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養生的祕訣

  人到了老年後身體的各個機能都在逐漸的下降,那麼,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大便通暢

  每天早晨排一次大便,從醫學角度看,老人每天定時大便有助於排洩體內廢物,使自己免受毒素荼毒,這便起到了保健效果。宜多進食新鮮蔬菜、水果和多纖維素食品,能使大便通暢。切記不要隨意採用瀉藥。

  2.體重適宜

  肥胖的最大危害是它會帶來許多老年性疾病,容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痛風、膽石症和胰腺炎等病。另外,老年人體重超重還會增加脊柱和關節的負擔;容易發生背痛、關節炎和關節變形等,所以老年人要避免老來“發福”,最理想的辦法是控制飲食和體育鍛煉。

  3.堅持梳頭

  許多老年人頭髮日漸稀少甚至成了光腦袋,便不再梳頭。其實,梳頭中蘊涵著重要的養生意義。首先,梳頭是保護頭髮的好方法。反覆梳頭可產生生物電感應,刺激頭皮末梢神經和毛細血管,促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從而減輕脫髮,促生新發。同時,梳頭也是促進大腦運動的好方法,能夠收到健腦安神的意外效果。

  4.定時喝水

  醫學研究證明,水在維持生命活動正常運轉以及防疾療病方面的作用,絲毫不遜於蛋白質等營養要素,飲水量不足使許多人的神經肌肉狀態不佳,肝與腎的功能降低,毒性物質增多而成為疾病的溫床。尤其是老年人,口渴感變得遲鈍,等到口渴感出現時,體內缺水已相當嚴重,此時補水難免有“亡羊補牢”之憾,身體已經遭受的損失無法補救。

  5.調養精神

  研究證明,失落、孤獨、氣怒、悲觀等不良情緒長期刺激個人,將導致其食慾減退、睡眠不好、免疫機能下降、老年性疾病加重,尤其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一定要保持心態平衡,情緒穩定,待人接物應豁達大度,說話行事要光明磊落,想得開,少生氣。

  6.動靜結合

  老年人退、離休後,應每天堅持戶外運動。但運動量要適度,不宜太劇烈,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為好。同時,亦要有靜坐靜臥的時間,特別是在疲勞後,更應安靜休息。家務勞動可以說是一種運動與靜養、腦力與體力相結合的最佳形式。家務勞動的內容豐富、機動靈活、可提可放、可輕可重,不同情況的老年人都可運用。

  7.勤洗下身

  人到老年,不少男人性事也“退休”了,也就有意無意地淡忘了這件事。對此,醫生提醒老年男子:勤洗下身還有自我保護的作用,務必善始善終。男性生殖器,特別是包皮中皮脂腺分泌旺盛,如果不經常清洗,會使分泌物大量積存在包皮下,形成豆腐渣樣的包皮垢,引起包皮炎還在其次,如果誘發了尿路感染甚至陰莖癌,那可就是關乎生命的大事了。

  8.堅持刷牙

  許多老年人認為沒了牙,刷牙也就成畫蛇添足之舉了。其實不然,刷牙不僅限於保持牙齒衛生,預防蛀牙,對整個口腔乃至鄰近器官都有保健作用。刷牙還可防止老年性肺炎的偷襲,奧妙在於刷牙時牙刷刺激牙齦、牙槽,引起興奮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可使吞嚥反射和咳嗽反射功能增強,防止口腔中的異物錯吸入呼吸道而誘發吸入性肺炎。

  有助於長壽的飲食習慣

  1、每餐之前喝兩杯水。

  控制體重,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場“持久戰”。不久前,研究人員發現,飯前喝兩小杯水能減少飢餓感和食物攝入量,比節食減肥的效果更明顯。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布倫達.戴維說:“喝水是控制體重的一種最簡單、廉價的方法。”餐前飲水的人一天能少攝入近300卡熱量。美國格拉斯哥大學肥胖專家邁克?裡恩教授也指出,除喝水外,餐前吃水果、蔬菜和麥片粥,同樣含熱量少,還有助於增進飽腹感。

  2、複合維生素飯後吃。

  生活中吃得精細,會損失大量B族維生素;蔬菜過度浸泡,會泡掉大量水溶性維生素;食品放置時間過長,或油煎、烘烤等烹飪方式都可能減少維生素含量。這時,補充複合維生素就像上了一道“保險”,而且最好飯後吃。葉酸、維生素B、C等水溶性維生素如果飯前空腹吃,很快通過胃進入小腸被吸收,還沒完全被人體利用就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溶於脂肪類食物中才能被吸收,如空腹服用,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

  3、生吃洋蔥防心臟病。

  很多人吃菜時會小心翼翼地把洋蔥挑出來,這就大錯特錯了。美國哈佛醫學院心臟科教授克多?格爾威治博士指出,洋蔥含有大量保護心臟的類黃酮,每天生吃半個,或喝等量的洋蔥汁,可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好膽固醇”。

  4、用涼開水泡紅茶。

  與青菜或胡蘿蔔相比,紅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可以有效幫你抵抗皺紋和癌症的侵擾。日本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喝兩杯以上紅茶的人,遭遇流感病毒侵襲的機率要比不喝的人少30%。用熱水泡茶會比冷水泡茶釋放出更多的咖啡因與單寧,導致週期性頭痛、失眠等症狀,而用涼開水泡茶可使其中的有益物質在不被破壞的情況下,慢慢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