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羲之書法字型古詩詞作品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統稱,它有獨特的文學魅力,對我國文學的影響甚大。現如今,許多人通過集王羲之的書法字型將古詩詞創作成書法作品,這些作品非常有吸引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集王羲之書法字型古詩詞圖片

  比擬。劉勰在《 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前者如 徐志摩的《 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 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裡盪漾。把“雲彩”“金柳”都當做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 洛夫的《 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集王羲之字型古詩詞作品

  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裡的“ 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 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 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