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的教師隨筆
怎樣寫一篇足夠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XXX,歡迎閱讀!
篇一
我是個性情溫和的老好人,小時候父母工作忙,經常把我寄養在鄰居家。那是一對慈祥善良的老夫妻,她們的孫女小悠姐姐和我是一個學校,所以爺爺總是一手拉著姐姐一手拉著我,把我先接回他們家吃飯。記憶裡那段經歷全是溫馨,小屋裡總是迴盪著小姐倆的歡聲笑語,奶奶包的韭菜餃子特別香,爺爺的手又大又暖。
直到很多年以後,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位老鄰居,她一下子認出了我,熱心地拉著我寒暄。最後她顫抖地摸著我的臉心疼的說:“我可憐的孩子,那時候,你真苦。”
這句話就像是開啟記憶大門的金鑰暗語。“轟”的一聲,我被人推進了一條狹仄幽長滿是飛塵的密道,我遲疑地進去,越走越黑,越走越害怕。突然我聽見深處傳來小孩淒厲的哭喊和求救,她顫抖驚恐的聲音一直在耳邊縈繞。我焦急地四下尋找,終於看到了小小的我蜷縮在走廊的一角,被人高馬大的小悠姐姐用力地踢打撕咬。那個我只知道哭只知道求饒,可我越哭她就越興奮,打得越起勁。
我呆呆地愣在那裡,腦子裡一片空白。原來我的童年是這樣的,而我自己竟然全然忘記。
後來我搬了家,轉了學,可我依然被欺負。孩子是最敏感聰慧的,他們總能從茫茫人海中追蹤到我眼裡閃過的卑微和怯懦,他們看透了我對強權的恐懼有多刻骨銘心。我就像被貼了標籤一樣始終遊走在人群的邊緣。
長大以後,成人的世界裡少有赤裸直接的碾軋,我們微笑友好,互不干涉。可我還是在一種慣性下擔驚受怕,總是無條件地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害怕看到別人的不滿和失望,到後來就變成了大家眼裡最不起眼最不在意的便利貼女孩。
我從來不知道我變成這樣的原因,我以為是天生軟弱,是命中註定。直到這位鄰居的出現,才讓我想起了我潛意識裡一直故意遺忘的那些黑暗歲月。我不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把所有痛苦和難堪整理打包,丟到記憶最深的黑洞裡,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生活。
和我有著相同經歷的還有作家柏邦妮,記得《奇葩說》有一期辯論小朋友被欺負是打回去還是告老師,其中邦妮講了自己的一段經歷,她含著眼淚說到自己也曾經選擇性地遺忘了在體育課上被男同學欺負的片段,從此之後她驚訝地發現,自己做任何體育鍛煉,都會感到恥辱和羞愧。
我查了很多資料,醫學上稱對於一些極度痛苦的回憶,如果每次想起都會給精神和肉體帶來折磨,大腦和機體就會對此做出干擾,以免再次產生相同的感受,心理學稱這種現象叫選擇性失憶。
我終於明白長時間以來,我那麼卑微地討好每個人的原因,因為我怕再被欺負,我怕噩夢重演,童年的記憶雖然被我刻意的忽略,但那個屈辱的陰影一直如影隨形片刻不離。
我相信有不少人也和我一樣,我們不知道自己性格里的某些偏執源於哪裡,在成人的世界裡我們常能看到許多身體完整性格殘缺的人,因為他們把碎片留在了自己的童年。
我們見過一些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暴戾者,因為他們的童年就是在父母無休止的打鬥中度過的,所以他們也會認為辱罵和毆打是正常有效的溝通方式;
我們也見過一些離譜的完美主義者,原來他們從小便不在父母身邊,自認為只有不斷努力不斷進步,才能重新得到父母的關注與疼愛。
還有那些不善言辭的沉默者,常常是親屬代養或寄人籬下,他們生怕別人不開心,不敢表露自己真實的意願和主張。
還有極度缺失安全感的人、過於焦慮自卑的人、刻薄自私貪婪的人... ...
所有不完美的性格都帶著深深的童年烙印。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將兒時的行為模式帶入成年,並在長大成人後一意孤行地反覆重演。
可惜的是,我和邦妮都錯過了解決問題最佳的時機。我們沒有選擇和親人朋友傾訴,緩解壓力尋求幫助,也沒有及時換個環境轉移情緒。我們繼續在痛苦中踽踽獨行,熬到大腦和機體忍不住出手,為我們抹去了所有難堪的記憶。
如果此刻,這篇文章也讓你想到了自己不幸的童年,請讓我們都努力釋然。有多少人的童年是完美無暇的呢?這裡並不是讓你把自己所有的缺點都歸結到原生家庭的影響,而是希望遇到問題,不要像我一樣掩蓋和逃避,更不要被回憶壓倒,被過去拖累。正視傷痛,才能醫治傷痛。
無論此刻我們多麼步履蹣跚,請一定向光明走去。因為,每個人的命運都在自己的腳下。人生並不僅僅取決於你遇到什麼人,更重要的是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篇二
很多大人根本不懂得什麼是跟小朋友聊天,他們跟小孩之間的對話永遠都是:“功課寫完了沒?”“琴練了沒?”“考幾分?”到底用什麼魔法,可以讓孩子願意向我訴說?其實這些小技巧一點兒也不困難,你也可以做得到!
一、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而且不妨從細節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隻會簡單回答:“還好。”“沒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
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麼?”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啊!什麼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 ...”你就可以藉機瞭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
以前孩子剛上學時,我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由一些生活小事開啟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二、從別人的事談起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瞭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女兒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接著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
只要你這麼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後面的話很容易就嚥了回去。
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課很無聊啊,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因為我本來以為自然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裡上課!無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瞭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四、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沒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比如,孩子說:“媽,xxx今天打我。”
“喔,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准我拿。”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是採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麼肯定話題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後一定是緊閉雙脣,不再多說一句。此時不妨繼續詢問:“喔,那你心裡有沒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的話怎麼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係,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氣啊!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五、注意肢體語言
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儘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通常如果我這樣做,兒子一定會抗議:“媽媽,你都沒有在專心聽!”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篇三
很多大人根本不懂得什麼是跟小朋友聊天,他們跟小孩之間的對話永遠都是:“功課寫完了沒?”“琴練了沒?”“考幾分?”到底用什麼魔法,可以讓孩子願意向我訴說?其實這些小技巧一點兒也不困難,你也可以做得到!
一、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而且不妨從細節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隻會簡單回答:“還好。”“沒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
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麼?”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啊!什麼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 ...”你就可以藉機瞭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
以前孩子剛上學時,我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由一些生活小事開啟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二、從別人的事談起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瞭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女兒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接著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
只要你這麼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後面的話很容易就嚥了回去。
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課很無聊啊,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因為我本來以為自然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裡上課!無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瞭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四、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沒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比如,孩子說:“媽,xxx今天打我。”
“喔,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准我拿。”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是採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麼肯定話題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後一定是緊閉雙脣,不再多說一句。此時不妨繼續詢問:“喔,那你心裡有沒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的話怎麼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係,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氣啊!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五、注意肢體語言
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儘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通常如果我這樣做,兒子一定會抗議:“媽媽,你都沒有在專心聽!”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