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精神病早期症狀可以從其行為、情緒、性格上進行判斷,因為早期症狀很不明顯,往往會被人們忽略。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精神病的症狀表現,希望能幫到你。
精神病的症狀表現
1、情感紊亂:情感變得冷漠起來,對親人漠不關心,對周圍事情不感興趣,脾氣開始變得暴躁起來,經常會為一些小事而亂髮脾氣;會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2、性格突變:原本活潑開朗、熱情好客的人,突然變得對人冷淡,與人疏遠、孤僻不合群,生活懶散,不守紀律。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了往日的激情。
3、行為詭異:行為舉止開始變得詭異起來。喜歡發呆、獨來獨往,精神病的前期症狀導致患者很難與別人交流。
4、敏感多疑:對任何事都敏感起來,把周圍的一切都附加在自己身上。以為別人都在議論他;不吃、不喝,認為有人想要加害於他;有時甚至會出現幻視、幻覺的症狀。
5、睡眠障礙:逐漸或突然變得入睡困難、即使入睡也易驚醒或睡眠不深,徹夜失眠多夢或睡眠過多。這是精神病的前期症狀之一。
6、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持續和令人苦惱的腦力易疲勞***如感到沒有精神、自感腦子遲鈍、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差、好遺忘,丟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
誘發精神病的原因
一、消極的思維方式:心理正常的人有時也會,遭遇現實的挫折和矛盾,但是他們不會誇大問題的,消極後果,而是去積極地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和矛盾,或用一些有益的活動去調整身心,這樣就有利於他們從矛盾和,焦慮狀態迅速走出來。
二、社會因素:處在個人與社會的交叉點,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交往中,出現的不適應現象,可引起強迫症狀的產生。學習緊張,同學關係、部分社會關係不和諧等,可使患者長期感到不安,最後誘發強迫症的出現,症狀的內容與患者面臨的,心理社會因素內容有一定聯絡。
三、社會的偏見也是一個造成精神病的病因,曾經得過精神疾病的人,社會輿論的環境並不寬鬆,輿論的貶低會促使其舊病復發。
四、心理因素:從哲學上說,客觀世界充滿矛盾,這便是我們誰也不能免於,心理衝突的總根源。健康人不是沒有心理衝突,而是敢於正視它,想方設法去處理解決它,不是迴避矛盾,而是迎著困難上,在痛苦中有所作為,在化解矛盾中前進。
以上內容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什麼是誘發精神病的原因”這個問題,誘發精神病的原因出現之後患者在生活中稍微出現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會讓他們煩躁不安,所以說精神病會帶來嚴重危害,重視積極對精神病進行治療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
如何預防精神病
一、端正治療觀念,應激勵減少患者以及家屬的不良就醫行為和錯誤認識。很多患者因急於治療就盲目就醫、濫用藥物及不治療等方式,均可加重病勢。糾正某些不正確的就醫行為,提高認知水平,選擇正確的就醫途徑,聽從有利病體康復的忠告及正確的預後指導等,有利病情控制和避免病情嚴重。
二、正確對待遺傳因素,精神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雖然同一家族成員不一定都發病,但由於有了易患傾向,增大了發病的可能性。所以,精神病患者應選擇精神健康的患者或沒有家族遺傳史的作為伴侶,如果一方或雙方同時患有精神疾病,儘量避免生育,及時治療精神病,然後再做考慮。
三、保持良好心態,對於精神病患者應該保持良好穩定的心態,消除精神緊張,樹立與疾病作鬥爭的決心和信心,增強健康觀念,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整體素質和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和提高心理社會應激能力,這些對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有益。
四、避免誤診誤治,減少延誤診治因素影響早認識和早診治能控制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防止病情繼續發展,防止過早出現精神殘疾及社會功能的低下,因此家屬不能只關注臨床症狀的改善,而要從病因病根上入手,堅持規範化治療和複診,從根本上解除發病的困擾,消除致病因素,去掉病根,這是一勞永逸的作法。推薦閱讀>>精神病怎麼治療
五、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的防止精神病的復發不良嗜好及飲食因素影響實踐證明,吸菸、酗酒等與精神病密切相關,患者應戒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於此同時,應應該避免辛熱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辣醬、洋蔥、胡椒粉、咖啡、濃茶等,此類食品多性熱,屬陽,進入人體後易助熱生溼,加重病情,所以應該少食。
六、堅持用藥,堅持用藥的重要性想必大家心裡有一定的瞭解。精神病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精神病症狀,很多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復發是因為自行停藥而引起的。因此患者一定要堅持用藥,如果精神病症狀消失,且一段時間沒有復發的話可以向醫生諮詢,切勿盲目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