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為什麼要爬山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即將來臨,你知道重陽節要爬山原因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重陽節要爬山原因,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要爬山原因
重陽之所以要登高,據魏文帝《與鍾繇書》說是:“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是以重陽含有長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會”的說法。
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這也有一種說法。因為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這種稅法不免牽強附會,然而,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重陽節故事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恆景歷經艱險,終於在一座古山裡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為他不辭勞苦、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密傳授降妖劍術。恆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祕訣,讓恆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淒厲地吼叫,瘟魔衝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恆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重陽節的習俗
農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熱鬧非凡。
登高
在古代,民間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寫的登高詩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為有名: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所謂登高,也沒有統一的規定,不過是登高山,登高塔,舉目遠望,欣賞風景。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兒女的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陽糕的製作古人比較講究,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有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小紅紙旗,點蠟燭燈。意欲用“點燈”、“吃糕”來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及飲菊花酒
重陽節恰逢金秋時節,菊花盛開,相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貌似陶淵明。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菊花品種繁多,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重陽賞菊之習尤為盛行,但已不限於九月九日了。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所以不少婦女、兒童將茱萸佩帶於臂,或插在頭上。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還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已經如此,歷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陽節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