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黑板報內容簡短

  我國的食品安全現狀不容樂觀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需品,食品安全是全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近年來,三聚氰胺、蘇丹紅、地溝油等食品安全的問題不斷湧現,聚集了公眾的目光,引發社會各界對食品安全的深入思考。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食品安全黑板報內容:你被“黑色食品”忽悠了嗎?

  近年來,有關“合理飲食和食療保健”的宣傳聲音不絕於耳。有些理論確實能夠指導人們通過合理安排膳食保持身體健康,但更多的“保健理念”似乎只是商品的華麗外衣。各種各樣經過包裝的新概念食品讓人目不暇接,大批“新食品”舉著保健理念的大旗衝上了人們的餐桌。黑色食品就是其中的一隻大軍。什麼是黑色食品?它會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呢?

 

以食品安全為主題的手抄報圖片

  我們平常吃的食品的顏色千差萬別,味道營養也各不相同。基於顏色和營養表面上的聯絡,有學者提出了“四色食品”的概念,將食品劃分為白色食品、紅色食品、綠色食品和黑色食品。他們認為:“白色食品指的是米麵等澱粉類食品,營養價值最低;紅色食品指的是一般動物性食品***因為動物肉類食品在加工前通常為紅色***,營養價值雖然高,但不利於健康;綠色食品指的是除穀物外的一般植物性食品,營養價值也很高,而且比紅色食品有利於健康。但上述這3種食品都比不上黑色食品,因為黑色食品不但營養豐富,而且最有利於健康,甚至可以治病。”黑色食品的最大功效,被認為是“滋陰補腎”。這可能是因為,在中醫理論中,腎的屬性是水,而“水”的顏色正是黑色。顯然,這個四色食品的概念是從五行學說的“五色”附會出來的,白、紅、綠、黑,分別是“金、火、木、水”的顏色。後來,又有人覺得缺了一色太可惜,便又補上了一個“黃色食品”***黃是“土”的顏色***,指的是豆製品,這是因為大豆屬最常見的豆類,而黃豆的子葉恰恰是黃色的。再後來,又有人望文生義,把一些紅色的植物性食品—如西瓜、辣椒、番茄等—也叫做“紅色食品”,這和紅色食品的最初定義已經截然不同了。

  那麼,這所謂的“黑色食品”都包括些什麼食品呢?原來它是個大雜燴,只要是黑顏色的食品,不管它是動物、植物還是菌物,都被歸到這一類裡,像什麼烏骨雞、黑芝麻、黑木耳、髮菜,簡直風馬牛不相及;有些食品如黑米、黑豆、紫菜、海帶、黑醋栗***黑加侖***,其實並不是黑色,只不過顏色較深,也都給硬拉過來;甚至連一些加工後呈深色的副食品如深色醋、深色醬油、黑色豆豉也強算在內了。

  如果我們把這些“黑色食品”,用現代食品營養學的方法做嚴格分析,就會發現它們的營養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只不過是含有一些深色色素罷了。比如黑米之所以呈現“黑色”***實際上是深紫紅色***,是因為它的種皮中含有矢車菊素-3-葡萄糖苷等有色物質。這些有色物質在化學上屬於花色苷類,而花色苷在植物中的分佈實在太廣泛了,很多花卉、水果、蔬菜之所以有漂亮的紅、紫、藍等顏色,就是因為含有花色苷。除了這一點,黑米和普通的稻米並沒什麼營養上的差異。更何況,真正的黑米都是“皮黑心白”的,也就是說,剝去種皮的黑米米粒並不含色素,如果內外俱黑,肯定是經過人工染色了。所以要煮黑米粥必須連皮煮,碾成精米的話,它就和普通稻米完全沒有分別了。但就是因為這一點點不同,普通稻米就被判成最沒營養的白色食品,黑米則被尊為最有營養的黑色食品,豈不荒謬!有人認為黑米富含礦物質元素,因而是補血上品。但是,嚴格的營養成分分析顯示,黑米跟普通大米的礦物質含量並無二致。還有人宣稱黑米色素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的神奇功效,但這也沒有得到主流醫學界的認可。黑豆也一樣,只有種皮才含有色素,成分主要是矢車菊素-3-半乳糖苷,和黑米中的主要色素的化學式完全一樣,只是原子的排列略有區別;如果它的種皮不含色素而呈透明狀,那它就是普通的黃豆、青豆了。

  黑芝麻所含的色素不是花色苷,而是黑色素類,其分子結構複雜,至今還不能完全闡明;但和黑米、黑豆一樣,黑芝麻的色素只存在於種皮中,如果沒有色素,那它無非就是白芝麻而已。烏骨雞之所以黑,也是因為含有黑色素。而我們人類的面板中,也含有黑色素。黑人的面板之所以黑,就是因為含黑色素多;我們在晒太陽後膚色會變深,也是因為陽光的刺激能使黑色素的分泌增多的緣故。如果黑芝麻是因為含有黑色素才有什麼特殊營養的話,要獲得這種特殊營養可以說太簡單了—只要到太陽底下待上幾個小時就成了。

  木耳的黑色物質則是一種被稱為糖肽的物質。雖然有的糖肽的確有一定的藥理功能,比如能夠用來治療“超級病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萬古黴素就是一種糖肽類抗生素,但是木耳中的這種黑色糖肽卻沒有什麼國際公認的生物活性。更何況,糖肽分子雖然不如蛋白質分子大,但已經足以令腸道無法直接吸收,它如果不能被消化酶或腸道微生物分解成更小的分子,就只能原封不動地隨糞便排出體外。國內有人報道,木耳黑色素有提高免疫力等功能,假如情況屬實,那也只有在把它提取出來直接注射到肌肉或血管中才管用,靠吃木耳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提高免疫力”的。國內報道的什麼降血壓、降血脂之類的作用,從來都得不到主流醫學界的承認。而紫菜、海帶,其中的主要顯色成分分別是藻紅素和藻褐素,分子結構和葉綠素類似,人們也都沒有發現它們具有什麼營養價值。至於有的醋和醬油之所以顏色很深,那是因為在釀製過程中分別添加了紅曲色***也是醬腐乳和紅燒肉的著色成分***和焦糖色***也是可樂的著色成分***;如果不新增這些色素,生產出來的自然是淺色的醋和醬油,比如“四大名醋”之一的浙江米醋就是淺色的,而“生抽”正是淺色醬油的俗名,與深色的“老抽”相對***這兩個詞都來自廣州話***。如果深色醋和醬油是黑色食品的話,那麼和它們的成分、味道、營養價值均相仿的淺色醋和醬油又該列為什麼食品呢?

  由此可見,食品的營養價值和它的顏色是沒有多大關係的,有的“黑色食品”即使營養比較豐富,那也和它所含的色素無關。所以,把食品按顏色進行分類,其實是一種不科學的作法。更何況,健康的飲食應該做到營養均衡,不管是白色食品、紅色食品、綠色食品還是黑色食品,其實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只要是有營養的,就都應該搭配著吃,不應該偏食哪一類食品。那種鼓吹“黑色食品”更健康的說法,大概只是商人的宣傳口號罷了。近幾年,核酸營養品,離子水等“高科技”食品掏空了不少消費者的錢包。如何進行理性思考,避免買到誇大宣傳且不必要的商品,是每個消費者都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