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熙書法作品

  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陽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緝,號俟園,晚年自號農髯。中國傑出的書法家、畫家、教育家,海派書畫領軍人物。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曾熙書法成就

  曾熙為中國近代著名書畫家。其書法造詣很深,篆、隸、八分、真、行,各體皆精。晚期作品更是方圓兼備,寓剛於柔,用筆藏轉,婉暢多姿,被學者尊為"農髯體"。晚年兼學繪畫,倡書畫同源之說,常取草篆行狎的筆意作畫。與明末清初僧石濤、石溪、八大山人同一格調。晚年所作潑墨山水和墨梅,尤妙絕一時。

  曾熙專攻詩經、戴氏禮、公羊左氏春秋。主講石鼓書院,繼名儒王湘綺之後親授 春秋公羊學說,闡釋春秋大義,蔚為盛事。王闓運***1833-1916年***,號湘綺,原籍湘潭,生於長沙。王闓運之學兼包九流而歸於經學,宗"春秋公羊"之說,被譽為"一代經師";詩文亦稱天下第一,門生弟子遍佈天下。其著作非常豐富,有《春秋公羊何氏箋》、《古今文尚書箋》、《湘軍志》、《湘綺樓日記》、《湘綺樓詩文集》等數十種。

  《史記·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詩經。召南·甘棠》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曾熙教授學說重學以致用,療國傷民疾。

  曾熙為詩文大家,文風古支撲茂,直追漢魏。著述頗豐。惜經年戰亂,蕩然無存,只留書名7種數十卷。

  時人認為曾熙書法有漢晉風骨,譽為"今之蔡中郎"。其八分、真書、行書片紙隻字,人爭寶之。其八分直追中郎,幾欲過之。 曾熙能詩工書善畫,意境渾成,骨氣奇高,晚年喜作潑墨山水和墨梅,尤妙絕一時。

  曾熙雖主要研習北碑,但也不自囿門戶,沈曾植稱其"溝通南北、融會方圓",即是指他在風格上持靈活汲收態度。但作書嚴謹,一絲不苟,似有書之功而乏其氣。在民初時期,為人作大頁小篁、墓銘屏條皆工麗可喜,故廣為受人歡迎。

  曾熙在藝術追求上較近於康有為,他邢以魏碑和六朝墓誌為書法正宗,沈曾植本來在風格意識上也相去不遠,但沈氏開拓性強、視點也高,故爾位置也截然超越於他之上。曾熙可說是守成者,而且準確地說,是僅以清代碑學傳統為尚的守成者。

  1919年曾熙收張大千為門生,據張母生張時夢意給張取名爰,號季爰,潛心教授。中途張因未婚妻病逝,萬念俱灰,到寧波皈依佛門。曾熙細心開導,帶到黃山看枕石雲煙。張後來說一生受益最深的恩師,只有農髯先生。1930年曾熙病逝上海,張大千扶柩至恩師家鄉,在墓傍築廬,守孝一個月,盡孝子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