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印版畫技法與創作

  傳統水印版畫以其獨特的媒介語言和繪法、刻法、印法,在承載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幅水印版畫的完成首先要作好小構圖的設計,然後根據基本的畫稿進行翻版處理,再進行分版,刻制,環環相扣。

  畫稿 一幅水印版畫的完成首先要作好小構圖的設計,設計時應該根據印成作品後所表現出的乾溼、濃淡、虛實等特點在畫稿上預先考慮好,然後完成一張小畫稿。按照自己的創作意圖及用墨、用色來作多種嘗試,從中挑出能體現自己意圖、又有水印特色的畫稿進行放大。畫稿放大後,在考慮到水印版畫的特性和特點的同時,要著手解決板材、分版、刻主版、水份的變化、套版的程式、色彩的配置等等一系列水印製作中的技術問題。

  在畫稿中,構圖的表現形式一經確定,便需要進一步遵循形式上的規律,推敲、加強、充實構圖形式的結構。作品構圖中的結構,是形、色、刀味、木味、韻味等形式因素的綜合,不同的結構造成了構圖形式豐富多彩的形式美感,給人以不同的藝術感染力。

  翻版稿 用削尖的鉛筆在拷貝紙上用單線勾畫出輪廓與結構部位的畫稿,再將此畫稿反過來覆在已處理好的板面上。另外,無論採用什麼方法把畫稿描畫到板面上,在刻制前,均需在板上刷一遍淺色的顏色,使得刻制時刻去的或留在板上的部分造型明朗,刀觸清晰,這樣,有助於作者更好地運刀。

  分版 水印版畫一般需要一塊主版和多塊副版,分版的方法:把畫稿翻描在一塊板上,刻成後即為主機板,再以此版為依據,借拷貝紙的透明,用筆把主版上的物象描畫在紙上。然後以這張有主版套色區域位置的拷貝紙為準,墊上覆寫紙,複寫到第二塊板上,即為副版。根據畫面需要,主、副版不夠套用,可視具體情況增加第三、第四塊刻版,用以增加畫面覆蓋後物象的形或色。如碰到某處刻壞,可以增加一塊刻版彌補,對齊在原部分套印上去。

  刻制 用刀在木板上刻制,不論何種刀,都可以刻出許許多多不同形狀的點、線、塊。幾刀相連還可以產生不同的感覺和藝術效果。運刀的基本方法不外乎是利用刀刃的正鋒、側鋒在木板上進行推刻、挑刻、暈刻、顫刻、搖刻、鏟刻、刮刻、單刀刻等等。

  推刻 這是刻畫物象的主要刀法,捏刀向木,用圓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平穩均勻地按一定角度向前推著刻,可造成整齊的陽或陰的線、塊、面。

  挑刻 用圓口刀、三角刀、方口刀短促著版,刀入版表層即向上挑,可形成大小、長短、寬窄等不同的圓、三角、方形的點。如果選用三合板刻制,挑刻需注意用刀的方向與木紋走向垂直著力,挑時木質才可自然斷落。如順木紋走挑刻,不易斷落。

  暈刻 用方口刀、平口刀、斜口刀傾斜刻削版面,時輕時重,運刀過後,便產生類似畫筆深淺過渡的效果。

  顫刻 圓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向前動刀時,前後頓挫著力,時起時落,形成粗細、缺拙的線、面,具有“金石味”。

  搖刻 用圓口刀、三角刀左右搖動著向前運刀,可刻成兩邊似鋸齒狀的曲折、奇變的效果。

  鏟刻 將刀頭略平放,用刀平平地鏟過去,就成“鏟刻”。鏟的面一般都較寬,除方口刀以外,其它的刀剷出來的刀觸,邊線毛糙,變化較多。由於鏟的面寬,用的力也需大一些。

  刮刻 利用刀刃或刀尖在木版上刮出凹陷,輕刮可以刮出柔和的凹痕,用力刮會出現較強烈的刮痕。刮出來的刀觸,常有一種較含蓄的感覺。

  單刀刻 用斜口刀可進行陰刻或陽刻,用刀時保持一定的斜度。

  “陰刻”是在黑底上刻成凹於版面的線、面、點,除此以外的版面仍留在版上;“陽刻”是在白底上刻成凸出狀的線、面、點,除此以外版面刻掉。運用“陰刻”或“陽刻”的單線,勾勒出形體的輪廓,這是我國的傳統手法,運用得恰當,非常優美而又富有民族特色。

  以上刀法的運用關鍵是如何塑造物象的造型,無論是選用陽刻、陽刻還是使用何種刀具,採取何種刀法,都要既注意把握物件的形體和特徵,又要充分發揮刀觸、刀痕的作用,增強藝術感染力。運用刀法,選擇刀具種類,在一幅作品中不可變化太多而雜亂。也要防止用刀平庸單調,照稿子描著刻,而缺乏生機。

  拓印 水印版面的關鍵,就是要掌握好水份的變化。無論是木板的水份,還是紙裡吸收的水份,都對拓印質量有直接影響。拓印前,先用噴水壺均勻地將紙噴潮,使水霧均勻地散佈在紙面上。天氣炎熱或乾燥季節則噴得溼一些。如是陰雨天氣,空氣溼度大,紙裡的水份不易蒸發,最為適宜。紙張在受潮後會比干燥時脹大一些,在整個拓印過程中,基本上都要保持一定溼度,以免套不準確。一般情況先印副版後印主版,先印淡顏色後印深顏色。在拓印過程中將溼紙平放在版上,覆蓋舊報紙或塑料薄膜,壓上鎮紙工具,對好標記線***在水印版畫中將印紙邊對準較長的和畫面平行的一條線,然後再將豎線延長標到印紙上的中端,這樣即使印紙吃水後變形、脹大,也只能從中間向二連延伸,不會影響套版的準確性***。開始在版上敷色,每塊版面敷色需要反覆多次。如果拓印時發現水份過多的滲化,可採用“破墨法”,即急用乾淨的毛筆蘸清水在相反的方向落筆,使清水壓迫色水回縮。

  另外,古代的一種水印版畫,目的在於複製國畫。經過細緻的分版、製作、套印,可以做到有筆、有墨、有色,而且水色滋潤,濃淡相宜,幾乎可以酷似原作的特殊效果。現在我國的榮寶齋、朵雲軒等出版單位,仍沿用此法複製古今國畫。

  拓印的印製過程為:

  ***一***勾描:由畫師專任此項工作。第一步先分色分版,把畫稿上的所有同一色調的筆跡劃歸於一套版內,畫面上有幾種色調,即可分幾套版。色彩簡單的畫面有二三套,工細而複雜的要分幾十套。勾描時按照分就的套數用墨線勾在一張透明紙上,要求將畫面深淺濃淡的層次和筆觸如實反映出來,然後將此紙粘在木板上付刻。

  ***二***刻版:刻者除依據墨線雕刻外,還須參看原作,細心領會,***如筆,才能把原作的精神和筆法傳達得惟妙惟肖。

  ***三***印刷:各分版刻成後,按照畫面的需要,依次逐版套印成畫。印刷使用的紙,以宣紙、絹為主,墨色材料必須和原材料完全一致。

  看完了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水印版畫的知識吧!

  現代水印版畫的轉型策略

  賦予水印版畫技術以人文內涵,這一點非常重要。雖然,國外一些版畫家也運用水印技術進行創作,但是,水印版畫語言無論被誰怎麼用,都無法遮蔽它本身的東方繪畫語言特點。東西方差別體現在文化上,水印版畫就像東方柔美含羞的少女,散發著特有的含蓄、雋永、清秀。從所用的顏料來看,水印版畫的水性顏料,如國畫色、水彩色或者水粉色等,不以厚重見長,而是以輕盈、飄逸、秀美體現畫面特點。區域文化各自追求的不是雷同,而正是迥異。文化差異的強調,正是基於不同文化呈現出的各自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從不同形態的作品中,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各自文化的趣味性。同樣是風景,黃丕謨的水印版畫《春風春雨江南》中是江南秀美的小橋、流水和老宅,而晁楣的油印套色木刻,則是北大荒黑土地的厚重與沉穩。同樣是木刻,但是因為套色所用材質的不同,畫面背後所顯示的正是文化差異。

  水印版畫獨有的印製工藝,能形成自身語言的妙處。它不同於現代機器印製版畫技術,水印是採用手控的印刷工藝。雖然,手工印製不能大批量高速複製,但是,手工卻更能賦予藝術獨特的韻味、稀有的特點。本雅明說,機器複製的批量化,對於文化其實是一種傷害,它消除了藝術特有的手工韻味,而使之變得整齊劃一。手工之於水印版畫,技術正好遠離了工業化機器批量生產所造成的整齊和重複,而更凸現出人手工的韻味和溫暖。20世紀80年代之後,現代版畫語言,如銅版畫、石版畫、綜合版畫、絲網版畫等技術已經被國內很多版畫家所採用,並且創作出了不少優秀的版畫作品,然而,正在這種情景下,很多水印版畫家卻以“手工”一枝獨秀,而格外顯示出手工所具有的不可代替價值。比如楊春華早期的水印版畫《春華》亦以印功見長,畫面每個細微的色塊都通過手工小心翼翼地印製出來,完美地體現出水印版畫柔美的特徵。楊春華的後期水印版畫,逐漸加強了刀法的刻制張力,而色彩多用中純度色彩,色差較小,在色彩微妙變化中把握畫面的淡雅之氣,漸漸顯得雅緻和雍容。以上所說的這些水印版畫,它們的表現力在每一個版畫創作的技術環節中均能有所體現,甚至,創作者能用很多精妙的語言細節,為觀者開啟無數明媚的窗子。綜上所述,當代水印版畫轉型,其實不在於一味地擴大版畫品種,而在於如何更好地發揮出水印版畫本體語言的文化內涵。

1.水印版畫製作步驟

2.水印木刻版畫圖片素材

3.水印木刻版畫精品

4.中國水印版畫名人作品

5.吹塑紙版畫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