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水墨畫圖片

  意境是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精髓,凝聚著中國傳統水墨藝術的根本精神,是繪畫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欣賞

  1

  2

  3

  4

  5

  關於水墨畫

  水墨畫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和完善,走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語言體系,也獲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也正是這些高度程式化的語言體系本身,阻礙了它繼續向前發展,因此,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是極其必要的。筆者認為,這個改革的核心,就是水墨畫如何向當代轉換的問題。水墨畫的當代轉換存在多種途徑,藝術家可以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各種嘗試,我僅就自己的創作實踐和對當代水墨的思考提出粗淺的看法,作拋磚引玉之想。

  首先,對中國書畫傳統進行深挖掘,深入梳理傳統繪畫技法獨特的審美體系,體悟傳統繪畫的精神內涵,這是水墨畫向前發展的根基,也是其向前發展的本體。針對當前許多水墨畫家對傳統的繼承只停留在表面形式和粗淺的筆墨層面,當代著名山水畫家賈又福提出了“入古者深,出古者遠”的論斷,提出只有深入地研究傳統,才能更好地把傳統發揚光大,推動水墨畫向前發展。

  經歷了千年積澱的傳統筆墨語言,除了造型、造景、造境功能外,還有哪些其他藝術語言無法企及的特性呢?我認為傳統水墨的三種特性是極有研究價值的:1.傳統筆墨技法表現的時間性。通過筆氣和墨氣的流動變化,觀者可以解讀畫面完成過程的時間順序,從而體悟到作者的作畫狀態,這是其他視覺藝術作品難以做到的,也是許多藝術門類夢寐以求的境界。2.傳統筆墨的精神性、象徵性。中國文人素有輕技重道的觀念,繪畫也是如此,歷代畫家都努力將筆墨技巧與道結合,使之達到技道合一的境界。這導致了傳統筆墨不僅是單純的技法,而是賦予了它豐富的精神內涵和象徵意義。3.抒情性。由於筆毫的柔軟、彈性,加上宣紙變化莫測的滲化性,更利於藝術家情感的表現和宣洩,所以中國傳統繪畫素有“筆跡即心跡”的審美命題。筆者認為,上述三種特性在水墨畫向當代轉換的過程中有深入研究與挖掘的價值,可發展為當代水墨的重要特性。

  由於書寫性用筆和筆根淡墨筆尖濃墨等蘸墨技巧的運用,筆道銜接順序和墨色濃淡變化的次序顯示出了畫面完成的先後順序,這種順序不僅作者本人知道,有一定修養的欣賞者也能解讀,這就是筆墨表現的時間性,是傳統筆墨技巧的特殊貢獻。將能表現時間性的筆墨技法進行全面深入的整理與研究,吸收並強化到當代水墨畫中,則可以使之從空間藝術向時間藝術延伸,從而更豐富了當代水墨畫的表現內涵,使其完成從美術境界向音樂境界的提升,達到藝術跨領域審美元素的融合。由空間性向時間性延展,以空間性的造型節奏和時間性的音樂節奏融合,大大提升了當代水墨畫的表現力和精神品格,也使其具有強烈的當代感。這種表現特性可以成為水墨畫向當代轉換的重要途徑。

  受“技道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歷代水墨畫家從未間斷過“技進乎道”的努力,追求著繪畫技法由形而下向形而上層次的提升,“以技法道”、“以畫媚道”,賦予傳統筆墨技法豐富的哲學性、精神性、象徵性。當代藝術有追求純形式和純精神的創作理念,而中國傳統筆墨技法的“技道合一”則把形式與精神統一起來,賦予了筆墨精神意味,這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因此,繼承與發展富含精神性的傳統筆墨技巧,不僅是水墨畫在當代本體延續的途徑,也是水墨畫切入當代藝術精神,向當代轉換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