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雕刻圖案

  傳說多為龍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複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展示

>

  1

  2

  3

  4

  5

  樣貌特徵

  樣貌

  角似鹿,頭似駝,嘴似驢,眼似龜,耳似牛,鱗似魚,須似蝦,腹似蛇,足似鷹。

  形成

  龍的雛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萌芽。龍的形象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古人對它有種種解釋。有說螣蛇沒有腳而能飛***見《荀子·勸學》***;有鱗的叫蛟龍,有角的叫虯[qiu囚]龍,無角的叫螭[chī吃]龍。***均見戰國·屈原《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戰國·屈原《天問》王注***。在中國商周戰國青銅器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不同種類的龍。有說龍像狗像牛,《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還有的說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shen甚]的腹,魚的鱗,虎的腳掌,鷹的爪子。有鱷魚說、晰蜴說、馬說等等。《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漢代畫像石中常見馬首鱗身之龍或身生雙翼之龍,龍在漢代具有各種意義,如漢代銅鏡銘文有:左龍右虎闢不祥。起到辟邪的作用;《白虎通》則曰:德至鳥獸則白虎到。這裡則表現了統治者的施與百姓的恩惠。

  龍漢代畫像石的中格為當時龍的形象

  《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了龍的形象,比最初的龍越來越複雜,被綜合進去的圖騰也越來越多,說明它在不斷豐富發展。

  《爾雅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3]

  另一說是:“嘴像馬、眼像蟹、須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獅、鱗像鯉、身像蛇、爪像鷹…”;還有一說是:“頭似駝、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

  臺灣畫師相傳的畫龍口訣,也相當有趣:“一畫鹿角二蝦目、三畫狗鼻四牛嘴、五畫獅鬃六魚鱗、七畫蛇身八火炎,九畫雞腳畫龍罷”。

  龍具有兔眼、鹿角、牛嘴、駝頭、蜃腹、虎掌、鷹爪、魚鱗、蛇身,九種動物合而為一的形象***也稱作九不像***。 然而,又有一稱,龍具有“蝦眼”、“鹿角”、“牛嘴”、“狗鼻”、“鯰須”、“獅鬃”、“鷹爪”、“魚鱗”、“蛇尾”九種動物所組成。