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微攝影的用光方法與技巧
光學顯微攝影即顯微攝影電子顯微攝影而用的術語。由物鏡***倍率2-100倍***和目鏡***5-15倍***的組合,若用35毫米照相機,可在膠片上拍成5-800倍。若為六寸片,能拍出20-3000倍的照片,但光學顯微鏡倍率限度約為1200倍。若超出此限度進行擴印,無法獲得清晰的像。光學顯微攝影必須要有明亮、均勻、無反光的照明,同時要注意光源的調節和色溫的變化。 另外,由於樣品的效能差異,還要選用不同的照明方法。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光學顯微攝影的用光
光學顯微攝影的照明,會對物鏡解像力產生明顯影響,一般要求光源的輸出能夠集中到很小面積上,光強高、熱量小,幾何尺寸不大。
在一般明視場照明顯微攝影時,通常採用6伏或者12伏螺口形白熾鎢絲燈泡做照明光源,色溫為2700~3200K,其亮度的調整由變壓器實現,這種照明儘管看上去很亮,色溫並不高,所以,應儘量用最高電壓,使燈光亮度、色溫提高,並使用RAW格式拍攝,以便後期校正色溫。
但是,白熾鎢絲燈泡長期使用,其鎢絲蒸發後所產生的沉物會積聚在玻璃罩內壁,這樣會降低亮度與色溫。所以,12伏100瓦的鹵素鎢絲燈光便成了光學顯微攝影的優質光源。***這種鹵素鎢絲燈在燈管內充鹵素氣體,在燈絲點燃後,蒸發出來的鎢會與鹵素氣體形成鹵化鎢,附著在燈管內壁,而關閉電源冷卻時,鹵化鎢又會分解,屆時鎢又回到燈絲上去,這樣便延長了燈泡的使用壽命 ,改善了光源照明,縮小了燈泡的幾何尺寸,提高了光源強度***。
用於光學顯微攝影的光源還有氙燈、鋯燈、電子閃光燈、汞蒸氣燈等,可以根據不同的目的,選用適當的光源。如氙燈不僅可以發出連續的可見光,還包含長波紫外線和紅外光譜部分;汞蒸氣是優質的單色光源,特別適於單色黑白顯微攝影。
拍攝顯微照片,要求有明亮、均勻、無反光的照明條件,其照明方法可分為兩類,即透射照明和反射照明***落射光照明***
透射光照明是指從光源射出的光線從標本的下面透過標本進入物鏡。而落射照明是指光線從正面投射到標本的正面,物鏡接受的光是從標本反射來的光。
落射光照明主要用於拍攝不透明的標本,如面板、小生物、植物果實表面等。拍出的像有立體感。落射光與物鏡之間的角度越小越好,現代顯微攝影裝置的落射光大多與物鏡合軸。 在沒有專業裝置的情況下可以用斜射照明,在對應面加反光屏,或用另一隻燈做輔助光,也可以使用環形閃光燈。
二、光學顯微攝影的曝光控制
雖然現在的相機均有自動測光或自動曝光功能,但是如果一個視野中亮處面積超過二分之一,則易出現曝光不足的現象,所以如果標本主體小,又處在亮背景中,就要適當增加曝光時間。
在控制曝光時,要注意以下因素:
1. 光源強度的影響: 由於電壓的變化,光源亮度可能產生5-10倍的變化。
2. 光源的距離及對標本的照射面積。
3. 光源的波長及色溫。 光源的波長長、色溫低,色光偏紅時,曝光時間要長些。光波短,色溫高,色光偏青時,曝光時間要短些。
4. 電壓的波動會引起曝光量的改變,所以攝製過程中要保持電壓的相對穩定。
5. 聚光器的位置經過實驗固定後不宜改動。
6. 使用濾色鏡、乳白玻璃、偏振鏡等都要按其曝光指數增加曝光時間***手動曝光***。
7. 目鏡的放大倍率。 以×5倍的目鏡作曝光基準1時,×10倍目鏡要4倍的曝光量,×15倍目鏡要增至9倍的曝光。
8. 物鏡的倍率和N·A值: 如果把×10倍的目鏡作為1時,×40倍目鏡要2.5倍的曝光,×100倍的物鏡要4倍的曝光。
9. 從目鏡出射點到感光片的距離
10. 標本的染色也會對曝光產生影響
11. 標本與目鏡間的介質折射率大、曝光時間短,反之,曝光時間長。曝光時間與折射率成反比。
12.聚光鏡的光闌孔徑變化能使曝光產生2~20倍的變化。
三、光學顯微攝影中濾色鏡的應用
濾色片幾乎在拍攝什麼樣的標本都有用場。例如:
1. 用濾色片校正反差突出重點光學顯微攝影往往要突出重點,這就要使用適當的濾色鏡加強反差,強調需要突出的重點結構 ,而減弱其非重點部分。使用標本染色補色的濾色鏡可以增強標本反差,比如蘇木精染出的色標本中用綠濾色鏡,就可增強反差。
2. 兩種顏色的結構體現: 如果想使標本中兩種以上的顏色都清楚地呈現在畫面上,如紅、藍兩種顏色,可以採取兩次曝光的方法,先用紅濾色鏡,再用藍濾色鏡各曝一次光,就可以清楚地體現兩種顏色的結構 。
3. 短波光濾色鏡可以提高對標本的解析度。 短波光濾色鏡***如UV鏡***可以分辨出在可見光下肉眼看不見的組織結構。用紫外線濾色片配合紫外膠片可提高成像可分辨,達到560~1000線/毫米。 紫外線光源的射線很熱,採用一般濾色片容易烤焦標本,所以要用液體濾光器,其內裝有氯化銅或硫酸銅溶液30克/升。這不僅可以防熱、吸收紅外線尚可讓紫外線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