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規拍夜景方法介紹

  如果你也是一個攝影愛好者,更有一顆追逐繁星的心的話,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加拿大國家地理攝影賽一等獎獲得者告訴你自然風光的夜景怎麼拍。下面是網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打破常規拍夜景方法的內容,希望對你在攝影探索道路上有幫助。

  夜晚的光線從風光攝影的角度來看是變化最多的,而且處理起來也是難度最大。相較於白天,這個時間段光亮不足,不單是對焦成問題,偏色,銳度,曝光等等的控制都要困難很多。我將這個時間段的光線總結為以下的幾種情況,每種情況的處理手法各不相同,分別是:日落後一個小時內的光線,入夜後滿月的光線,入夜後半月的光線,入夜後新月的光線,讓我們接下來仔細研究一下它們的應用。

  日落後一個小時內的光線又稱作暮光,這和日出前一個小時的光線類似,只不過變化的趨勢不同。在這個時間段,太陽已經完全處於地平線以下,但天空還有微亮,這在很多文學作品中被比喻作魚肚白,實際上這個時候的亮光是由太陽的餘暉在高空大氣反光造成的,所以相較一天中其他時段強度最弱,也是光比和對比度最小的,所以說暮光給攝影師製造了一個很好的光線環境,在這個時間段,基本上可以單張出片而無須進行復雜的曝光合並。而這個時間段由於還沒有入夜,太陽的餘暉比月光要亮,所以月亮的圓缺也對拍攝造成不了什麼影響。那麼在暮光這個時間段我們主要拍攝哪些主題且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我將它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當日落的紅光還微微在地平線泛起時,這個時候拍攝淡淡的紅藍調子的風光最好。

  從圖一大家可以看出,天空的色彩已不如正當日落時那麼精彩,但這種藍紫色的調子也別有一番風味。在拍攝這種作品的時候,一般來講只需要單次曝光,且測游標尺居中就好。但有時候如果景物中含有長曝流水或者其他偏亮的物體時,也可能需要多一張曝光進行融合。

  該作品拍攝於日落後一個小時以內,但由於天空佈滿陰雲,所以沒有紅色,也比正常情況更暗,這個時候拍攝需要注意調高ISO和增大光圈,否則很難正確曝光。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雲層較厚,太陽的餘暉在高空的反光很難被看到,所以暮光持續的時間也比平常要短,這就要求我們抓緊時間拍攝,因為夜色在這種情況下會很快降臨。

  第三種情況其實是對前兩種情況的應用。當我們需要拍攝星軌或者銀河的時候,當時的光線有可能會太暗或者光比太大***尤其是滿月的時候***,從而使得我們除了可以讓星空正常曝光以外,無法對前景進行正確曝光,而如果我們借用曝光合並將暮光時拍攝的前景與完全入夜後拍攝的星空進行合併,就可以保證整張片子曝光均勻,色調統一,所以這第三種應用就是在這個時間段拍攝星空的前景。

  入夜後滿月的光線在不同天氣條件下稍有不同,我們這裡只討論月光可以通過雲層投射下來的,對於完全陰天看不到月亮的情況,由於沒有多少拍攝價值,所以我在這裡就不贅述。

  滿月的光線是夜晚最強的,可以理解為白天正午的陽光在黑夜的對映,它往往造成地面景物的強對比以致產生大片的死黑死白,同時也會令天空的星芒暗淡許多,請看圖三的一張滿月時拍攝的作品。

  從這幅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滿月時拍攝的照片如白晝般明亮,且前景的對比度很大,大片的黑白看起來很不自然。所以在滿月的條件下是不能夠拍攝銀河的,但是對於拍攝星軌,滿月不見得是壞事,這是因為滿月時候,天空只有最亮的一些星星可以形成軌道,而較暗的星星由於被月光降低了亮度,而不會在畫面中顯露,這就會形成非常好的工整且不凌亂的星軌,從藝術的角度要比滿天密集的星軌更有觀賞價值。

  這裡星軌的數量不大,但是形態如毛毛細雨,反倒比滿天的弧線更有美感。而對於其他拍攝物件,比如極光,滿月時分效果也不好,除非是特別亮的極光,而光汙染往往需要很厚的雲層配合上色,月光在這個時候往往影響較小,除非是光汙染的出現方向和月亮在天空中的方向一致,而對於月夜的拍攝,滿月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尤其是有云的情況,月光皎潔,通過雲層透射,更有種朦朧的感覺。圖五就是多雲的滿月夜。

  入夜後半月的光線和滿月類似,都是有皎潔的月光使得前景物體對比度加強,同時星空很亮,不適合拍攝銀河,只不過亮的程度要比滿月弱一些,所以拍攝星軌時會有更多星星顯露出來,同時前景的對比度稍微有些減弱。圖六就是半月時候拍攝的星軌。

  我們不難發現半月時星軌的數量更多了,這是由於更多星星在較弱的月光下顯露出來的緣故。對於其他的拍攝物體,我們可以將半月的情況和滿月一同對待。

  新月的夜晚是夜景攝影師最理想的拍攝條件,尤其是配上萬裡無雲的天氣狀況,沒有月光汙染的天空,星河璀璨,如果是拍攝銀河,只要引數選擇正確,明亮的玉帶清晰可見,而拍攝星軌則可以將滿天星斗的軌跡都盡收鏡頭,極光在這個時候也最亮,綠色,粉紅色在天空跳舞,一瞬間凝固的形狀照耀大地,而光汙染的拍攝則需要雲朵的配合,但只要看得見顏色,出現在圖片上的效果都會非常好,當然,唯一不能拍攝的就是月夜了,因為月亮本身的形態完全看不見。

  總體來說,新月夜只要沒有城市和車輛的光汙染,全部的光源就是滿天星斗或者是北極光,這個時候拍攝這些主題也就意味著捕捉到它們最亮的狀態,但是由於星斗和極光的亮度都很有限,所以除了天空以外的其他景物都會拍不下來,至多隻能出現剪影,所以適當運用曝光合並是達到均勻曝光的不二法則。

  夜晚拍攝光線暗淡,選擇引數也是十分有講究,一般來講,我在這個時間段喜歡使用全手動曝光,也就是相機的M檔,然後根據月亮的情況猜測引數,之後再按這個猜測區間進行嘗試,最後根據拍到的效果決定最終的出片引數。

  下面我來說一下我自己總結的不同夜晚光線下的猜測引數。

  如果是日落後一個小時內的暮光,我會選擇光圈區間從5.6到9,然後ISO選擇400左右。快門這個時候我不是特別重視,除非是有特殊目的,比如慢快門虛化流水或者快快門防止風吹動的物體晃動。除此之外,我只是用快門來達到一種曝光程度,比如中間檔,高一檔,高兩檔,這其實非常像使用光圈優先和曝光補償的組合方式,只不過光圈優先在光線非常暗的情況下測游標尺不準,所以我改成使用全手動曝光。另外由於暮光時段的拍攝有可能被我們用來做再往後的曝光合並用,所以單一一個曝光並不保險,我們可以嘗試著在5.6和9之間調整光圈,選擇400左右不同的ISO,快門也相應調節已達到-1,+1,+2,0等等的曝光情況。

  滿月和半月的引數選擇由於比較相近,我在這裡一起來說,一般來講,當月光很亮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白天拍片的引數,只不過各項指標都要降低一些,比如光圈,我會選擇8,ISO還是200或者400,快門的話還是根據當時的光線來選擇,只要不超過30秒,標尺上從-2到+2的曝光都可以嘗試。

  新月的引數選擇相對較為複雜,因為涉及到前景和天空的兩次曝光,我的做法是在暮光時候曝光幾次,選擇的引數就跟剛剛提到的暮光引數一樣,光圈5.6到9,ISO選擇400左右,快門只要不超過30秒,上下變動直到曝光值出現在一個區間,比如-2到+2。然後等到入夜以後,銀河或者其他天文現象從天空升起,我會選擇2.8的光圈,ISO從2000開始試起,直到4000結束,而快門的選擇比較有講究,除非是拍攝星軌,其他在新月時的星空拍攝我們都不想拉出星星的軌跡,這就要求我們知道快門的最大數值,超過這個數值天空就會出現星軌。這個數值有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就是:快門最大值 = 500/焦距

  如果快門超過了這個最大值,天空的星星就會出現軌道,如果是拍攝銀河,星星的軌道會產生模糊的效果,而不同焦段的使用決定了我們能夠選用的最大快門,比如我自己經常使用的鏡頭14mm端,快門最大值就是500/14=35秒,而我又一般不是用B門,所以快門最大就是30秒,這樣我拍攝的銀河都不會出現軌跡。這種引數選擇方法可以相應的適用拍攝星空,極光,光汙染等等除了星軌以外的物件。

  星軌拍攝的引數選擇相對來講是一個獨特的過程,因為我所選擇的方法是多張合併出星軌,而不是單張曝光拉出星軌,這種方法的好處就是每張曝光的亮度就是最終曝光的亮度,所不同的只是星星出現了軌跡,所以選擇引數的時候,只要取單張最佳曝光就好,因為我一般喜歡滿月或者半月拍攝星軌,所以在引數選擇的時候,我會放到光圈8,快門30秒,ISO400到1000不等。

  以上是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打破常規拍夜景方法的全部內容,覺得有用處就趕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