鐳射雕刻圖案
雕刻在中國的各個地方由於地方特色不同,也有一些不同的雕刻成為地方特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黃楊木雕
浙江是中國黃楊木雕的傳統產區,主要分佈在樂清縣,已有約150年的歷史。它起源於民間鬧元宵時盛行的“龍燈會”,是在木雕龍燈骨架上裝飾木雕小佛像。到了清末著名黃楊木雕藝術家朱子常經過創新,使黃楊木雕從民間龍燈的附屬裝飾發展成藝術欣賞品。
黃楊木生長緩慢,有“千年矮”之稱,它質地堅細,色黃而溫潤,很像象牙,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色澤就會慢慢變深,古樸而美觀。它以小型、精巧、細膩為特色,在表現技法上除了圓雕、鏤雕、深淺浮雕外,還有鑲嵌等手法。
浙江黃楊木雕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不僅反映現實生活,反映社會主義時代的風貌,而且還有歷史題材、民間故事,湧現出不少優秀的作品。著名藝人王鳳之作品“蘇武牧羊”講的是,公元前100年匈奴被打敗後,一方面假惺惺地派使者求和,又另一方面等待再度進犯中原的時機。為了答覆匈奴的表示,漢武帝派中郎蘇武拿著旌節出使匈奴。匈奴的首領單于用盡了威脅利誘想勸蘇武背叛朝廷,投降匈奴。但他寧死不屈,單于惱羞成怒,把他流放到北海去放羊。蘇武歷盡了無數的磨難,到公元前85年,才被漢朝的使者救出來。他出使時才40歲,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回到長安那天,百姓們都出來迎接他,瞧著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手中仍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感動的,都說他是一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易縣石雕***易水硯***
易水硯又稱易水古硯,是漢族傳統名硯。產於河北易州***今易縣***,故名。相傳始於唐代。硯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種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點綴有碧色、黃色斑紋,石質細膩,柔堅適中,色澤鮮明。雕山的硯臺精美古樸,保潮耐固,易於發墨,宜書宜畫,書寫流利。易硯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藝人因材施藝,精心設計,巧用硯石,刀法精湛。千百年來,易硯以其悠久的歷史、天賦的優等石料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名揚天下,在中國博深精美的硯文化藝術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易水硯”是易硯的傑出代表和當家品牌。
易水硯石料是名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質優良,堪比端歙。石料上往往點綴著天然的黃色、白色、綠色等顏色的斑點、紋理,質地細密柔膩,堅韌皆備,硬度適中,渾然天成。所制硯臺發墨快,不傷毫,墨汁流潤而不易蒸發,具備了發墨、貯墨、潤筆、勵毫的優良特性。正如《易州志》記載:“石質不亞端溪”。“硯石有紫、綠白諸色,質細而硬,為硯頗佳”。
易水硯因取石於易水河畔的鐘南山的古黃伯陽洞而得名,而易水之名,則源於約5000年前居住在河兩岸的商族有易氏部落。《山海經·大荒東經》:"王亥託於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殺王亥,取僕牛"。"僕"字即"卜",意為占卜。古時占卜用龜甲和牛胛骨作工具,上面刻上文字叫"甲骨文",殷商民族和有易氏部落善占卜,用於占卜用的牛叫僕牛。由此可見,有易氏之易字應源於《易經》的易字。易水河靜水流深,水質清澈,與兩岸之秀山合抱有情,"萬年龍虎抱,夜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的"風水寶地"清西陵就建於易水河北岸的雲蒙山下,故知,易水硯產於易水河畔,從"根"上便秉承了天地之靈氣,作為吉祥用品及風水鎮物更是平添了一份神力。
易水硯的雕刻師使用鑽、刀、鏟、鋸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構圖,根據硯璞石質,去粗存精,因材施技,採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鏤雕、陰陽雕等技法制作完成。易水硯硯石生有天然石眼或石膽,對巧妙利用天然石眼、石膽,活靈活現地表現花鳥魚蟲、自然風物、亭臺樓閣和歷史人物等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易水硯設計也就成為表達藝術靈性的重要環節,成為化腐朽為神奇、給予厚重的石料以鮮活生命和靈魂的偉大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