得到強化。父母不應該隨便利用孩子開玩笑,在這些無聊的玩笑中,孩子會養成不良的習慣,滋生不良的價值取向。

  5.“進了前三名,媽媽給你買……!”

  物質獎勵看似是一種增強孩子動力的保障,其實弊大於利。孩子學習不是為家長學的,考砸了懲罰,考好了獎勵,破壞了孩子對知識的正常理解,也助長了孩子的功利心。

  6.“沒有原因,我說不行就不行!”

  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於家長頭腦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觀念。這不僅會導致親子關係對立,更會破壞和妨礙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識成長,缺乏協商能力,甚至還會滋生暴力傾向。

  7.“你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吧,誰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這樣說的時候,並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舊錯從犯,這會讓孩子覺得委屈。此類方法前兩次用或許會讓孩子感到愧疚,但是用多了就會引起逆反,索性將錯就錯。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樣就怎樣!”

  因為孩子是自己養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把願望強加於孩子,任由情緒隨意發洩,無視孩子的個人意願。會讓孩子心生怨意,久而久之形成孩子與家長關係緊張或滋生叛逆。

  9.“你怎麼這麼笨?”

  反覆的言詞否定,無異於毀滅孩子的自信,讓孩子自我否定並且在面對同一件事時越來越恐懼。

  10.“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你要爸爸還是要媽媽?”

  如果是真離婚另當別論,如果僅僅是個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會因此產生恐懼心理,他一定會想爸爸媽媽為什麼要離婚?他們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會考慮自己會跟誰,但結果更遭,因為他發現跟誰都很痛苦。如此周而復始地焦慮不安,很可能形成抑鬱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