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文明禮儀黑板報圖片素材
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是小學德育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本文通過對文明禮儀教育的邏輯詮釋與功能定位的再思考,提出了文明禮儀教育的基本途徑,對於進一步實施文明禮儀教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如何塑造完美禮儀
禮儀:禮者,敬人也,是做人的要求,是尊重對方;儀,是形式,是要把禮表現出來的形式,兩者相輔相成,在國際活動接待中缺一不可。禮儀三要素包括:禮儀是交往藝術,交往強調互動,互動看結果;禮儀是溝通技巧,溝通強調理解;禮儀是行為規範,規範就是標準。
中國人講禮儀是一種自我修煉,是律己行為,管住自己,獨善其身;而國際禮儀講的是交往藝術,是待人接物之道。禮儀要求人和人打交道保持適當距離,距離產生美感,適當的距離是對對方的尊重。國際交往中,拉開距離如果適當,有助於交往的順暢;換言之,不要隨便套近乎。人際交往要使用稱呼,國際慣例是使用尊稱,而尊稱的一個基本技巧是“就高不就低”。
關於文明禮儀的黑板報圖片
接待工作講細節,比如接待代表團,陪同客人坐電梯,陪同者應該是先進還是後進?出電梯時,應該誰先出來?出席正式的社交晚宴,作為中層以上官員,男士打扮最需要注意什麼?女士打扮最需要注意什麼?在工作崗位上打電話,應該誰先掛電話?這些問題我們人人都會碰到,也許我們把它當小事,根本不在意;也許在意了,處理時卻憑主觀經驗,是對是錯,心中壓根沒數。“人人都是城市形象,處處都是投資環境。”而這都是靠接待的細節做出來的,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
接待客人就應該讓客人舒服,從商務交往與服務接待的角度說:主隨客便,客人要去玩,有時你陪也不是,不陪也不是,但注意不要“熱情越位”,關心過度是一種傷害。國際交往注重結果,我們做事有個習慣:我是好心,我是好意,好心好意你領不領情我不管,這是意圖在先。外國人很務實,意圖和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舉例說,你請人吃飯,客人說好吃才是好的,你認為這是廣西最好吃的,他不吃,沒用。你要是自我為中心,“我是這麼想的、我認為應該如此”,絕對搞不好接待。“讓大家都喜歡你是沒有可能的”,但必須記住的一句話:交往以對方為中心。人家說好才是好,標準不在你手裡。
:多些禮讓 多些通暢
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順序通過原則是緩解秩序混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摩肩接踵的行人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寬容之心來禮讓他人,才能構建和諧通暢的出行秩序,保持愉快心情。
先下後上,有序乘車,先看後過,有序過路是行人須遵守的基本規則。乘坐交通工具講究排隊,過馬路講究看紅綠燈,講的都是一個秩序問題。行人的“專屬通道”是人行道、地下通道,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侵佔”機動車或非機動車道。這種遵守秩序的意識和行為是從小事做起,由細節體現出來的。要維護良好的交通秩序,寬容禮讓、“防微杜漸”才是治亂良方。
對於老弱病殘孕群體,尤其要優先照顧。萬一撞掉了他人的物品,應主動道歉並幫忙拾起,必要時還要進行賠償,不可置若罔聞、逃避責任;相反,若是自己被別人撞到、踩到,應表現得寬容和氣,顯示自己良好的修養,不可表情厭惡,口出惡言。
行路時還要注意愛護環境衛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之類不文明的行為,應該自覺禁止。邊走路邊吃東西也是不恰當的。首先大街上的灰塵、細菌多,邊走邊吃對健康不利。另外,這種吃法也著實不雅觀,而且食物的味道瀰漫在空氣中,還可能會影響到其他行人。如果確實是餓了、渴了,可以暫時停下來,找個小店或就近找個適當的位置吃完再走。
一般來說,走路時應該目光平視,身體自然挺直,不亂晃亂動、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一些男性遇到不相識的女性,久久注視,甚至回頭追視,實有不尊重之嫌。走路的姿勢是個人精神風貌的體現,所以多留意自己的走路姿勢是有必要的。當然,碰到了熟識的朋友,完全可以多“看”幾眼,但要注意的是,想好好交談一會兒的話,可別站在街道中間或擁擠、狹窄的地方,最好能找個靠路邊或相對僻靜的地方,以免妨礙他人行走,堵塞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